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年龄大于生理年龄

来自医学百科

年龄包括三个面:依据出生年月逐年增长的实际年龄;身体状况所体现出的生理年龄;思想状态所反映出来的心理年龄。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实际年龄与心理年龄应该大体一致,至少相差不远。青春期原本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生理、心理及社会年龄的错位,可能会导致有限的青春期无限延长。

心理年龄是指一个人某阶段的心理状态。心理年龄往往跟生理年龄有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一般表现为三个面: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证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但是心理年龄过低,就呈现出不协调的情况,也是不健康的。心理年龄大于生理年龄:发生这种情况,就是”未老先衰”,是心理健康状况不好的表现。只有第三种 ——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基本符合,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心理年龄过大的人,会显得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有被淘汰的可能。心理年龄远大于实际年龄的人,会显得城府过深,很难与同年龄的人有相互的理解与共同的语言。

所谓心老,大约说的就是心理年龄超过了生理年龄。也的确有专业测试的结果,很多人的心理年龄就是大于生理年龄的。其实这个现象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极少有人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是完全一样的,而前者高出后者,也是正常的现象,即使相差很多,也并非病态。所以大可不必因为心理年龄的”老”而忧虑。

心理年龄大于生理年龄的原因

心理年龄的高低,和一个人的遗传、性格、经历、环境等等因素密切相关,甚至受到近期的心情等多变因素的影响,它本身并不是一个”病理名词”,而只是一个心理发展的”时间参数”。

心理年龄大于生理年龄的诊断

可以通过心理医生来确诊,也可以通过心理年龄测试进行诊断。

心理年龄大于生理年龄的鉴别诊断

心理年龄大于生理年龄的鉴别诊断:

1、心理年龄大于生理年龄要与装老区别开来。他们的最主要区别是进行心理年龄测试的时候所得的时间参数明显不一。

2、心理老化:现代心理卫生科学研究指出,人的外表体型,躯体功能随着老年期年龄增长,可以变得衰退苍老,这是自然规律,人类难以逆转。但是心理不能老化,要始终感到青春常在,充满活力和自信。"让老年人永远焕发青春"是一句切中时弊的至理名言。人的躯体衰老无法自控和改变,但人的心理老化是可以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心理保健的结果。心理老化感使人加速生理衰退,意志消沉,百病丛生,生活缺乏乐趣,变得渺小自卑,无所作为,严重损害老年人健康长寿。这是老年人自我心理保健的大忌。

3、心理麻木:心理麻木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如果在短期内存活者有此反应,可以降低患者直接面对灾难事件的心理痛苦与身心冲击,但若长期以否认压抑的方式面对灾难事件,反而会造成更大的心理困扰或心理不健康状态。

可以通过心理医生来确诊,也可以通过心理年龄测试进行诊断。

心理年龄大于生理年龄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心理健康的途径:

(1)自我肯定。人要不断地否定和肯定自己才能进步,而否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肯定方向发展,自我肯定,保持坚定的信念,往往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2)抛弃自卑。自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缺乏成功的体验;二是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估;三是自我评估偏颇。要抛弃自卑,首先要战胜自我,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要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要对自己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

(3)增强自信。

(4)心理调节和情绪调节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