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

来自医学百科

Rectal prolapse

中医称之“脱肛”  

概述

Bk7ib.jpg

直肠脱垂常见于儿童及老年,在儿童,直肠脱垂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在5岁前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较严重的,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脱垂肠段水肿、狭窄及坏死的危险,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和部份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于肛外的一种慢性疾病。以大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下腹坠痛,便之不净;重者可发生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溃疡、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脱垂程度可分为三度。

中医学称此为脱肛,认为多因气血不足气虚下陷、温热下注大肠等所致。

直肠脱垂为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各种年龄层均可发病,但多发于幼儿、老年人、久病体弱及身高瘦弱者。而女性因骨盆下口较大及多次分娩等因素,发病率高于男性。该病以直肠黏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并伴随肛门松弛为主要特点。

现代医学认为:全身功能状态尤其是神经系统功能的减退对脱垂的发生有重大影响,但局部因素如解剖结构缺陷和功能不全、肠源性疾病、腹压增高等,也是造成脱垂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其发病因素常有以下几种:小儿发育未成熟:体质虚弱;患者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等系统的某些疾病,如前列腺肥大和泌尿系结石排尿困难等使腹压持续升高的疾病;神经肌肉受损等。直肠脱垂起病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早期便后有黏膜从肛门脱出,但能自行回纳,以后渐渐不能自然回复,需受托或平卧方能复位。日久失治,致使直肠各层组织向下移位,直肠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甚至咳嗽、蹲下或行走时也可脱出。患者常有大便不尽或大便不畅情况,或出现下腹部坠痛,腰部腹股沟及两侧下肢有酸胀或沉重感觉。因直肠黏膜反复脱出暴露在外,常发生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故肛门可流出黏液,刺激肛周皮肤,可引起瘙痒。  

症状

大便排不尽;肛门部下坠;下腹胀痛;尿频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只有粘膜脱出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完全脱垂。如脱出部分在肛管直肠内称为脱垂或内套叠;脱出肛门外称外脱垂。直肠脱垂常见于儿童及老年,在儿童,直肠脱垂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在5岁前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较严重的,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脱垂肠段水肿、狭窄及坏死的危险,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法复位;注射疗法;直肠悬吊及固定术;脱垂肠管切除术;肛门圈缩小术。

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只有粘膜脱出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完全脱垂。如脱出部分在肛管直肠内称为脱垂或内套叠;脱出肛门外称外脱垂。  

病因学

引起直肠脱垂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一)解剖因素

小儿骶尾弯曲度较正常浅,直肠呈垂直状,当腹内压增高时直肠失去骶骨的支持,易于脱垂。某些成年人直肠前陷凹处腹膜较正常低,当腹内压增高时,肠襻直接压在直肠前壁将其向下推,易导致直肠脱垂。

(二)盆底组织软弱

老年人肌肉松弛,女性生育过多和分娩时会阴撕裂,幼儿发育不全均可致肛提肌及盆底筋膜发育不全、萎缩,不能支持直肠于正常位置。

(三)长期腹内压力增加

如长期便秘慢性腹泻前列腺肥大引起排尿困难、慢性支气管炎引起慢性咳嗽等因素,均可致直肠脱垂。  

发病机理

目前对直肠脱垂的发生有两种学说。一是滑动性疝学说:认为直肠脱垂是直肠盆腔陷凹腹膜的滑动性疝,在腹腔内脏的压迫下,盆腔陷凹的腹膜皱壁逐渐下垂,将覆盖于腹膜部分之直肠前壁压直肠壶腹内,最后经肛门脱出。二是肠套叠学说:正常时直肠上端固定于骶骨岬附近,由于慢性咳嗽、便秘等引起腹内压增加,使此固定点受伤,就易在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发生肠套叠,在腹内压增加等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套入直肠内的肠管逐渐增加,由于肠套叠及套叠复位的交替进行,致直肠侧韧带、肛提肌受伤,肠套叠逐渐加重,最后经肛门脱出。也有人认为以上两种学说是一回事,只不过是程度的不同,滑动性疝也是一种肠套叠,只是没有影响到整圈肠壁。而后者是全层套叠。

根据脱垂程度,分部分性和完全性两种。

Bk7ic.jpg

(一)部分脱垂(不完全脱垂)

脱出部仅为直肠下端粘膜,故又称粘膜脱垂。脱出长度为2~3cm,一般不超过7cm,粘膜皱壁呈放射状,脱垂部为两层粘膜组成。脱垂的粘膜和肛门之间无沟状隙。

(二)完全脱垂

为直肠的全层脱出,严重者直肠、肛管均可翻出至肛门外。脱出长度常超过10cm,甚至20cm,呈宝塔形、粘膜皱壁呈环状排列,脱垂部为两层折叠的肠壁组成,触之较厚,两层肠壁间有腹膜间隙。

发病缓慢。早期仅在排粪时有肿块自肛门脱出,便后可自行缩回。随着病情的发展,因肛提肌及肛管括约肌缺乏收缩力,则需用手帮助回复。严重者在咳嗽、喷嚏、用力或行走时亦可脱出,且不易回复。如未能及时复位,脱垂肠段可发生水肿、绞窄,甚至有坏死的危险。此外常有大便排不尽与肛门部下坠、酸胀感,有的可出现下腹胀痛,尿频等现象。嵌顿时疼痛剧烈。  

