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胸蛙

来自医学百科
棘胸蛙
Jí Xiōnɡ Wā
棘胸蛙
别名 山鸡;山蛙;石板蛙
功效作用 滋补强壮。主小儿疳积;赢瘦;病后虚弱
英文名 toad
始载于 中国药用动物志
毒性  
归经 胃经肺经肾经
药性
药味

棘胸蛙又叫石蛙,是南方丘陵山区生长的一种名贵山珍,因其肉质细腻且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所以被美食家称为“百蛙之王”。

棘胸蛙又名石鸡、棘蛙、石鳞、石蛙等,属两栖纲蛙科,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棘胸蛙全身披灰黑色,皮肤粗糙,雄蛙背部有成行的长和小型园疣,雌蛙背部散布小型园疣,腹部光滑有黑点。棘胸蛙雄大雌小,雄蛙体长约8至12厘米,体重可达250~750克,皮肤粗糙,背部、头、四肢、体侧布满圆疣,疣上还有分散的小黑棘,胸部有大团刺疣,刺疣中央有角质黑刺,故名棘胸蛙。 棘胸蛙肉质细嫩洁白,味道甘美,营养丰富,列为宾馆、酒家推荐的山珍名菜,亦是人们难得的珍稀佳肴。且具有滋补强身、清心润肺、健肝胃、补虚损,以及解热毒、治疳疾等功效,故有“山珍”之称。但因该蛙白天生活于山涧或阴湿岩石缝中,黄昏以后才出洞活动,扑以小型鱼、虾及各种昆虫为食,其活动规律和生长环境与毒蛇相似,因此捕捉时较危险。

棘胸蛙在该区分布广泛。尤以西部的井冈山、宁冈、安福一带山区数量较多。但由于人们的大量捕捉,既有的野生数量骤降。为满足人们和市场需要,目前井冈山市已建立了一个以年产10吨的棘胸蛙人工繁殖场,使国内外到井冈山参观旅游者都能品尝此山珍佳品为快。

现将棘胸蛙无公害生态养成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一、环境条件

1、场地:

环境要求僻静,冬暖夏凉,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山溪水、冷泉水或地下水等,要求水源充足、水温稳定, 一般夏季最高水温应低于30℃;排灌方便,没有对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源。水源的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2、养殖设施

建在室内的养殖池要求通风、凉爽。各类蛙池以砖砌、水泥抹面为宜,呈方形,池底略为倾斜,池上方安装进水管、最低处开排水孔,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池上口设网盖。建在室外的养殖池应设凉棚,应符合棘胸蛙的生活习性。

二、成蛙养殖技术

1、蛙池消毒

放养前10天左右进行蛙池消毒,消毒方法按照SC/T 1008-1994《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的规定操作。

2、蛙种的选择

放养时剔除伤残、畸形的幼蛙,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色泽光亮的幼种。

3、放养密度:放养密度参照下表(略)

4、蛙种消毒

蛙种放养前用3-4食盐溶液或用10mg/L~15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分钟。

5、水质管理

常年要求细水长流,保持水质清新、溶解氧充足、水温稳定。

6、饲养管理

(1)投喂的饲料以黄粉虫等鲜活饵料为主,活饵要求大小适口。在适温范围内,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10。在温度高于30℃时,可以不投喂。平时应根据天气、水质和蛙的摄食情况,酌情增减,做到适量、均匀。

(2)分级饲养:随着幼蛙个体的增大、出现大小不一的情况,要定期按规格大小归类分池饲养,以免幼小的抢不到食,影响生长和成活率。

(3)越冬管理:水温低于8℃时,棘胸蛙进入冬眠状态。当水温降至10℃前,室外的棘胸蛙要移入室内、或搭篷保温越冬。越冬期间不必投喂。春季室外水温稳定回升到10℃以上后,棘胸蛙越冬结束。

7、病害防治

(1)棘胸蛙的常见的病害有水霉病、红腿病、烂皮病、肠胃炎等。应预防为主,积极治疗,慎重用药。严格进行蛙池和蛙种消毒,每10-15天进行药物常规消毒;死亡的个体随时捞除,患病的个体及时隔离治疗

(2)渔药的使用:蛙病防治所需药物的种类、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参照NY 5071—2002《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执行,严禁使用国家规定的违禁药物。

(3)敌害防治:蛙池上口应加盖防护网,防止鼠、鸟、蛇等敌害生物危害,在进、出水口加过滤设施,防止水生昆虫、蚂蟥等进入。

生活在湖南新宁山区的石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