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荆芥

来自医学百科
藏荆芥
Cánɡ Jīnɡ Jiè
藏荆芥
别名  
功效作用 息风止痉;消肿止痛。主癫痫抽搐创伤肿痛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藏荆芥

种中文名:藏荆芥

种拉丁名:Nepeta angustifolia C. Y. Wu

种别名 :杀丢那博(西藏藏语)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属中文名:荆芥

属拉丁名:Nepeta

国内分布:产西藏(江孜、拉萨);’生于山坡草地,海拔4200—4500米。模式标本采自西藏江孜。

海 拔:4200-5000

命名来源:[Fl. Reip. Pop. Sin. 65(2): 588.pl.57. 1977]

中国植物志:65(2):296

英文植物志:17:115

组中文名:藏荆芥组

组拉丁名:Sect.Tibetinepeta

族中文名:荆芥族

族拉丁名:Nepeteae

亚科中文名:野芝麻亚科

亚科拉丁名:Lamioide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约60厘米,多分枝,茎及分枝均能育,钝四棱形,具细条纹,被向下而近于卷曲的微柔毛。叶无柄,茎叶线状披针形,长4-2厘米,宽0.7—0.8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近全缘,或疏生1—3对锯齿,两面均具微柔毛及腺点,侧脉约4对,上面不显,下面微隆起;苞叶与茎叶同形,略近于钻形,向上渐小,短于轮伞花序,全缘。轮伞花序腋生,1—5花,具长2-7毫米的总梗;苞片线形,长5-10毫米,宽约1毫米,两面被微柔毛,花梗短,长在2毫米以下,被微柔毛。花萼管状,二唇形,连齿在内长1.5厘米,萼筒长8毫米,内弯,外面被微柔毛,内面无毛,脉15,明显,后3齿三角形,先端具刺尖,前2齿下弯,披针状三角形,具硬刺尖。花冠蓝色或紫色,长2.5-3厘米,外面被疏柔毛,内面无毛,冠筒长2-2.5厘米,自萼筒内骤然腹状膨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长约3毫米,宽约8毫米,先端2裂,裂片达中部,边缘波状,下唇反卷,长约5毫米,宽约13毫米,3裂,中裂片最大,倒心形,先端凹陷,边缘膜质,波状,基部上面有三角形垫状增厚部分,侧裂片卵形,边缘波状。雄蕊4,前对较短,内藏,后对较长,与上唇片等长或微露出,花丝扁平,无毛,先端有极突出的附属器,花药2室,水平叉开。小坚果长圆状卵形,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圆,具成丛柔毛。花期7—9月。

用 途:西藏民间用花、叶入药,治抽风症。

产地分布:产西藏(江孜、拉萨);’生于山坡草地,海拔4200—4500米。模式标本采自西藏江孜。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藏荆芥的地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