中医眼科学/针眼

来自医学百科

本病是指胞睑睑弦部生小肿,形似麦粒,易于溃脓的眼病,称为针眼,又名土疳(《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土疡(《目经大成.五色疡》),俗名偷针(《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相当于西医学的之麦粒肿

[病因病机

一、风邪外袭,客于胞睑而化热风热壅阻于胞睑皮肤肌腠之间,灼烁津液,变生疮疡,发为本病。

二、过食辛辣炙赙,脾胃积热,循经上攻胞睑,致营卫失调,气血凝滞,局部化热酿脓。

三、余邪未尽,热毒蕴伏,或素体虚弱,卫外不固,易感风邪者,常反复发作。

临床表现

初起,胞睑微痒痛,近睑弦部皮肤微红肿,继之形成局限性硬结,并有压痛,硬结与皮肤相连。若病变发生于靠小眦部者,红肿锨痛较剧,并可引起小眦部白睛赤肿。部分患者可伴有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及有压痛,甚至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全身症状

本病轻者可于数日内自行消散,重者3-5日后,于睑弦近睫毛处出现黄白色脓头,形如麦粒(彩图2)。待肿疡溃破,脓出则痛减肿消。发于睑内面者,赤痛较重,常见睑内局部充血,并露出黄色脓点,可以自行溃破。

[诊断依据]

一、睑弦部位出现局限性红肿硬结,形如麦粒,压痛明显。

二、胞睑红肿。

三、3-5天后红肿硬结表面出现黄白色脓头。

[鉴别诊断]

一、胞肿如桃胞睑皮肤红赤,高肿难睁,状如桃李,肿痛拒按,白睛赤肿。相当于西医学的眼睑炎水肿

二、眼丹发病部位同针眼,但眼睑赤痛漫肿,质硬拒按,常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三、眼痈发病部位在眼睑皮下,较针眼病势凶猛,红肿热痛甚,化腐成脓范围大,可波及全部眼睑。并有畏寒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辨证论治

对本病的治疗,原则上在未成脓时,应辨其风热或脾胃热毒上攻而分别施治,以达退赤消肿促其消散之目的。已成脓者,当促其溃脓或切开排脓,促其早日痊愈。

一、内治

(一)风热外袭

主证]病初起,局部微有红肿痒痛,并伴有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舌苔薄白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与热邪皆能作痒,风胜、热胜亦皆致肿。今风热之邪客于胞睑,故胞睑红肿而痒。所见全身症,均为风热袭表之征。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本方以薄荷豆豉荆芥桔梗牛蒡子疏风解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配竹叶芦根甘草以助清热。本病初起证偏风重者,可加桑叶菊花;证偏热重者,可去荆芥、豆豉,加黄连黄芩以助清热解毒。

(二)热毒上攻

[主证]胞睑局部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伴有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苔黄脉数等。

[证候分析]脾胃蕴热,积久热毒上攻胞睑,阻滞脉络,营卫失调,故疖肿红赤掀痛。

内热重,故伴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苔黄脉数等症。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

[方药]泻黄散清胃散加减。方中石膏、炒山栀清脾胃积热,黄连泻火解毒防风助散伏火,生地丹皮凉血清热,藿香理气当归和血,二药调和营卫升麻清热解毒,引药入阳明,共奏清热泻火解毒之功。若有便秘可加大黄、芒硝;口渴加天花粉清热生津,且有助于消肿排脓。

(三)脾胃伏热脾胃虚弱

[主证]针眼反复发作,但诸症不重。

[证候分析]原患针眼,余邪未清,脾胃伏热,不时上攻胞睑,阻滞脉络,或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正气不固,时感外邪,以致本病反复发作。由于正气虚,邪气不盛,故诸症不重。

[治法]清解脾胃伏热,或扶正祛邪

[方药]属脾胃伏热者,宜选清脾散加减。方中以石膏、栀子、黄芩清脾胃积热,为主药;防风、薄荷、升麻助主药发散郁伏之火;赤芍凉血,散血分瘀热枳壳、藿香、陈皮、甘草理气和中,振复脾胃气机。诸药合用,共收泻脾伏火,调理脾胃气机的作用。

属脾胃虚弱者,宜选四君子汤为基础,酌加当归、白芍山楂神曲麦芽等,健脾益气,和血消滞,配伍解毒排脓之晶,使其标本兼顾,以收扶正祛邪之功。

二、外治

(一)未酿脓者,局部可用湿热敷以助消散,或用紫金锭磨汁,频涂患部皮肤,消肿止痛。

(二)已成脓者,当切开排脓。若脓头在眼睑皮肤面者,切口应与睑缘平行,脓头位于睑内面者,切口应与睑缘垂直,不可伤及睑缘,但宜稍大,以利脓液排流。

三、针法

(一)针刺法常用穴攒竹睛明丝竹空瞳子寥、阳白鱼腰四白承泣合谷列缺外关等。一般针眼生于上睑近睑弦靠内眦部,可取攒竹、睛明穴;靠外眦部可取丝竹空、瞳子髅穴;在中间,可取阳白、鱼腰穴;在下睑可取四白、承泣穴。同时配合远端取穴,如合谷(必用)、列缺、外关等。但需注意,眼部取穴应在小疖红肿区以外。手法用中刺激或重刺激。

(二)针挑法在肺俞膏肓穴附近皮肤面,找出红点一个或数个,若不明显,可轻刮之后再找。消毒后,用毫针挑破,挤出粘液或血水。

四、其他治法

可用抗生素眼药水眼膏点眼。如诺氟沙星眼液、金霉素眼膏等。

[预防调摄]

平时应注意眼部卫生,增强体质,避免偏食,有屈光不正者应及时矫治。发病后切忌对局部用力挤压,要及时治疗。见脓头后及时切开排脓,以免自溃后疮口不齐,留下明显疤痕,但严重者,少数可发展为眼丹。

[转归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只要及时治疗,避免对患部用力挤压,并发症也较少。若能在酿脓后及时切开排脓,愈后可不留明显疤痕,但严重者,有少数可发展为眼丹。

[文献摘要]

审视瑶函.土疳症》:“此症谓胞上生毒也,俗号为偷针。有一目生而传两目者,有止生一目者。有微邪不出脓血而愈者,有犯触辛热燥腻、风沙烟火,为漏、为吊败者,有窍未实,因风乘虚而人,头脑俱肿,目亦赤痛者。所病不一,因其病而治之。”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