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空回肠溃疡

来自医学百科

弥漫性空回肠溃疡(diffuse ulcer of jejunum and ileum)较少见,也有文献称之为慢性肉芽肿性空回肠炎、慢性特发性溃疡性小肠炎。

弥漫性空回肠溃疡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明,常见于乳糜泻患者,也有些患者同时患淋巴瘤肠道腺瘤。但这些疾病是否为本病病因,有待进一步澄清。

(二)发病机制

本病之溃疡皆为多发,最多见累及空肠,其次为回肠,偶有发生于十二指肠结肠者。溃疡一般较深,达到肌层,故易引起穿孔浆膜瘢痕挛缩显微镜下可见小肠绒毛萎缩,溃疡底部及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溃疡边缘有时可见胃黏膜化生。溃疡与溃疡之间的肠黏膜正常或呈炎症改变。

弥漫性空回肠溃疡的症状

好发于老年人。腹泻腹痛、吸收不良和蛋白质丢失性肠病为常见表现。常见并发症肠穿孔消化道出血,较少并发肠梗阻

诊断较难。X线钡造影检查或内镜检查发现小肠溃疡,如能排除其他疾病。应考虑本病。经口空肠黏膜活检有时可获有诊断价值的标本,但应注意避免引起肠穿孔。手术探查,术后肠切除标本活检是诊断的可靠依据。

弥漫性空回肠溃疡的诊断

弥漫性空回肠溃疡的检查化验

无特异表现。

X线钡造影检查或内镜检查发现小肠溃疡,经口空肠黏膜活检有时可获有诊断价值的标本

弥漫性空回肠溃疡的鉴别诊断

1.细菌性痢疾志贺菌属引起,腹泻以脓血或黏液状便较常见,量少,并常有里急后重,多有寒热。粪便镜检可发现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吞噬细胞。婴幼儿中毒型菌痢或非典型菌痢应以病原学诊断来鉴别。

2.病毒性腹泻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其特点是高度传染性轮状病毒、小圆病毒感染早期有呕吐,相继腹泻,多呈水样便并有黏液,多发生在秋冬季。其他病毒性腹泻多见于夏秋季,有恶心呕吐,除消化道症状外,常有呼吸道症状,咽炎,并发轻瘫,常累及颈肌背肌。周岁内小儿多见有绿色水样便或蛋花样水便。抗生素治疗一般无效,病程多在5~7天自愈。用血清学及病毒分离进一步鉴别。

3.空肠弯曲菌肠炎 空肠弯曲菌引起轻症与病毒性肠炎相似,重症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相似。有发热,腹泻水样或黏液样便,有恶臭,呈胆汁色,重症有脓血便,似菌痢多在1周恢复。儿童患者常有腹绞痛,高热时可发生惊厥。发病多与接触家禽、家畜或饮用未消毒牛奶、生水有关。暗视野镜检可发现射箭样活泼动力的弯曲菌细菌培养进一步诊断。

弥漫性空回肠溃疡的并发症

可发生溃疡穿孔,穿孔常先发生间歇性的腹部绞痛,继而出现剧烈腹痛肠梗阻也是常见的并发症,偶有肠出血

弥漫性空回肠溃疡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本病尚无满意的药物治疗方案。仅部分患者可能对无谷胶饮食有效,多数学者仍建议所有的本病患者均应进无谷胶饮食。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能有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尚待评价。对并发肠穿孔或大出血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

(二)预后

本病尚无满意的药物治疗方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能有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尚待评价。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