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血泡

来自医学百科

口腔血泡常见于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血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口腔溃疡凹、周围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发疼痛,一般一至两个星期可以自愈。在人群中患病率一般认为超过10%,可以发生于男女老幼,以中青年最多见。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损伤,可自愈,可发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口腔的唇、颊、软腭齿龈等处的粘膜,发生单个或者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表面覆盖灰白或黄色假膜,中央凹陷,边界清楚,周围粘膜红而微肿,局部灼痛为主要特征。

口腔血泡的原因

大多数医生认为,口腔溃疡与以下因素有关:

1、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如腹胀腹泻便秘等情况。

2、内分泌变化:有些女性患者往往在月经期发生,可能与体内雌激素量下降有关。有些女性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就会出现口腔溃疡,用药治疗只能暂时缓解,下月行经时依然如故地出现,疼痛难忍,与此同时,还常伴有口干心烦、易怒和大便干结等令人烦恼症状。临床研究发现,月经期出现口腔溃疡主要是由于体内黄体酮水平增高而雌激素(孕酮等)的水平降低所致。

3、精神因素:有的患者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睡眠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发病,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4、遗传因素:如父母双方均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其子女约有80— 90%患病,若双亲之一患此病时,其子女约有50—60%患病。

5、病毒感染:口腔溃疡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交换的时候,一般免疫力低下的人由于季节的变化,而体内的环境不能及时调整,发生免疫低下,病毒此时就会乘虚而入,造成溃疡

6、其他因素:如缺乏微量元素锌、铁、叶酸维生素B12营养不良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可能性。

口腔血泡的诊断

可发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唇、颊、舌部多见,严重者可以波及咽部粘膜。不少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溃疡面积增大,数目增多,疼痛加重,愈合期延长,间隔期缩短等,影响食和说话。

口腔血泡的鉴别诊断

口腔血泡的鉴别诊断:

1、创伤性粘膜血疱:常由仓促咀嚼大块干燥、坚硬食物或吞咽过快引起。如因咀嚼不慎而发生在颊粘膜的血疱一般较小,直径在0.5厘米左右,愈合很快,很少成为糜烂溃疡。但若是由于仓促进食所至的单侧软腭、软硬腭交界、悬雍垂和舌腭弓等部分的血疱则直径较大,有时可达2-3厘米大,有异物感,血疱易破裂且疼痛明显。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口腔血疱:血疱反复发作,血常规显示血小板数减少,凝血功能降低。

可发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唇、颊、舌部多见,严重者可以波及咽部粘膜。不少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溃疡面积增大,数目增多,疼痛加重,愈合期延长,间隔期缩短等,影响食和说话。

口腔常起血泡看看牙

很长一段时间,我口腔内上颚处常起血泡,虽然有点疼,但没什么大痛苦,血泡破裂后很快就没事了。可是反反复复出现,让我感到很烦恼,有时甚至不敢吃东西。

到医院口腔科一看,医生说我患的是口腔内创伤性黏膜血泡。因为我右侧牙齿有缺失和松动,导致上下牙不对位,咬合不到一起,进食时,不容易把食物嚼碎。加上我常吃一些大块、干躁、较硬的食物,咀嚼不充分,吞咽太急,所以右侧上方软颚常常被剐出血泡。很多老年人跟我一样,由于牙不好,导致口腔血泡频频发生。

医生劝我把牙镶嵌齐全,进食时就能把食物嚼碎嚼细,就不会剐蹭出血泡。我按照医生的话把牙镶了,并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口腔内再没有起过血泡。除了镶牙,我还注意细嚼慢咽,对坚硬的食物格外小心,避免刺激和损伤黏膜下血管。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