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延髓麻痹

来自医学百科

【概述】

假性延髓麻痹又称假性球麻痹,咽部感觉及咽反射存在,无舌肌萎缩和震颤,常有下颌反射(+),掌颏反射亢进和强哭、强笑等;为双侧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皮质延髓束损害所致。系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所产生。其临床表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讲话不清,流涎,甚至强哭强笑等,严重者往往危及生命。

假性延髓麻痹的针灸治疗,还是近十几年的事。尽管时间还不长,但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病例,无论是应用电针还是体针,选经外奇穴还是经穴,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平均有效率在95%以上。表明针灸对于本病症来说,是一个颇有前途的疗法。在具体治疗上,由于假性延髓麻痹往往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部分病例还需配合其他中西药物治疗。另外,还有人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延髓麻痹,也取得了初步效果[4]。

【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风池廉泉哑门翳风完骨天突

配穴:水沟、内关丰隆百会太溪照海膈俞金津玉液三阴交神门

(二)治法

一般取主穴,配穴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所出现的其他症状,如昏迷加水沟、内关,痰涎壅盛加丰隆,肝阳上亢加百会、太冲,舌强紫暗加金津、玉液,精神障碍(如强哭强笑)配内关、神门、三阴交等。风池穴,进针方向朝喉结,深1~1.5寸;亦可刺向对侧眼眶,直刺0.5~1.0寸。以捻转手法,不提插,大幅度持续运针2分钟。廉泉穴,向舌根方向深刺0.8~1.2寸,至得气后,用提插结合捻转手法,平补平泻运针1~2分钟,使针感向舌体放射;也可采用“合谷刺”,先向患侧斜刺,然后退出浅层,再向舌根正中刺入,再退出浅层,然后向健侧刺入,可不留针。哑门穴,宜对准口部与耳垂水平进针,直刺,缓缓送针至得气(病人似有触电样感觉)即起针,不提插,不捻转。人中,行重雀啄手法,有球湿润或流泪为度。金津、玉液,用小号三棱针点剌,出血2~5ml.配穴采取提插结合捻转平补平泻之法。上述各穴,除哑门穴外,在症情稳定期留针15~20分钟(急性期一律不留针)。留针期间每隔5~10分钟运针1次。急性期每日针2次,稳定期可日针1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基本痊愈:吞咽功能正常;显效:舌咽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但偶有发呛;有效:吞咽功能有所恢复但不能正常进食。

治疗576例,其中部分病例按上述疗效标准判断,基本痊愈334例,显效123例,有效94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95.7%。[1,2,6~9]。临床发现,加用剌络金津 、玉液较之单纯针剌效果更佳[7]。

电针

(一)取穴

主穴:耳枕切线、哑穴。

配穴:上廉泉天容

穴位置:风池上0.4分。

(二)治法:

二个主穴任选其一, 耳枕切线刺法:选用26号1.5寸针,先在枕外粗隆后正中处刺1针,然后在枕外粗隆与两耳连线处各刺2针,针尖自切线向下,针身与头皮呈15度角,刺入帽状腱膜。哑穴刺法:以28号1.5寸针,选准穴位以45度角进针,两侧对刺,刺时要谨慎,宜缓慢进针,得气为度,深度不能超过1寸;配穴均宜刺向舌根部。用G6805电针仪,将输出线连接针柄,通电后选择疏密波,也可用连续波,频度为180次/分左右,强度以能耐受为度,通电刺激20分钟,每日1次,10~14天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无效:症状未见改善。

观察86例(均为脑血栓反复发作引起),显效48例(50.0%),有效31例(43.75%),无效7例,总有效率91.86%[3,4]。

针灸加耳针

(一)取穴

主穴:天突、丰隆、中魁

配穴:神门、交感、皮质下、食道、贲门(均耳穴)。

中魁穴位置:中指背侧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

(二)治法

二组穴多配合使用。天突穴,用1.5寸针在胸骨上窝正中直刺2~3分后,沿胸骨后缘气管前缘向下进针1寸,施捻转泻法,使针感沿任脉下行至上腹部丰隆穴,用2寸针,直刺进针1.5寸,得气后提插捻转强刺激,使针感上行到下腹部;中魁穴,只灸不针,用艾条施雀啄灸15~2分钟。耳穴用探棒在穴区内寻找压痛点,然后常规消毒,用0.5寸针针刺,留针30分钟,中间每隔10分钟捻转2分钟。上述疗法,每日施行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23例,治愈16例,占69.6%,显效4例,占17.4%;进步2例,占8.7%;无效1例,占4.3%。总有效率为95.7%。治疗次数最少5次,最多20次,平均为8次[10]。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廉泉、天柱、哑门。

配穴:痰多舌苔厚腻者配丰隆、足三里胸部满闷者配内关;腹部胀满者足三里。

(二)治法

主穴每次必取,配穴根据病情使用。选用10ml注射器和5号注射针头。药物为维生素B1磷酸川芎嗪等量混合液。廉泉,如坐位则仰头取之,仰卧位时则在肩背部放一扁枕,针尖向舌根方向刺入,针感至舌体后注药。天柱、哑门均坐位头前倾取之,针感放散至颈部头顶后注药。内关、足三里、丰隆,坐位均可,针感向肢体上下方向放散后注药。每穴注入药液1ml,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30例,痊愈26例,占86.67%;显效2例,占6.67%;好转2例,占6.66%。总效率为100%[11]。

耳针

(一)取穴

主穴:神门、交感、皮质下、食道、贲门。

(二)治法

用探棒在穴区内寻找压痛点,然后常规消毒,用5分针针刺,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捻转2分钟。每次只取一侧耳穴,两耳交替针刺。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120例,痊愈76例,显效24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3%。治疗次数最少7次,最多20次,平均9次[12]。

【主要参考文献】

[1]崔今才,等。针刺治疗假性延髓麻痹48例临床观察。辽宁中医杂志 1984;(2):33。

[2]黄继斗。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综合征20例。陕西中医 1986;7(2):75。

[3]马凤友,等 。针刺耳枕切线治疗假性延髓麻痹54例。针灸学报 1992;8(6):2。

[4]吴义新。电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32例。中国针灸 1984;4(1):10。

[5]李惠芳,等。头针及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球麻痹35例。北京医学 1980;2(6):379。

[6]谭桂兰,等。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64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92;12(1):19。

[7]任 艳,等。针剌治疗假球麻痹的临床研究 。 上海针灸杂志 1996;15(2):3。

[8]郑毓英,等。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临床体会。山西中医 1996;12(1):40。

[9]张存生,等。针刺治疗假性延髓麻痹325例临床研究。中国医药学报 1995;10(2):18。

[10]党读华。体针配合耳针治疗假性球麻痹23例。中国针灸 1995;15(5):22。

[11]程耀辉,等。穴位注射治疗球麻痹3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96;16(2):3。

[12]党读华,等。耳针治疗假性球麻痹120例。浙江中医杂志 1997;3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