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叶

来自医学百科
梧桐叶
Wú Tónɡ Yè
梧桐叶
别名  
功效作用 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治风湿疼痛、麻木,痈疮肿毒,痔疮臁疮创伤出血高血压病
英文名 Leaf of Phoenix Tree
始载于 本草纲目
毒性 无毒
归经 肺经肝经
药性
药味

  

基本信息

药名 梧桐叶

拼音 wu tong ye

英文名 Leaf of Phoenix Tree

原植物 Firmiana plantanifolia (L.f.) Marsili [F.simplex (L.) W.F.Wight]

药用部位 以植物的叶入药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祛风药。

附注 植物描述,详见词条:梧桐  

药理作用

叶浸膏(先用水煎,再以醇处理而得)对麻醉狗及猫静脉注射0.25-0.5g/kg,能引起血压下降,持续15分钟至 1小时。其降压原理据初步分析,与扩张末捎血管(兔耳灌流呈轻度扩张)有关;降压同时心串亦减慢(22.3%)。对小鼠有显著的镇静作用(0.5g/kg腹腔注射,可降低其自由活动)。毒性很小,灌胃6g/只不致引起死亡;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8.3g/kg。  

化学成分

芸香甙(rutin),β-香树脂醇(β-amyrin),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还含甜菜碱(betanine),胆碱(choline),水溶性多糖(polysaccharide)及果胶(pectin)。  

药性论述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肝经

①《福建民间草药》:“苦,寒,无毒。”   

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解毒消肿;降血压。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疮肿毒;痔疮小儿疳积;泻痢;高血压病。  

各家论述

①《中国树木分类学》:“煮汁可熏治白带。”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祛痰,除风湿,治麻木。外用止刀伤出血。”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鲜叶敷贴,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药材来源

考证

出自《本草纲目》。  

药材基源

为梧桐科植物梧桐Firmiana plantanifolia (L.f.) Marsili的叶。

夏、秋季采集。随采随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

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日本也有分布。  

选方应用

药方选录

①治风湿骨痛跌打骨折哮喘:梧桐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发背欲死:梧桐子叶,鏊上煿成灰,绢罗,蜜调敷之,干即易之。(《补缺肘后方》)

③治背痈:取梧桐鲜叶,洗净,用银针密刺细孔,并用醋浸,整叶敷贴患部。(《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痔疮:梧桐叶七张,硫黄五分。以水、醋各半煎汤,先熏后洗。(福州台江区《验方汇集》)

⑤治臁疮:取梧桐鲜叶,洗净,用银针密刺细孔,再用米汤或开水冲泡,全叶敷患处,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刀伤出血:梧桐叶研成细末,外敷伤口。(福州台江区《验方汇集》)

⑦治泄泻不止:梧桐叶不拘多少,用水煎十数沸,只浴两足后跟,其泻即止。若浴之近上,大便反闭。(《内经拾遗方论》梧桐濯足汤)   

临床应用

治疗高血压病:观察Ⅰ、Ⅱ期高血压患者80例,52例口服梧桐叶糖浆,每次10毫升(含干生药2克),每日3次;28例除口服外,并加用梧桐叶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天2毫升(含黄酮甙20毫克)。经治2个月,显效(舒张压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者)23例,好转(舒张压下降10~20毫米汞柱之间)37例,无效(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下者)20例。治疗前后曾对60例病人进行血清胆甾醇检查对照,治前血清胆甾醇平均值为249.5毫克,治后为175.9毫克,平均每例下降73.6毫克。在60例中有57例治后显著下降(50毫克以上)者41例,占72%。治程初期可见恶心、胃不适、腹痛腹胀消化道反应。另曾以梧桐叶片剂(干浸膏粉压片,每片相当干生药2克。日服3次,每次~4片)治疗观察高血压及降低血清胆甾醇100例,服药2月后,降压的总有效率为86%,其中显效率10%;血清胆甾醇的下降率为80%(其中下降21毫克以上的占69%,下降50毫克以上的占31%)。临床观察到,部分女性肥胖型高血压患者,服药后有较明显之利尿作用,且月经增多,体重减轻,但血清胆甾醇下降不明显,部分反而升高。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