治疗

直肠外脱垂诊断不难,病人蹲下做排粪动作,腹肌用力,脱垂即可出现。部分脱垂可见圆形、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粘膜呈“放射状”皱襞、质软,排粪后自行缩回。若为完全性,则脱出较长,脱出物呈宝塔样或球形,表面可见环状的直肠粘膜皱襞。直肠指诊感到括约肌松弛无力。如脱垂内有小肠,有时可听到肠鸣音

直肠粘膜脱垂需与环状内痔相鉴别。除病史不同外,环状内痔脱垂时,可见到充血肥大的痔块,呈梅花状,易出血,且在痔块之间出现凹陷的正常粘膜。直肠指诊,括约肌收缩有力,而直肠粘膜脱垂则松弛,这是一个重要的鉴别点。

直肠内脱垂诊断较困难,需行排粪造影协助诊断,但当病人诉述直肠壶腹部有阻塞及排粪不全感时应疑本病。  

(一)非手术治疗

幼儿直肠脱垂多可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即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骶骨弯曲度的形成,直肠脱垂将逐渐消失。如纠正便秘,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时间应缩短,便后立即复位。如脱出时间长,脱垂充血、水肿,应取俯卧位或侧卧位,立即手法复位,将脱垂推入肛门,回复后应做直肠指诊,将脱垂肠管推到括约肌上方。手法复位后,用纱布卷堵住肛门部,再将两臀部用胶布固定,暂时封闭肛门,可防止因啼哭或因腹压增高而于短期内再发。若患病时间较长,使用上述方法仍不见效,可用注射疗法。方法:将5%石炭酸植物油注射于直肠粘膜下或直肠周围一圈,分~5处注射,每处注射2ml,总量10ml。注射途径可经肛门镜在直视下将药物注射到粘膜下层,使粘膜与肌层粘连;或经肛周皮肤,在直肠指诊下做直肠周围注射,使直肠与周围粘连固定。  

(二)手术治疗

成人不完全脱垂或轻度完全脱垂,若括约肌张力正常或稍弱,可行类似三个母痔切除术或胶圈套扎治疗,也可使用硬化剂注射治疗。若括约肌松弛,可考虑做肛门环缩小术或括约肌成形术

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途径有经腹部、经会阴、经腹会阴及骶部4种。手术方法较我,但各有其优缺点及复发率,没有哪一种手术方法可用于所有的患者,有时对同一患者需要用几种手术方法。过去手术只注意修补盆底缺损,复发率较高,近年来对直肠脱垂的肠套叠学说进行研究,手术注意治疗直肠本身,现多使用下列手术。

 1.直肠悬吊及固定术

⑴Ripstein手术:经腹切开直肠两侧腹膜,将直肠后壁游离到尾骨尖,提高直肠。用宽5cm Teflon网悬带围绕上部直肠,并固定于骶骨隆凸下的骶前筋膜和骨膜,将悬带边缘缝于直肠前壁及其侧壁,不修补盆底。最后缝合直肠两侧腹膜切口及腹壁各层。该手术要点是提高盆腔陷凹,手术简单,不需切除肠管,复发率及死亡率均较低,目前美、澳等国多使用此手术。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如粪嵌塞梗阻、骶前出血、狭窄、粘连性小肠梗阻感染和悬带滑脱等并发症。Gorden综合文献1111例直肠脱垂用Ripstein手术结果,复发率为2.3%,并发症为16.6%。Tjandra(1993)在27年内治疗169例直肠脱垂,共行手术185例次,其中Ripstein式术142例次,术后发生便秘42例,其中27例术前已有便秘,15例为术后所致,7例术后发生粪便梗阻。35%的病人行Ripstein术后疗效不满意,因肠功能不良的症状(便秘、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仍持续存在。因此他指出,对有便秘的直肠脱垂病人,肠切除加或不加固定术优于Ripstein术式。

⑵Ivalon海绵植入术:此术由Well首创,故又称Well手术,也称直肠后方悬吊固定术。目前英国多采用此法治疗成人性完全直肠脱垂。方法:经腹游离直肠至肛门直肠环的后壁,有时切断直肠侧韧带上半,用不吸收缝线将半圆形Ivalon海绵薄片缝合在骶骨凹内,将直肠向上拉,并放于Ivalon薄片前面,或仅与游离的直肠缝合包绕,不与骶骨缝合,避免骶前出血。将Ivalon海绵与直肠侧壁缝合,直肠前壁保持开放约2~3cm宽间隙,避免肠腔狭窄。最后以盆腔腹膜遮盖海绵片和直肠。本法优点在于直肠与骶骨的固定,直肠变硬,防止肠套叠形成,死亡率及复发率均较低。若有感染,海绵片成为异物,将形成瘘管。本术式最主要的并发症是由植入海绵薄片引起的盆腔化脓。预防要求:①术前要作充分的结肠准备;②植入薄片时,其内放置抗生素粉剂;③术中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④止血彻底;⑤术中如不慎将结膜弄破,则不宜植入。倘若发生盆腔感染,需取出悬吊薄片。有报告取出后并无直肠脱垂的复发。Marti(1990)收集文献报告688例Well手术,感染率2.3%,手术死亡率1.2%,复发率3.3%。

