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酸

来自医学百科

反酸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口咽部,口腔感觉到出现酸性物质,它与十二指肠内容物经胃、食管反流达口咽部,口腔感觉到出现苦味物质,统称为反流。 反酸所致的症状和危害可有①烧心;②食管痛;③吞咽痛;④吞咽困难;⑤呼吸道症状。

反酸的原因

反酸可由下列原因引起:长期酗酒,喜食辛辣食物,生活不规律,不定时用餐,精神紧张,喝过多的汽水,大量吸烟,服用某些对胃有损害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外科手术,严重烧伤细菌感染遗传等。

1、偶然发生在吸烟者,饮酒者,摄入咖啡、油腻食物、巧克力后,或女性月经期、妊娠期:可能是生理性反酸;

2、服用了某些药物后,引起的反酸症状,如抗胆碱能药物(或有抗胆碱能副作用的药物)、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等)、茶碱、安定类、钙拮抗剂(异搏定、尼氟地平等)、鸦片制剂等;

3、较严重的烧心、反酸、胸痛吞咽困难慢性咳嗽喉炎哮喘等症状: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应去医院诊治;

4、长期烧心反酸史、胃食管反流病史、误服或自杀腐蚀性物质的病史,有烧心、胸骨后痛、反胃呕吐、吞咽困难、吞咽疼痛等症状:可能是食管炎,应去医院诊治;

5、早期表现为进硬食时产生症状(大口进硬食时有轻微的梗噎感;吞咽时食管内疼痛;吞咽时胸骨后闷胀痛不适感;吞咽后食管内异物感),中期发生进行性吞咽困难和呕吐(粘液和食物不含胃酸味和胆汁苦味)吞咽时胸背疼痛:警惕可能是食管癌,应去医院诊治;

6、早饱、餐后上腹部饱胀、恶心厌食发作性干呕或呕吐、体重减轻等表现,检查无明显的上消化道、肝胆胰及其他脏器疾病,无明确的感染应激代谢紊乱、服用药物等因素:可能是胃轻瘫综合症(gastroparesissyndrome),简称胃轻瘫,应去医院诊治;

7、上腹部或胃部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的疼痛或不适,常伴胀气、早饱、腹胀、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病程超过1个月以上: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8、以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发作期与缓解期相互交替)节律性疼痛为特点,上腹部疼痛(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并有上腹胀满、嗳气和反酸等症状,发作期可伴有上腹部局限性固定的压痛点,压痛较轻,腹壁柔软:可能是消化性溃疡,应去医院诊治;

9、食管癌、贲门癌等手术(胃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后,在进食后出现反酸、烧心等症状:可能是食管胃吻合术后遗症,进食后采取半卧位睡眠是预防反流的有效方法。

反酸的诊断

平素喜食辛辣食物,工作压力较大,近几个月来反复出现阵发性胃烧灼感(烧心)、反酸(吐酸水),有时还出现上腹部痛(胃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自我诊断为胃酸过多

反酸的鉴别诊断

反酸常见症状如下:

烧心(常在进餐后、弯腰、平卧时发生,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巧克力、咖啡、酒后,在胸骨后、或自上腹部咽喉部,甚至向背部放射,烧心在饮水、进食、服用止酸剂后缓解);

食管痛(胸骨后紧缩样、刀割样疼痛,常可向腹背颈部及臂部放射);

吞咽痛(吞咽较热食物、酒或柠檬类饮料时感到胸骨后烧灼样疼痛);

吞咽困难(长期反酸可在进食时有胸骨后梗阻感);

呼吸道症状(反酸损伤咽喉部或吸入肺部后,可出现间歇性声嘶咽痛慢性咳嗽哮喘、婴幼儿吸入性肺炎等)。

反酸与呕吐的鉴别:

反酸与呕吐的区别是,前者没有恶心干呕的伴随症状。反酸与反刍的区别是,后者不自主地将摄入的固体食物反流口腔并随后进行再咀嚼或再吞咽(通常发生在进餐后的半小时内,见于匆忙进食大量食物的健康人或严重的精神疾患病人)。

平素喜食辛辣食物,工作压力较大,近几个月来反复出现阵发性胃烧灼感(烧心)、反酸(吐酸水),有时还出现上腹部痛(胃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自我诊断为胃酸过多

反酸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根据患者的主诉,其对疾病的判断是正确的,建议除选用推荐的非处方药物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学会放松心情,避免精神紧张,生活安排要有规律。

减少进餐量,肥胖减肥

不吸烟,不喝酒及含酒精或咖啡的饮料,不喝浓茶。

避免进食柑橘类水果、巧克力、薄荷、油腻食物、洋葱和辛辣食物。

放松腰带,吃饭后至少2~3小时内不要躺下或上床睡觉。

抬高床的上部,使胃内容物不易反流入食道。

避免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保泰松皮质激素类药物。

如出现规律的上腹部疼痛(饥饿时或进餐后)或严重烧灼感,应去医院就医。

急性、重症腹痛,应去医院就医。

胃酸过多者饮食有五个禁忌:

一、冰冻和过热饮食。饮食温度适中,饮茶、汤不宜过热。

二、吃多量味精、酸辣及过咸的食物。饮食中以清淡为主,味重会刺激胃酸分泌,少量的生姜胡椒,可暖胃和增强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三、吃太荤、太油和煎炸的食物。饮食中以易消化食物为主,肉类炒煮要熟,蔬菜不要半生。

四、饮食没有节制。宜少吃多餐,避免饥饿疼痛,若疼痛时,可吃一两块苏打饼干。

五、饮酒和咖啡。特别是酒,对胃刺激过大,会使溃疡恶化。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