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性外斜视

来自医学百科

【概述】

共同性外斜视(concomitant exotropia)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者包括外隐斜间歇性外斜视恒定性外斜视。继发性者包括知觉外斜视(sensory exotropia),系由一眼视力不好而引起,及手术后外斜视(consecutive exotropia),即内斜视手术后过矫引起。

【治疗措施】

1.分开过强型(divergence excess type)看远斜角大于看近斜角,至少大于15△,AC/A比值高。此型发展较快,基本稳定,手术治疗考虑行双侧外直肌后徙样。

2.基本外斜型(basic exdeviation type)看远斜角等于看近斜角,差异不超过10△,AC/A比值正常。此型外斜有发展趋势。手术考虑为外直肌后徙伴内直肌截腱术。

3.集合不足型(convergence insufficicy type)看近斜角大于看远斜角,AC/A比值低。内转时肌肉力量正常。其特点是发展快,间歇性,很快变为恒定性,融合机能消失,应严密观察及时手术,术后获得双眼单视机会还是大的。

4.类似分开过强型(simulated divergence type)最初检查看远斜角大于看近斜角,经特殊检查后发现看近斜角远斜角,或看近斜角等于看远斜角,因此不是真正的分开过强型,手术只做外直肌效果不好,应同时做内直肌截腱术。

这种按发病机制分类方法的优点可以指导临床,如真正分开过强型,由于支配外直肌的神经功能过强,故应做双眼外直肌后徙术,集合不足型,双眼内直肌截腱术,术后进行集合训练,使中枢集合加强。Burian观察分开过强型基本稳定,可随访观察;集合不足型发展快,要及时治疗,基本外斜型有发展趋势,故不要延误治疗。

病因学

解剖因素、机械因素及神经支配因素在所有共同性斜视中起一定作用。共同性外斜视很可能神经支配因素起重要的作用。从理论上讲,原发性共同性外斜视,是来自集合和分开间张力不平衡所引起,肌电图研究证明,分开是一主动的生理过程,而不是单纯集合被动抑制的结果。Duane首先提出外斜是由神经支配不平衡引起,这种不平衡扰乱了集合和分开之间的相互关系。

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 大多数患者发病年龄较早,35%~70%发生在2岁以内,外斜开始为外隐斜,进一步发展为间歇性外斜及恒定性外斜视,这种进展可能是集合张力随年龄增长而减弱有关。

2.性别 约2/3外斜患者为女性,其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3.屈光不正 除了集合和分开机制相互作用外,屈光不正可以减弱神经支配而影响服位。以往认为,外斜多见于近视,根据近等统计资料,正视眼、远视眼亦不少见,仅8%~15%见于近视,Jjampolsky强调不等散光和外斜有明显关系,由于视网膜像清晰程度不等,可妨碍融合,很容易受到抑制,因此发生外斜。

【手术后注意事项】

1、 避免全身感染

2、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点眼药水的方法。首先家属或病人将手洗干净,然后病人取仰卧位,嘱其眼睛向上看,家属或病人左手拇指食指分开上下睑,拇指向下轻拉下睑,右手持眼药瓶,将眼药点于下穹窿部,嘱其轻转眼球后闭目1-2分钟,用吸水纸拭去流出的药液。点眼药时瓶口距眼睑1-2厘米,勿触及睫毛,同时点两种药物以上者每种药间隔3-5分钟,每次点-2滴,混悬药液如氟美龙用前要摇匀。

3、注意用眼卫生,不要过度用眼,揉眼,避免眼睛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

4、饮食上注意营养摄入要均衡,忌烟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5、对有屈光不正的患者,术后需及时配镜治疗。对于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儿童,术后应带原矫正眼镜,且尽量不用近距离视力,以免调节而至内斜视的复发。如有弱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弱视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