 ⑶将直肠悬吊在骶骨上:早期Orr用大腿阔筋膜两条将直肠固定在骶骨般为脱垂两倍(一般折叠以不超过5层为宜)。肠壁折叠的凹陷必须是向下,缝针不得上,每条宽约2cm,长约10cm。直肠适当游离后,将阔筋膜带的一端缝于抬高后的直肠前外侧壁,另一端缝合固定骶骨岬上,达到悬吊目的。近年来主张用尼龙或丝绸带或由腹直肌前鞘取下两条筋膜代替阔筋膜,效果良好。国内曾有两篇Orr手术报告,共31例,复发率为19.3%。上海长海医院曾用纺绸悬吊固定直肠治疗20余例成年人完全直肠脱垂,脱垂长度为8~26cm,其方法是将两条纺绸带(1cm×12cm),一端缝于直肠前壁两侧,另一端缝于骶骨隆凸下脊膜及筋膜,直肠后壁不分离,第1例肠管脱垂有26cm作悬吊固定后加作暂时性乙状结肠造口,肠管不切开,1周后放回腹腔,术后效果良好。20余例均经10年以上随访,都无复发。

直肠前壁折叠术1953年沈克非根据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发病机理,提出直肠前壁折叠术。方法:经腹游离提高直肠。将乙状结肠下段向上提起,在直肠上端和乙状结肠下端前壁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做数层横形折叠缝合,每层用丝线间断缝合5~6针。每折叠一层可缩短直肠前壁2~3cm,每两层折叠相隔2cm,肠壁折叠长度一透过肠腔,只能穿过浆肌层。由于折叠直肠前壁,使直肠缩短、变硬,并与骶部固定(有时将直肠侧壁缝合固定于骶前筋膜),既解决了直肠本身病变,也加固了乙、直肠交界处的固定点,符合治疗肠套叠的观点。上海长海医院曾报告41例,仅4例复发(9.8%),出现并发症12例,计排尿时下腹痛7例,残余尿2例,腹腔脓肿伤口感染和腹内侧神经炎各1例。

⑸Nigro手术:Nigro认为,由于耻骨直肠肌失去收缩作用,不能将直肠拉向前方,则盆底缺损处加大,“肛直角”消失,直肠呈垂直位,以致直肠脱出,因此他主张重建直肠吊带。Nigro用Teflon带与下端直肠之后方及侧位固定,并将直肠拉向前方,最后将Teflon带缝合于耻骨上,建立“肛直角”。手术后直肠指诊可触及此吊带,但此吊带无收缩作用。此手术胜于骶骨固定之优点是:盆腔固定较好,由于间接支持了膀胱,尚可改善膀胱功能。Nigro报道了60多例,经10年以上随访,无1例复发。此手术难度较大,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及感染,需较有经验的医生进行。

 2.脱垂肠管切除术

⑴Altemeir手术:经会阴部切除直肠乙状结肠。Altemeir主张经会阴部一期切除脱垂肠管。此手术特别适用于老年人不宜经腹手术者,脱垂时间长,不能复位或肠管发生坏死者。

优点是:①从会阴部进入,可看清解剖变异,便于修补。②麻醉不需过深,老年人易忍受深入。③同时修补滑动性疝,并切除冗长的肠管。④不需移植人造织品,减少感染机会。⑤死亡率及复发率低。但本法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如会阴部及盆腔脓肿直肠狭窄等。Altemeir(1977)曾报告159例,有8例复发(5.03%)。死亡1例。早期并发症47例,如会阴部脓肿(6例),膀胱炎(14例),肾盂肾炎(7例),肺不张(7例),心脏代偿不全(6例),肝炎(4例),腹水(3例)。晚期并发症6例:盆腔脓肿(4例),直肠狭窄(2例)。

⑵Goldberg 手术,经腹切除乙状结肠+固定术:由于经会阴部将脱垂肠管切除有一定的并发症,Goldberg 主张经腹部游离直肠后,提高直肠,将直肠侧壁与骶骨骨膜固定,同时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效果良好。1980年他总结20年(1952~1977)来103例,仅1例死亡。随访中9例有粘膜脱垂,复发病例用石炭酸植物油注射治疗或胶圈套扎治疗,效果佳。并发症12例(12%):计结肠梗阻及小肠梗阻各3例,吻合口瘘、伤口裂开、严重骶前出血、粪瘘急性胰腺炎食管裂孔疝急性箝闭各1例。

 3. 肛门圈缩小术:将宽1.5cm筋膜式尼龙网带或硅橡胶网带置于肛管周围,使肛门缩小制止直肠脱垂。仅适用于老年和身体衰弱者。方法:在肛门前后各切一小口,用弯血管钳在皮下缘经肛门潜行分离,使二切口相通。由切口将尼龙网带绕肛管上部周围,结成环状使肛门容一食指通过。术后易发生感染和粪便嵌塞,复发率较高。

