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性皮损

来自医学百科

由色素减少或增多引起的皮肤颜色改变,称为色素性皮肤病。色素减少的疾病是由黑色素缺乏所致,全身或局部皮肤变白,如白癜风;由色素增多或痣细胞增多引起的称黑色素疾病,如雀斑色素痣

色素性皮损的原因

由于黑素细胞黑素生成异常造成,可由遗传及环境因素引起,它是皮肤病中的一类常见疾病。虽然大多数色素性皮肤病对健康不会构成重大危害,但有碍美容,由此对患者造成精神上的压力,影响其工作、学习、生活等。本讲座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黑素的生成增多所造成的皮肤病,色素细胞肿瘤黄褐斑雀斑、色素性皮肤病的鉴别诊断及激光在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中的作用。

色素性皮损的诊断

包括痣细胞(后天性痣和先天性痣)、表皮黑素细胞损害(如雀斑黑子)、真皮黑素细胞损害(如蓝痣太田痣颧部褐青色痣)等。

以下3种因素决定人的肤色:①表皮深部所含黑素颗粒,胡萝卜素的多寡及分布情况;②皮肤血液内氧化与还原血红蛋白的含量;③皮肤解剖学上的差异,主要是皮肤的厚薄,尤其是角质层颗粒层的厚薄。而黑素颗粒的数目、大小、形状、分布和降解方式的不同对人肤色起重要作用。

色素性皮损的鉴别诊断

色素性皮损需要做如下鉴别:

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皮肤黏膜疾病肤色深的人群比肤色浅的患病率高。

黄褐斑(chloasma,melasma):是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皮肤病

青色色素异常:如蒙古斑太田痣等,均由于真皮黑素细胞内黑素小体的生成、降解进行缓慢所致。

由色素增多或痣细胞增多引起的称黑色素疾病,如雀斑色素痣

包括痣细胞(后天性痣和先天性痣)、表皮黑素细胞损害(如雀斑和黑子)、真皮黑素细胞损害(如蓝痣、太田痣、颧部褐青色痣)等。

以下3种因素决定人的肤色:①表皮深部所含黑素颗粒,胡萝卜素的多寡及分布情况;②皮肤血液内氧化与还原血红蛋白的含量;③皮肤解剖学上的差异,主要是皮肤的厚薄,尤其是角质层颗粒层的厚薄。而黑素颗粒的数目、大小、形状、分布和降解方式的不同对人肤色起重要作用。

色素性皮损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治疗原则 严格掌握适应证

对于色素性皮肤病的治疗一般遵循掌握适应证和注意美容效果的治疗原则。恶变可能性较大及严重影响美容者才做治疗,如先天性斑痣太田痣尽量治疗;而普通痣、Spitz痣、晕痣及普通蓝痣,只要不在易损伤部位,如长胡须处,可不必处理。对雀斑、单纯性黑子、日光性黑子及颧部褐青色痣,除患者强烈要求外,一般可不予治疗。如果一种病可用不同方法治疗,尽量选择美容效果好的方法,比如各种痣细胞痣及真皮黑素细胞增加等深在性损害,用微波冷冻等破坏性治疗方法治疗,易遗留明显疤痕色素沉着,应采用手术治疗或新型高能脉冲激光治疗。手术切除时应注意切口方向,以减少疤痕。药物腐蚀特别是含强碱的“水晶膏”或硫酸硝酸冰醋酸等强酸,因常遗留明显疤痕及色素沉着,应避免使用。

激光治疗 对证选择疗效佳

表皮黑素细胞损害的治疗(如雀斑、雀斑样痣),可用Q开关倍频Nd:YAG激光(532nm)、Q开关红宝石激光(694nm)、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755 nm)进行治疗,一般雀斑治疗1~3次、雀斑样痣治疗2~4次即可取得明显效果,采用强脉冲光(又称光子嫩肤或复合彩光)治疗雀斑,3~5次为一疗程,也可取得很好疗效。

真皮黑素细胞损害的治疗,如太田痣严重影响美容,过去几乎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用Q开关激光治疗后,太田痣的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用于太田痣的激光治疗一般需3~7次或更多次治疗,每次间隔3~6个月。颧部褐青色痣亦可采用上述激光治疗,大部分疗效满意。蓝痣可采用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755 nm)或手术切除治疗。

痣细胞痣 需关注恶变可能

痣细胞痣,又称色痣或痣,是人体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其发生原因可能是色素细胞神经嵴表皮的移动过程中,由于偶然异常,造成细胞局部集中,即形成色痣。临床可见于任何年龄,往往在发育期明显增多。皮损可出现在体表的各个部位,形态包括斑,丘疹乳头瘤状、结节,圆顶形、息肉样或有蒂损害等表现。治疗首先考虑手术切除,小面积皮损亦可采用汽化性激光治疗,但可能会遗留瘢痕。先天性巨痣一般有恶变趋势,故尽可能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治疗。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