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下间隙感染

来自医学百科

眶下间隙感染是指眶下间隙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眶下区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

治疗措施:眶下间隙蜂窝组织炎阶段可从局部外敷中药及针对感染病灶牙的处理着手;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作切开引流术。  

疾病分类

口腔科  

症状体征

临床表现以眶下区红肿热痛最明显,上下眼睑水肿造成睁眼困难,鼻唇沟变浅或消失,脓肿压迫眶下神经时疼痛加剧。由于病灶牙的位置不同,脓肿相应部位不同:切牙局限在上唇底;尖牙前磨牙局限在鼻侧和尖牙窝口腔内该区对应的前庭丰满,压痛,脓肿形成时有波动感。感染还可向邻近间隙扩散,引起眼眶蜂窝织炎、颧、颊部蜂窝织炎、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疾病病因

感染多来自上颌前牙和第一磨牙的跟尖感染,较少来自鼻侧及上唇底部的化脓感染。

眶下间隙(infraobital space)位于眼眶下方上颌骨前壁与面部表情肌之间。其上界为眶下缘,下界为上颌骨牙槽突,内界为鼻侧缘,外界为颧界。间隙中有从眶下也穿出之眶下神经、血管以及眶下淋巴结。此外尚有走行于肌间的内眦动脉面前静脉及其与眼静脉、眶下静脉、面深静脉的交通支。

眶下间隙感染多来自颌尖牙及第一双尖牙或上颌切牙的根尖化脓性炎症或牙槽脓肿;此外可因上颌骨骨髓炎的脓液穿破骨膜,或上唇底部与鼻侧的化脓性炎症扩散至眶下间隙。  

临床表现

眶下区肿胀范围常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肿胀区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脓肿形成后,眶下区可触及波动感,口腔前庭龈沟处常有明显肿胀、压痛,极易扪得波动。少数可由此自行穿破,有脓液溢出。感染期由于肿胀及炎症激惹眶下神经,可引起程度不同的疼痛。

眶下间隙感染向上可向眶内直接扩散,形成眶内蜂窝组织炎,亦可沿面静脉内眦静脉、眼静脉向颅内扩散,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病理生理

此间隙位于面前部,眼眶下方,上颌骨前壁与面部表情肌之间,包括尖牙窝(犬齿凹)间隙。其周界上、下、内、外分别为眶下缘、审核牙槽图、梨状孔侧缘、颧骨。间隙内有表情肌、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有眶下神经、血管、淋巴结,鼻旁的内目比静脉和棉静脉与海绵窦交通。  

治疗方案

脓肿形成后,应从上颌前牙或前磨牙前庭沟黏膜转折处,横行切开黏骨膜直达骨面,用血管钳分离至尖牙窝,即可见脓液流出,生理盐水冲洗后,安置无橡皮片引流。若脓肿穿过表肌到达皮下,应在眶下缘做弧形切口,钝性分离进入脓腔。弥散性蜂窝织炎,可从口内、外贯通引流。  

治疗措施

眶下间隙蜂窝组织炎阶段可从局部外敷中药及针对感染病灶牙的处理着手;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作切开引流术。按低位引流原则常在口内上颌前牙及双尖牙区口腔前庭粘膜转折处做切口;横行切开粘骨膜达骨面,用血管钳向尖牙窝方向分离脓肿,使脓液充分引流,生理盐水冲洗脓腔,留置橡皮引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