 4. PPH术:该手术是用一种“PPH吻合”的特殊手术器械,通过对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进行环形切除,有效治疗直肠脱垂。与传统手术相比,PPH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整个手术过程约需20~30min)、术后疼痛少、恢复时间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只需要住院2~3天)、术后并发症少(如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等)及复发率低等优点。

无痛直肠脱垂手术,PPH术的技术优势:

1、无痛:将组织切合和吻合瞬间完成,不触及神经细胞聚集区域。

2、安全:无需切除肛垫,最大程度保留肛门正常功能,避免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

3、无需住院:传统手术方法都要住院7-10天,而PPH微创术则无需住院。

4、创伤小、恢复快:吻合器环形切除粘膜为非开放性伤口,出血少,免除术后换药烦恼,可很快恢复正常生活。

5、复发率极低:只要患者在术后注意饮食,且不饮酒,回访中均无复发。

6、适合对象:因损伤少,特别适合中老年人、注重效率的白领人群及传统治疗复发者、伴有轻度脱肛与直肠粘膜内脱的患者。  

(三)治疗选择

直肠脱垂有很多治疗方法,应按年龄、脱垂种类和全身情况选择不同治疗。每一种手术均有其优缺点及复发率,没有任何一种手术方法可用于所有需手术的病人,有时对同一患者需用几种手术方法。如Goligher对152例完全性直肠脱垂使用了10种(153次)手术方法;上海长海医院78例直肠脱垂在1981年以前也用了11种治疗方法。不论采用何种手术,术后都应尽可能去除引起直肠脱垂的各种因素,使手术固定的直肠及乙状结肠与周围组织产生牢固的粘连。

儿童和老年不完全和完全肛管直肠脱垂都应先用非手术疗法,如不见效,可采用直肠内粘膜下注射疗法,很少需要腹内手术。成人不完全脱垂可用注射疗法、粘膜纵切横缝术。成年人完全脱垂以腹内直肠固定或悬吊术安全,并发症、发病率及死亡率都较低,效果良好。乙状结肠和直肠部分切除术效果也较好,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不能复回的脱垂或有肠坏死的可经会阴行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  

直肠脱垂的分类治疗

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导致该病的原因、脱垂的程度及其类型来进行治疗。

①儿童直肠脱垂:该类人群的直肠脱垂,由于其生理的特点,有自愈倾向,因而以保守疗法为主,并积极治疗其伴发的全身疾病,如百日咳、腹泻、便秘等。同时也可采用针灸按摩等疗法,或者局部用药,均可有较好的疗效,对于经年不愈的年长患儿,也可采取手术或注射疗法。

②成人直肠粘膜脱垂:应以注射硬化剂的注射疗法为主,或者采用针灸等强刺激疗法,对肛门括约肌松弛的,可采用直肠紧缩术或括约肌折迭术。

③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注射疗法与手术疗法均可采用,但应根据脱垂的严重程度及类型,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疗。  

直肠脱垂术后保健

直肠脱垂术后给予口服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并发症约7~10天,同时给予多种维生素类制剂。术后每日口服液体石蜡10ml,避免长时间蹲踞及用力,如果腹压增加对愈合不利。

直肠脱垂病人术后给予低纤维饮食,摄入过量粗纤维食物容易损伤肠壁。术后尤应避免食用辣椒、酒等强刺激性食物。以避免充血水肿影响愈合。

术后恢复的1~2周内,直肠脱垂病人应减少活动,静躺休息,对术后彻底康复极为有利。如果术后患者活动加强或做其它运动可使腹压增加,使治疗面分离,可并发出血等。尤其是激光术后,病人疼痛轻微,有的甚至无疼痛感觉及不适等症,更应避免。

病人术后给予低纤维饮食,摄入过量粗纤维食物容易损伤肠壁。术后尤应避免食用辣椒、酒等强刺激性食物。以避免充血水肿影响愈合。

●术后给予口服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并发症约7~10天,同时给予多种维生素类制剂。

●术后每日口服液体石蜡10mL,避免长时间蹲踞及用力,如果腹压增加对愈合不利。

●术后恢复的1~2周内,病人应减少活动,静躺休息,对术后彻底康复极为有利。

●如果术后患者活动加强或做其它运动可使腹压增加,使治疗面分离,可并发出血等。尤其是激光术后,病人疼痛轻微,有的甚至无疼痛感觉及不适等症,更应避免。  

直肠脱垂的预防

直肠脱垂患者要坚持作体育锻炼和强壮腹部肌肉锻炼,以改善人体气血亏虚及中气不足的状况,这对于巩固疗效和预防直肠脱垂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预防措施有:

(1) 积极除去各种诱发因素,如咳嗽、久坐久站,腹泻、长期咳嗽、肠炎等疾病,婴幼儿尤要注意。

(2) 平时要注意增加营养,生活规律化,切勿长时间地蹲坐便盆,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大便干燥,便后和睡前可以用热水坐浴,刺激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对预防直肠脱垂有积极作用。

(3) 有习惯性便秘或排便困难的患者,除了要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外,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

