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颗粒管型

来自医学百科

在一定条件下,肾脏滤出的蛋白质以及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远曲)、集合管中凝固后,可形成圆柱形蛋白聚体而随尿液排出,称为管型。含有较多细小的稀疏颗粒的即为细颗粒管型

细颗粒管型的原因

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

细颗粒管型的诊断

尿检即可诊断。

细颗粒管型的鉴别诊断

细颗粒管需要和下面各种管型相互鉴别。

透明管型 为无色均匀的半透明圆柱体。27%的正常人尿中可有透明管型,临床意义不大。在剧烈运动、肾脏受到刺激及乙醚麻醉时,尿内均可见到此种管型。

白细胞管型 管型内白细胞或脓球呈滚筒状排列者,提示有急、慢性肾盂肾炎存在,急性肾盂肾炎常同时伴细菌管型。白细胞管型也可见于非肾实质性感染性疾病,如链球菌感染肾炎、膜增殖肾炎及活动性狼疮性肾炎

红细胞管型 指管型内含有多个红细胞。当红细胞裂解成红棕色颗粒后,则称为血液管型。红细胞管型与血液管型均提示肾内出血,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梗塞、肾移植排异反应等。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管型内肾小管上皮细胞规则排列者,提示来自肾小管同一部位,而呈不规则排列者提示来自肾小管不同部位,这些都表示肾小管受损。

颗粒管型 透明管型内含有颗粒,其量在管型的1/3以上者称为颗粒管型,一般分为细颗粒管型和粗颗粒管型。前者管型含有较多细小的稀疏颗粒,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后者颗粒粗大而浓密,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或药物、重金属中毒等所致肾小管损伤。

脂肪管型 管型内含有大量脂肪滴,常见于肾病综合征

蜡状管型 外型宽大,色淡均匀,见于慢性肾炎晚期,肾淀粉样变,慢性肾衰竭

细菌管型 指管型透明基质中含有大量细菌,多见于急性肾盂肾炎。

真菌管型 指管型中含有孢子菌丝假菌丝,并常可见到红细胞、白细胞或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发现真菌管型可早期诊断肾脏原发性及播散性霉菌感染

尿检即可诊断。

细颗粒管型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的目的首先在于减轻肾脏负担,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肾小球肾炎分型多,临床表现交叉复杂,故饮食治疗的原则主要应根据病人蛋白尿的程度及肾功能善来确定,此外也要兼顾病人的浮肿高血压等情况综合考虑。

(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饮食治疗

①起病3~6天,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产生一过性氮质潴留,因此需采用限制蛋白质的饮食。可多食水果、蔬菜、点心等,减少鱼、肉、蛋类的摄入,米、面等主食可不加限制。

②如尿素氮超过60mg%,每日饮食中蛋白质供给量以0.5g.kg-1计算或采用牛奶、鸡蛋等高生物价优质蛋白以减少非必需氨基酸的摄入量。国外有认为每日食用羊奶0.5~1.0kg,不但含有高生物价优质蛋白,且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目前此疗法并未被广泛采纳。如病情好转,适当增加蛋白质的供给量,血尿素氮正常后蛋白质可不限制。

③有浮肿及高血压症的病人应根据其程度的不同在基本饮食中限制食盐用量;不采用一切含盐食品如酱菜、咸菜、榨菜、乳腐、咸蛋等和其它罐头制品,并根据浮肿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盐、无盐包含或少钠饮食(详见肾病综合征节)。

④注意病人浮肿及尿量,浮肿严重者应限制摄入水分,严格记录出入液量。目前主张每日入水量以不显性失水量加尿量计算。S.R.Williams提出少尿期的入水量限于500~700ml.d-1。

急性期有持续少尿,严重氮质血症者若发生高钾血症,要避免含钾量高的食物。

⑥充分供给各种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特别是维生素B及C的食物,饮食中应多采用水果、蔬菜。

(2)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饮食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在病程的种个阶段临床表现不尽相同,饮食处理应按各期表现决定。

①无症状蛋白尿或血尿尿蛋白丧失不多(1~2g.d-1)。可给一般饮食,略限盐。但如尿蛋白丧失较多,或有血浆蛋白低下,如无氮质血症,可适当增加饮食中的蛋白质量,以按每日g.kg-1正常需要量供给外,尚需考虑增加尿中所失去的蛋白质量,根据最近的观点,长期高蛋白质负荷会加重肾脏负担,结果加速肾功能恶化。

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可按急性肾炎饮食治疗原则,有肾病综合征者参考该节饮食治疗。

慢性肾炎高血压型患者肾功能多数有中等度损害,为控制血压,应限制盐的摄入,给予少盐饮食,严重者短期给予无盐饮食,由于多进钠盐不但可增高血压,且可加重肾脏损害,因此即使血压恢复正常,也以淡食为宜,以避免肾功能进一步恶化,蛋白质量亦宜适当控制。

④肾功能减退者,则应适当限制蛋白质的进食量,每日入总量(包括主食所含蛋白质)<30~40g,多采用牛奶、鸡蛋等高生物价优质蛋白质,并可适当调剂鱼、肉、鸡等动物性蛋白质以增进食欲。当病人肾功能明显减退时,不要过分限制钠盐,以免血容量不足加重肾功能减退乃至出现氮质血症。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