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学习

来自医学百科

人格心理学中的定义: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班杜拉认为,即人的一切社会学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他人示范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的。不必直接做出行为,不避亲身体验强化,可提高学习效率。

班杜拉的实验基础:充气娃娃实验

(一)观察学习的对象:榜样

班杜拉认为凡是能够成为学习者观察学习的对象,就可以称之为榜样或示范者。榜样不一定是活生生的人,他也可以是以符号形式存在的人(如影视中的人)或事物、动物等,班杜拉认为榜样有三种形式:①活的榜样。具体的活生生的人;②符号榜样。指通过语言或影视图象而呈现的榜样;③诫例性榜样。即以语言描绘或形象化方式表现某个带有典型特点的榜样,以告诫儿童学习或借鉴某个榜样的行为方式。

(二)观察学习的类型

班杜拉根据观察者观察学习的不同水平,把观察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①直接的观察学习,即学习者对示范行为简单的模仿;②抽象性的观察学习,学习者从示范者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③创造性观察学习,学习者从不同示范行为中抽取出不同的行为特点,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方式。

(三)观察学习的过程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子过程:

1.注意过程

观察学习起始于学习者对示范者行为的注意。如果学习者对示范行为的重要特征不予注意,或不正确的知觉,就无法通过观察进行学习。因此,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班杜拉认为,注意过程的诸多因素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其中观察者和示范者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个体交往的对象,不管是自己选择的还是被迫的,都限定了他所能学到的行为类型。“昔孟母”之所以要“择邻处”就在于她担心孟子模仿邻居那些不好的行为模式。另外,榜样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是影响学习者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示范行为的明确性和复杂性也是影响注意的因素之一。

2.保持过程

即用言语和形象两种形式把所获得的信息转换成适当的表象保存起来。显然,如果观察者不能记住示范行为,观察就失去了意义。观察学习对示范行为的保持依存于两个储存系统:表象系统、言语编码系统。表象系统把示范行为以表象的形式储存在记忆中,这样在以后的某些场合,即使客观事物不存在,事物的表象仍可以被唤起。尤其对于表象系统已经与言语编码系统建立了联系的学习者而言,只要听到某一事物的言语信号刺激,就能唤起该事物的表象。言语编码系统在观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一些示范行为的特征转换成言语编码的形式,能更准确的保持和再现。对示范行为的保持,除了对示范行为进行编码和认知上的组织外,对示范行为的复述将会提高保持的效果。观察学习的最高水平就是通过先用符号对示范活动进行组织和复述,然后再把它付诸外部行动表现出来。

3.运动再现过程

把记忆中的表象转换成行为,并根据反馈来调整行为以作出正确的反应。由于这一过程涉及运动再现的认知组织和根据信息反馈对行为的调整等一系列认知和行为的操作,班杜拉将这个过程又分解为:反应的认知组织、反应的启动、反应的监察和依靠信息反馈对反应进行改进和调整等几个环节。事实上,示范行为能否再现取决于学习者记忆中示范行为各部分是否完整以及学习者是否具备再现这些行为的技能,而学习者的监控和信息反馈能力则决定着示范行为的精确性。

4.动机过程

能够再现示范行为之后,学习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还受到行为结果因素的影响。班杜拉认为有三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学习者再现示范行为:①他人对示范行为的评价;②学习者本人对自己再现行为能力的评估;③他人对示范者的评价。班杜拉把这三种对行为结果的评价分别称之为: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这三种强化都是制约示范行为再现的重要驱动力量。因此,班杜拉把它们看成是学习者再现示范行为的动机力量。

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行为进行的,因而榜样的条件会影响学习。班杜拉认为理想的榜样应具备五个条件:①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才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②榜样的示范要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③榜样的行为对于学习者来讲要具有可行性,即学习者能够做得到,这是最基本的条件;④榜样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即相信榜样做出某种行为是出自自身的要求,而不是具有另外的目的;⑤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这时学习者才会表现出相类似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