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分化

来自医学百科

性别分化是指受精卵性别决定的基础上进行雌性或雄性性状分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性别作为一种性状,主要受遗传物质的制约,但同时环境因素和激素等物质也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1.化学物质

后缢是一种海生无脊椎动物,雌性个体像颗豆子,有一个顶端分叉的长吻,体长6

㎝左右;雄性个体大小只有雌性的1/500,没有消化器官,寄生在雌性个体的子宫里。

雌后缢成熟后,在海里产卵,卵孵化成幼虫。这些幼虫的性别为中性。如果落到海底生活,就发育成雌虫;如果落到雌虫的吻部,就发育为雄虫。如果把落在吻部的幼虫取下来,让其在离开雌虫的情况下继续发育,就发育成中性,而且,性别分化的程度决定于幼虫在吻部停留的时间长短。原因是雌虫的吻上有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学物质,可以影响幼虫性别的分化。

2.营养条件

蜜蜂的受精卵(2n=32)可以发育为雌蜂(蜂王),也可以发育成不育的雌蜂(工蜂)。如果幼虫在最初的两三天以蜂王浆为食,其余时间食粗饲料乳糜,则就发育成工蜂;如果在整个幼虫期都以蜂王浆为食,则就发育为蜂王。在这里,营养条件中的蜂王浆对蜜蜂的性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3.温度

研究表明,某些蛙类的蝌蚪在20℃下发育,雌雄比例大约为1:1。但在发育30℃下发育,则不管其性染色体组成是XX还是XY,都发育成雌性。密西西比鳄的受精卵在30℃和低于30℃的条件下,全为雌性;而在34℃和高于34℃的条件下孵化,则全为雄性。乌龟的受精卵在23℃~27℃之间孵化,全为雄性;在32℃~33℃之间孵化,全为雌性。这表明温度对上述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性别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温度对这些动物的性激素的合成有着直接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高温只改变性别的表现型,而不改变其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