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眩晕

来自医学百科

眩晕是患者对于空间关系的位置觉与平衡觉的障碍。

病因

1.各种累及内耳耳科疾患均可引起眩晕,如迷路炎美尼尔氏病位置性眩晕晕动病迷路卒中、内耳餐伤、耳硬化症药物中毒以及耳道耵聍中耳炎咽鼓管阻塞鼓膜内陷等。]

2.神经系统疾病:听神经炎前庭神经炎颅内感染肿瘤脑血管病、变性、外伤癫痫等常伴眩晕。

3.眼源性疾患:眼外肌麻痹屈光不正视力减退等。

4.躯体并发症:心血管疾病、全身代谢性、中毒性和感染性疾病血液病、内分泌疾病等均可并发眩晕。

5.精神障碍:神经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常诉眩晕。

发病机理

机体的平衡及定向功能是视觉、本体觉和前庭系统(平衡三联)三者共同完成的。各种外界刺激通过平衡三联传入皮质下中枢、前庭神经核红核小脑颞叶皮质,不断反射性调节机体的平衡。

平衡三联、平衡调节中枢。传导径路及中继核的机能障碍均可导致眩晕。前庭核血供不畅且极易障碍,微小的血管腔改变和血压下降即可影响前庭核的功能,因此,眩晕多系前庭核功能障碍的结果。

前庭系统功能障碍时,前庭感觉与来自肌肉关节的本体觉以及视觉不同步,产生运动错觉,即眩晕。前庭核的异常信息通过内侧纵束激动动眼神经核,产生眼球震颤,而且其它核团的反馈性调节不断使异常运动得到纠正。于是产生一快一慢有节律的眼球运动;前庭诸核的不平衡信息通过内侧纵束、前庭脊髓束及前庭—小脑—红核—脊髓通路,反馈性调节脊髓前角细胞功能,力图使身体保持平衡,由于信号是错误的,躯体反而因平衡调节失当而倾倒,肢体运动失衡使指物偏向;血管运动中枢、迷走神经核因强烈的异常而产生反馈调节,出现恶心呕吐、出汗、皮肤苍白脉搏呼吸、血压等改变。

临床表现

1.周围性眩晕:眩晕重,呈发作性,起病急,持续时间短(数分钟至数天)。患者自觉周围物体围绕自己旋转(天旋地转),身体上、下、左、右摇晃,为稳定自己不致摔倒常牢牢抓住周围的物体;行走时身体偏向一侧,有时突然歪倒。眼球呈水平性或水平兼旋转性震颤,其程度与眩晕程度一致。倾倒方向、指向偏移方向与眼震慢相方向一致。意识清楚,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耳鸣耳聋

2.中枢性眩晕:眩晕轻,持续时间长。自觉周围的物体旋转或向一侧移动,头重脚轻,站立不稳,可有倾倒。多有意识障碍或昏迷植物神经症状轻或不明显,轻少耳鸣耳聋延髓脑桥小脑病变常有水平性或水平旋转性眼球震颤,中脑病变为垂直性眼震,中脑以上的前庭通路病变较少眼震。眼震与眩晕程度不一致。眼震慢相方向、倾倒方向与指物偏向方向不一致。常有中枢性损害的感觉和运动障碍体征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