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七

来自医学百科
鸡血七
Jī Xuè Qī
别名 蜈蚣七、倒生莲、红孩儿、红血儿、鸡心七、荞麦七、鸣心七、血三七、血地榆、倒丝莲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收敛止泻活血止痛。用于菌痢,胃肠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英文名  
始载于 陕西中草药志
毒性 有毒
归经  
药性
药味

鸡血七.版本一

【别名】蜈蚣七倒生莲

【来源】科蓼属植物中华抱茎蓼Polygonum amplexicaule D. Don var. sinense Forb. et Hemsl.,以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挖,洗净,去粗皮,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微苦、涩,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止泻活血止痛。用于菌痢,胃肠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1~3钱水煎服或研末冲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注意】本品不宜与鸡冠花钩藤同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物应用鉴别】《陕西中草药》:镇坪县草医将本品区别为3种:根茎短小者为鸡血七;肥大者为蜈蚣七;茎节处或枝端生不定根者为倒生莲。长安县称为荞麦七者,开白花或红花,根茎球状,节处亦生不定根。其抗菌实验效果亦均相同。  

鸡血七.版本二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拼音名】Jī Xuè Qī

【别名】红孩儿、红血儿、鸣心七、荞麦七、蜈蚣七、倒生莲、血三七、血地榆、倒丝莲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中华抱茎蓼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amplexicaule D.Don var. sinense Oliv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去粗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cm。茎直立或斜生,上部常分枝。根茎圆柱状,肥厚,外面紫褐色,断面淡紫红色。叶互生,具细梗;托叶鞘膜质,管状,褐色,易破裂;叶心状卵形,长6-13cm,宽4-8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表面绿色,沿叶脉有稀疏的乳头状突起,背面淡绿色,边缘具乳头状突起。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穗形,总花梗细,苞片膜质,内含花l-3朵;花梗顶端有关节;花小,花被红色,5深裂;雄蕊8;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椭圆形,黑褐色,有光泽。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阴湿、水边沙地,林下或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本品原变种 P.Amplexicaule D Don.的根叶中含有黄酮类成分异牡荆素(isovitexin),异牡荆素阿拉伯糖甙(isovitexin-O-arabinoside),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阿拉伯糖甙(isorhamnetin-O-(arabinoside)[1],根茎中含蒽醌类成分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素(emodin),三萜类成分β-香树脂醇(β-amyrin)和甾体成分豆甾醇(stigmas-terol)[2]。

【药理作用】根茎10%浸出液有广谱体外抗病毒的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细胞组织培养,对腺病毒3型、单纯疱疹病毒等都有抑制作用;用金黄色地鼠肾单层细胞培养,对乙型脑炎(京卫研1号)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水浸剂1:25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福氏痢疾杆菌,1:128对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1:16对甲型及乙型链球菌,1:8对绿脓杆菌,1:2对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毒性】水浸液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28g/kg。

【性味】酸;苦;性平;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舒筋;行气止痛;止血生肌。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泄泻;痢疾;跌打损伤;胃脘痛痛经崩漏;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浸酒;或研末。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鸡血七.植物

此药为寻麻科植物庐山楼梯草(Elatostema stewardii)的全草。因其根茎新鲜时,表面谈紫红色,断面深紫红色,色泽如鸡血,故得此名。民间又叫它“接骨草”,顾名思义,其接骨疗伤特效可见一斑。

庐山楼梯草为多年生草本。根茎多分枝,表面淡紫红色。茎斜生。单叶互生,叶形不对称,形如刀,边缘有粗锯齿。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较小,头状,生在叶腋中;雄花花序有柄,雌花花序无柄。瘦果。5~7月开花,9-10月结果。分布于板仓等地。生长于海拔900米左右的沟边阴湿处。

该药具有活血祛痹、消肿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骨折咳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