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臭黄荆

来自医学百科
大臭黄荆
Dà Chòu Huánɡ Jīnɡ
别名 斑鸠叶、臭黄荆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痢疾痈肿疮毒瘰疬痛经疝气创伤出血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大臭黄荆

【拼音名】Dà Chòu Huánɡ Jīnɡ

【别名】斑鸠叶、臭黄荆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近头状豆腐柴的根和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emna subcapitata Rehd.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叶鲜用或晒干。秋后挖根,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近头状豆腐柴,灌木,高1-2m。枝条上具明显的皮孔,嫩枝上有黄白色平展绒毛。单叶对生;叶柄长0.4-1cm,有平展柔毛。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5-8.5cm,宽1.5-4.8m,边缘除先端与基部外,多少有锯齿,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截形或圆形,表面暗黄绿色,有柔毛及黄色腺点,背面有毡状毛和腺点。聚伞花序在小枝顶端紧缩成头状,长0.6-2.5cm,宽1-3.5cm;花序梗圆柱形,长0.5-2cm;苞片小,线形或狭披针形,长0.5-1cm;花萼杯状;花冠黄绿色或绿白色,4裂成二唇形,上唇全缘,下唇3裂,喉部密生:圈长柔毛;雄蕊4,稍伸出花冠外。核果暗黑色,卵形,长3-4mm,宽2-3mm。花、果期5-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600m的山坡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痢疾;痈肿疮毒;瘰疬;痛经疝气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