(4) 妇女分娩和产后要充分休息,以保护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如有子宫下垂和内脏下垂者应及时治疗。

(5) 经常做肛门体操,促进提肛肌群运动,有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效果,对预防本病有一定作用。  

预防直肠脱垂-肛门功能锻炼

肛门功能锻炼是肛门自我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能有效地防治各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如痔疮、直肠脱垂、肛裂、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而且对于肛门手术后病人的功能恢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介绍四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1、指扩运动:右手食指涂适量润滑剂,先在肛门口按揉1分钟,然后缓缓伸入肛门达2个指节,向前后左右四个向扩肛3分钟,要均匀用力,切忌使用不适当的暴力,可在便后及睡前各进行一次。特别适用于肛门术后病人以及有肛管环形狭窄和晚期肛裂病人。

2、仰卧屈膝运动:仰卧屈膝,抬头,右手伸到左膝,然后松弛复原;再屈膝抬头,左手伸到右膝,松弛复原。每次运动30次。

3、快速收缩运动:可快速收缩肛门,每分钟进行30次,一日可作2-3次。

4、提肛门运动:静坐,放松,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合上双眼,配合吸气时,向上收提肛门,提肛门后稍闭一下气,然后配合呼气时,全身放松。每次练90下。一日三次,放在便后和睡前进行一次。  

针灸治疗本病

在唐《千金翼方》、宋《针灸资生经》乃至明《类经图翼》、《医学纲目》等均有记载,且以灸治为主。现代报道,始见于1957年[1]。至六十年代,出现多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应用电针治疗。七十年代,有关文献不多,有以穴位敷贴加针刺取效的。近十年余年来,治疗直肠脱垂的文章有所增加,内容则以治小儿脱肛为主,这也较符合临床实际。

针灸

(一)取穴

主穴:分组。1、长强、承山大肠俞气海俞。2、百会、次髎。

(二)治法

第一组穴用于针刺,第二组穴用于艾灸。每次取2~3穴,穴位可轮用。针刺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艾条回旋灸,每穴20分钟,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62例,结果痊愈27例,显效30例,有效5例,其总有效率为100%[1]。

体针

(一)取穴

主穴:长强、会阳

配穴:承山、百会。

(二)治法

主穴均取,配穴每次加1个。长强穴,从尾骨尖凹陷处进针,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1.5寸,会阳穴针尖向内刺1.5寸,快速进针后,紧按慢提9次;配穴用弱刺激,缓慢捻转4~5次。留针20分钟。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88例,均为小儿患者,结果治愈81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4例,其总有效率为95.5%[2,3]。

艾灸

(一)取穴

主穴:百会、长强。

配穴:大肠俞、上巨虚脾俞肾俞气海关元

(二)治法

分法。一为艾条灸,一为隔姜灸。如为艾条灸,主穴每次必取,配穴2~3个,轮流取用。将艾卷点燃后,对准穴位,距离约3~5厘米,以患者感温热而不灼烫为度。百会穴施灸时,可用左手分开头发,以暴露穴位,食、中指置于施灸穴位两侧。一般每穴灸5~7分钟,以局部出现红晕为度。百会穴,宜在温和灸之后,再行雀啄灸5~10分钟。小儿施灸时,应注意随时调节时间和温度,以防止烫伤。上法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疗程间歇3天。

隔姜灸主要用于小儿脱肛,仅取百会一穴。令家长抱患儿正坐,医者站在后面,先以拇指揉按穴区,至有热感后,以2.5厘米厚之鲜老姜一片,贴于该穴之上。以纯艾制成绿豆大之艾炷,作隔姜施灸,如患儿觉烫,可将姜片略略提离穴位。每次灸2~4壮,每日1次,连灸3~5天。

(三)疗效评价

艾条灸治18例,结果治愈16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达100%[4,5];隔姜灸治疗小儿脱肛45例,亦皆收到满意效果[6,7]。

艾灸加穴位埋植

(一)取穴

主穴:百会、长强、承山。

(二)治法

患者端坐,充分暴露百会穴,以艾灸盒施灸15~20分钟,至患者自觉局部发热向下感传为度;然后令患者取俯卧位,以艾卷行雀啄条长强穴,15分钟,至肛门有向上收缩感为度。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承山双侧局部消毒、局麻,以三棱弯针将30号羊肠线植入,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0日1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150例,结果痊愈105例,显效30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6%[8]。

艾灸加耳针

(一)取穴

主穴:百会、足三里

配穴:取耳穴,分组:1、心、肝;2、脾、肾(均为双侧)。

(二)治法

百会配用第一组配穴,足三里配用第二组配穴,每次取一组,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百会、足三里用艾灸,医者手持已点燃的艾条,用雀啄法施灸,以患者自觉温热为度,每次灸20分钟。耳穴用针刺法,用0.5寸不锈钢毫针,针尖达皮下至耳软骨之间为宜,每5分钟以捻转法行针1次,留针20分钟。艾灸与针刺均为每天治疗1次,12次为一疗程,间隔5天再进行第二疗 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42例,痊愈32例,占76.2%;好转9例,占21.4%;无效1例,占2.4%。总有效率为97.6%[9]。

