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行障碍

来自医学百科
The printable version is no longer supported and may have rendering errors. Please update your browser bookmarks and please use the default browser print function instead.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指持久(至少6个月)而且反复的社交紊乱、攻击或挑衅的品行模式,严重违背对相应年龄的社会期望,因此比普通儿童的淘气或青少年的逆反行为更严重。其他精神障碍也可有品行障碍。作为诊断依据的行为有:过分好斗或霸道、残忍地对待他人或动物、严重破坏财物、纵火、偷窃、反复撒谎、旷课和离家出走、异乎寻常地频繁的大发雷霆和违拗。

品行障碍的特征是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立性品行。当发展到极端时,这种行为可严重违反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较之儿童普通的调皮捣蛋或少年的逆反行为更严重。

临床表现

(1)反社会性行为 表现为在家中或外面偷窃 勒索或抢劫犯 离家 故意纵火 经常撒慌 逃学 等

(2)攻击性行为 过分好斗或霸道;残忍地对待动物或他人;严重破坏财物;纵火;偷窃;反复说谎;逃学或离家出走;过分频繁地大发雷霆;对抗性挑衅行为;长期的严重违拗。明确存在上述任何一项表现,均可作出诊断,但单纯的反社会性或犯罪行为本身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因为本诊断所指的是某种持久的行为模式。男性多表现躯体性攻击,女性以语言性攻击为多.

(3)对立违抗性行为 指对成人特别家长所采取的明显的不服从,违抗或挑衅行为,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

品行障碍患者一般自我中心,好指责和支配别人,故意招人注意,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

流行病学:

国内调查发现患病率1.45%--7.35%,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9:1,患病高峰年龄为13岁国调查显示10-11岁儿童患病率约4%.美国18岁以下人群中男性患病率6%-16%,女性患病率2%-9%,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

病因:

(1)生物学因素 寄养子研究发现若亲生父母有违法或犯罪,孩子寄养到社会经济地位底下家庭或由自己抚养,反社会行为出现率高,若亲生父母之一有犯罪史,被寄养孩子的犯罪危险性是其他人群的1.9倍.

(2)家庭因素 不良的家庭因素是重要原因.包括父母患精神疾病,物质依赖,精神发育迟滞等问题.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亲密的感情联系,对待孩子冷漠或忽视,挑剔,粗暴,甚至虐待或过分放纵,不予管教.父母不和睦,经常争吵或打斗,分居或离异,有违法犯罪行为.

(3)社会因素 经常接触暴力或黄色媒体宣传,接受周围人的不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同伴有吸烟 喝酒 打架斗殴 敲诈勒索 欺骗 偷窃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