【主要参考文献】

[1]高琪瑜,针灸治疗脱肛62例观察。中国针灸 1986;6(6):6。

[2]金安德。针灸治疗儿童虚性脱肛67例。中国针灸 1985;5(6):7。

[3]文登发。针刺治疗小儿直肠脱垂21例。广西中医药 1986;9(4):48。

[4]石建民。艾灸百会、长强穴治疗小儿脱肛。黑龙江中医药 1988;(4):25。

[5]杨 森。艾条温和灸治疗脱肛。中国针灸 1989;9(5):51。

[6]王树鹏。艾炷灸百会穴治疗小儿脱肛:远期随访观察27例报告。中级医刊 1984;(1):51。

[7]周洵清,等。艾灸百会穴治疗小儿脱肛。四川中医 1987;5(1):24。

[8]夏信箴,等。艾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脱肛150例。中国针灸 1991;11(6):20。

[9]肖俊芳。艾灸加耳针治疗脱肛。针灸临床杂志 1997;13(8):33。  

患者饮食

得了直肠脱垂以后,饮食方面要特别的注意,避免加重直肠脱垂的症状。得了直肠脱垂怎么吃?

(1) 直肠脱垂患者饮食宜清淡,容易消化,少渣滓,以免排粪次数增多。

(2) 有习惯性便秘或排粪不畅的病人,平时要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保持粪便柔软,排便时不要太用力或蹲厕过久。成人大便时,姿势宜斜卧 ,不宜直立 ,注意调理饮食,避免便秘或腹泻,预防直肠脱垂。

(3) 另外,直肠脱垂患者还要注意不要过多的食用辣油、芥末、辣椒等刺激性食物。还要注意不要吃太过油腻的东西,带鱼螃蟹等也要注意少吃。  

小儿直肠脱垂

 小儿直肠脱垂如何护理

Bk7id.jpg

脱肛的早期表现仅在排便时有一团红色的又湿、又软的肿块在肛站口,便后肿块很快架缩到肛门内。反复发作后,肿块不能立即回缩,必须用手帮助把肿块回复。由于经常脱重,粘膜受到磨擦刺激,粘液分泌增多,粘膜出现充血、水肿、出血、溃疡,甚至坏死。 肛管、直肠向外翻而脱出肛门外,称为肛管直肠脱重,简称脱肛。多发生在4岁以内的小儿,但1岁以内的婴儿很少见到患此病,这个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可自行痊愈。

 小儿脱肛的原因有两大类

1、先天因素:与上儿直肠的解剖特点有关,即小儿的先天性因素是盆腔组织结构发育未完善,支持直肠的周围组织相通薄弱、固定不牢。

2、后天因素:为腹腔内的压力长期处于增高状态,如用力排便、剧烈咳嗽、呕吐、频繁腹泻;排便习惯不良,坐便盆时间过长等,都可以促使直肠脱重。这种情况不妨打个比喻,袖口看作肛门,如果夹里与里子连接不牢,夹里就容易从袖口脱出,脱肛的发生就是这个道理。

Bk7ie.jpg

脱肛的早期表现仅在排便时有一团红色的又湿、又软的肿块在肛站口,便后肿块很快架缩到肛门内。反复发作后,肿块不能立即回缩,必须用手帮助把肿块回复。由于经常脱重,粘膜受到磨擦刺激,粘液分泌增多,粘膜出现充血、水肿、出血、溃疡,甚至坏死。

 那么如何避免小儿脱肛的发生呢

1、要使小儿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切忌坐便盆时间过长。

2、有便秘小儿,平时应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3、有咳嗽及反复腹泻的病儿,积极治疗原发病为主,以预防脱肛的发生。对经常脱肛不能自行回复的,必须去医院进行治疗。如果一般的保守治疗仍然没有效果,那就必须进行手术。

 小儿患直肠脱垂的原因

中国医学认为:小儿气血未旺、皆易脱肛。5岁以下儿童发生直肠脱垂非常多见,由于小儿体质娇嫩,发育不完全成熟,元气不实,骶骨弯曲未长成,直肠粘膜下组织也较为疏松,直肠缺乏骶骨的支持,而且直肠与骨盆几乎笔直,即垂直的状态,比较活动,不利于固定,而且增加了肛门括约肌的负荷量,儿童时期又易患营养不良、百日咳、肠炎、腹泻等疾患。

长期腹内压增大,失去对直肠的牵拉固定作用,就易发生直肠脱垂,这就是小儿易患直肠脱垂的主要原因。

临床上还常见到小儿排便、排尿坐盆时间过久而诱发本病。小儿随着骨盆的发育、骶骨弯曲形成,多数直肠脱垂患者常可自愈,故一般应用非手术治疗。  

危害

直肠脱垂作为一种肛肠疾病,对人的身体和生活有诸多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直肠脱垂初期有便秘、排便无规律,总感觉直肠满胀和排便不净。在排便的时候有肿物脱出,但可自行缩回。

二、直肠脱垂逐渐加重后,除排便用力时引起脱肛外,在咳嗽、走路等稍用腹压的情况下,都可引起脱肛,往往不能自行缩回,必需用手将脱出的肿物托入肛门。由于经常脱出而排出粘液会经常污染内裤。

三、直肠脱垂导致肠粘膜受损伤发生溃疡时,还可引起出血和腹泻。如脱出的肿物不能缩回,容易发生炎症肿胀,则出现疼痛,进一步又加重便秘。

四、脱垂在直肠内反复下降和回缩,引起粘膜充血水肿,常由肛门流出大量粘液和血性物。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坠胀、拖拽,会阴部及股后部钝痛等。

另外,直肠脱垂较严重的,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脱垂肠段水肿、狭窄及坏死的危险。  

直肠脱垂分度

过去临床上将直肠脱垂分为完全性直肠脱垂和不完全性直肠脱垂两种。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1975年全国肛肠会议统一标准,将直肠脱垂分为三度。具体如下。

Ⅰ度脱垂:排大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黏膜脱出肛门外,长度在3厘米以内,便后脱出部分可自行回纳,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

Ⅱ度脱垂:排大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脱出,长度在4~8厘米,不能自行还纳,需用手助其还纳,多伴有肛门括约肌松弛。

Ⅲ度脱垂:排大便或增加腹压时肛管、直肠、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门外,长度在8厘米以上,用手复位都比较困难。可伴有肛门括约肌松弛,直肠黏膜糜烂、肥厚,便血,大便失禁等症状。  

直肠脱垂诊断和鉴别

早期便后有黏膜自肛门脱出,并可自行缩回;以后渐渐不能自行回复,需用手上托能复位,常有少许黏液自肛门流出,排便后有下坠感和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增多;再后在咳嗽、喷嚏、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脱出,脱出后局部有发胀感,也可感到腰骶部胀痛,脱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黏膜常受刺激可发生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分泌可夹杂血性黏液,刺激肛周皮肤,可引起瘙痒。由于肛括约肌松弛,很少发生嵌顿,一但嵌顿发生,病人即感到局部剧痛,肿物不能用手托复位,脱出肛管很快出现肿胀、充血和紫绀、黏膜皱襞消失,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绞窄和坏死。未脱出时,体检可见肛口呈散开状,指检往往发现肛括约肌松弛,收缩力减弱。检查时应排除直肠带蒂息肉和重度内痔脱出,可嘱病人下蹲用力,等肛管全部脱出后,再行检查,确定为部分和完全脱垂。在临床上按脱垂程度轻重分成三度:一度为直肠黏膜脱出,二度为直肠全层脱出,三度为直肠及乙状结肠脱出。

直肠脱垂,又可以分为儿童直肠脱垂和成人直肠脱垂,两类病人因为年龄,生理条件的不同,在鉴别和诊断上有很大的不同。

儿童直肠脱垂大多为部份粘膜型,在积极改善体质,治疗诱发因素后,多能自愈,故不必。如非手术治疗失败,可考虑硬化剂注射疗法,即用5%酚甘油注入直肠粘膜下起到固定松弛的粘膜下层组织的作用。亦可注入95%酒精。Gabriel倡用肛周皮下金属线埋入,3周后拆除,亦可用羊肠线埋入肛周皮下。只有极少数需作类似成人直肠脱垂的较大手术。 成人直肠脱垂以完全性全层脱出为主,故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较多,有人统计自1912年Moschowitz以后共有54种,大致可分下列几类:①脱垂肠管切除术②脱垂粘膜切除或折迭术;③肛门环缩小术;④骨盆底修补或加强术;⑤直肠悬吊和固定术;⑥提高或封闭直肠膀胱或直肠子宫陷凹手术;⑦肠管或肠系膜缩短术;⑧修补会阴部滑动性疝。手术的途径有经腹部、经会阴部、经腹会阴及经骶部。以上这些手术各有其优缺点及复发率,应该根据病情决定手术方式,有时对同一患者用上几种手术方法才能治愈,如Goligher对152例完全性直肠脱垂病例使用了10种手术方法,进行了173次手术。过去不少手术只注意修补盆底缺损,复发率较高;近年来注意到肠套叠是直肠脱垂的主要发病机制,手术方法也以针对直肠本身为主。  

易患直肠脱垂的人群有哪些?

哪些人易患直肠脱垂,他们易患直肠脱垂的原因是什么?专家介绍,婴幼儿和老年人容易患直肠脱垂。易患直肠脱垂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医学认为:小儿气血未旺、老人气血已衰,皆易脱肛。5岁以下儿童发生直肠脱垂非常多见,由于小儿体质娇嫩,发育不完全成熟,元气不实,骶骨弯曲未长成,直肠粘膜下组织也较为疏松,直肠缺乏骶骨的支持,而且直肠与骨盆几乎笔直,即垂直的状态,比较活动,不利于固定,而且增加了肛门括约肌的负荷量,儿童时期又易患营养不良、百日咳、肠炎、腹泻等疾患。长期腹内压增大,失去对直肠的牵拉固定作用,就易发生直肠脱垂,这就是小儿易患直肠脱垂的主要原因。临床上还常见到小儿排便、排尿坐盆时间过久而诱发本病。小儿随着骨盆的发育、骶骨弯曲形成,多数直肠脱垂患者常可自愈,故一般应用非手术治疗。

老年人直肠脱垂则多因年老体弱、气血不足、中气下陷、气虚不能收摄而引起。“虚”是老年人发病的主要原因。由于老年人全身组织衰退、肌肉松弛,加上一些慢性疾病,如便秘、气管炎、咳嗽、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等。频繁增加腹压,同时隔肌下降,压迫腹腔脏器推压乙状结肠和直肠向下移位,又由于老年人体弱无力,括约肌松弛,骨盆直肠窝、坐骨直肠窝脂肪量减少,这也是老年人易发生不完全性直肠脱垂的原因之一。故对老年人患直肠脱垂的治疗,既应重视局部的致病因素,更应重视全身整体的状况。

对于易患直肠脱垂的人群,应提早预防直肠脱垂,防止便秘腹泻,老年人可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远离直肠脱垂。  

一声咳嗽 肛门脱出

肛门脱出即直肠脱垂,在老年人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其年老体弱、气血不足、中气下陷、气虚不能收摄,造成痔疮、肛瘘、肛裂等肛肠疾病对老年人尤其“情有独钟”。这不,最近就有位老先生因为脱肛来到南宁肛泰肛肠医院接受治疗。高老先生年近80岁,却已经被痔疮脱肛折磨了20余年。近几年,高老先生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甚至咳嗽一声或打个喷嚏都会使直肠从肛门脱出。直到最近,高老先生的子女带她到南宁肛泰肛肠医院求诊,才为她祛除这颗埋了数年的“体内炸弹”!

直肠脱出体外近8厘米

由于操劳过度、营养欠佳,加上长期便秘,从20年前开始,他就饱受痔疮之苦,并发展成便后脱肛。总以为没事,高老先生一直没有告诉家里人,也没有到医院进行治疗。近几年,高老先生的病情愈发严重,每次便后肛门都会掉出来拳头大小的直肠,甚至有时咳嗽一声或者用力打个喷嚏,都会导致直肠从肛门脱出,这才告诉了家里人。

于是,高老先生的儿女带着八旬老人到当地的多家医院求治,但都因为老人年迈体弱,医生认为风险太大,不敢动手术。无奈之下,家人将老人转到了南宁肛泰肛肠医院。南宁肛泰肛肠医院专家经检查后发现,其直肠脱出体外将近8厘米,悬吊在体外就像一个拳头大的“炸弹”,不仅让高老先生无法坐卧,而且脱出的直肠一直在发炎腐烂,严重危及他的生命。考虑到高老先生年纪大且体弱多病,而常规的手术风险太大,愈合时间长,南宁肛泰肛肠医院专家利用卫生部推荐的安氏疗法,仅用20分钟便顺利拆除了他体外的“炸弹”。第二天老人病情就大大缓解,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后完全获得康复。

出院的时候老人满眼含泪的握着医生的手说:“谢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重生的希望!”  

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

检查时可先发现病人内衣沾有粘液或粪渍,直肠指诊常可发现括约肌松弛,粘膜光滑。令病人取蹲位,往下用力作排便动作,可使直肠脱出而便于诊断。如粘膜脱垂见到约长4~5cm呈淡红色皱纹或放射状粘膜,指检扪诊为双层折叠粘膜,质软。如完全性脱垂,则见到长在5cm以上的粘膜皱襞,呈环状沟,手指扪之甚厚,直肠腔位于脱垂端中心。

脱垂复位后,以手指压迫前壁,令病人增加腹压,脱垂多不致发生;但如压迫后壁,病人用力排便摒气,脱垂即可重演。内脱垂病人常有便秘、排便不畅、排便未尽感,有时并有带血粘液,检查时见不到直肠脱出,因此使诊断发生困难。应用X线电影照相技术作排便造影,可显示脱垂和套叠部份得以确立诊断。

儿童直肠脱垂大多为部份粘膜型,在积极改善体质,治疗诱发因素后,多能自愈,故不必手术。如非手术治疗失败,可考虑硬化剂注射疗法,即用酚甘油注入直肠粘膜下起到固定松弛的粘膜下层组织的作用。亦可注入酒精。也可采用肛周皮下金属线埋入,3周后拆除,亦可用羊肠线埋入肛周皮下。只有极少数需作类似成人直肠脱垂的较大手术。

成人直肠脱垂以完全性全层脱出为主,故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较多,大致可分下列几类:

①脱垂肠管切除术;

②脱垂粘膜切除或折术;

肛门环缩术

④骨盆底修补或加强术;

⑤直肠悬吊和固定术;

⑥提高或封闭直肠膀胱或直肠子宫陷凹手术;

⑦肠管或肠系膜缩短术;

⑧修补会阴部滑动性疝。手术的途径有经腹部、经会阴部、经腹会阴及经骶部。以上这些手术各有其优缺点及复发率,应该根据病情决定手术方式,有时对同一患者用上几种手术方法才能治愈,如对152例完全性直肠脱垂病例使用了10种手术方法,进行了173次手术。过去不少手术只注意修补盆底缺损,复发率较高;近年来注意到肠套叠是直肠脱垂的主要发病机制,手术方法也以针对直肠本身为主。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