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法

来自医学百科
The printable version is no longer supported and may have rendering errors. Please update your browser bookmarks and please use the default browser print function instead.

子午流注法(acupuncture based on Midnight-Noon Cycle of Qi),按照日时干支推算人体气血流注盛衰的时间,选取相应的五输穴原穴进行针灸治疗的方法。为中医时辰治疗学的内容。其思想来源于《内经》,具体方法则形成于金元时期。子午流注的名称,始见于金代阎明广子午流注针经》(1153~1163),书中收载了金代何若愚流注指微针赋》,并加以注解,全面具体阐述子午流注法。临床常用的有纳甲法纳子法两种。此外,还有养子时刻法,则以24分钟为取穴的时间单位,每天轮遍六十六穴,又称为“一日取六十六穴法”。

理论依据

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而有相应的盛衰变化。子午是十二地支中的两个时辰,子是半夜,午是中午,是每天阴阳变化的分界点,用它来表示每天的时间变化。流注,即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在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现的气血盛衰变化状态。人体中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及其五输穴、原穴的气血盛衰情况,由于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取有关腧穴进行治疗,即为子午流注法。

天干是古代以太阳运转变化记日的文字,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10个,称十天干;地支是古代以月亮运转变化记时的文字,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12个,称十二地支。天干地支配合运用,以记述年、月、日、时的变化,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历法。天干起于甲,地支起于子,二者相合,顺序推移,即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从一个甲子到下一个甲子,需要60个天干地支相合而成的时间单位,称六十环周法,是计算年、月、日、时变化的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符号来表示年、月、日、时,对掌握一年四季气候和昼夜变化规律有一定指导意义。因此,农历(又称夏历、旧历)至今仍沿用干支纪年。天干地支配合阴阳,是根据其排列数序的奇数、偶数属性来决定的,奇数(1、3、5、7、9、11)为阳(阳干阳支),偶数(2、4、6、8、10、12)为阴(阴干、阴支)。干支相配,阴干合阴支,阳干合阳支。运用子午流注法时,则在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再者,干支计时需配合五行、四季,即甲、乙、寅、卯属木为春,丙、丁、巳、午属火为夏,戊、己、辰、戌、丑、未属土为长夏,庚、辛、申、酉属金为秋,壬、癸、子、亥属水为冬。

运用子午流注法,首先要将患者接受针灸治疗的时间(年、月、日、时)所代表的干支找出,然后逐日按时取穴。在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时干支中,以日、时的干支更为重要。其推算方法,有公式、转盘、指掌、查表推算等方法,根据各人不同的习惯来应用。对于较少接触子午流注法者,以转盘或查表二法为宜。此外,在应用此法取穴处方时,必须掌握时间与时辰的转换。一天有24小时,可用十二地支来代表。一个地支代表一个时辰,24小时则分为12时辰,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表1,表中时间以北京时间为根据)。在推算时间与时辰的对应关系时,必须考虑所处地区经度的差异。

治疗时间与时辰对应表


天干地支和脏腑经络相配。由于十二经脉(及其络属脏腑)的气血流注和盛衰变化与时间变化相关,因此天干地支的计时可作经络和日、时的代名词(表2、表3)。

十二经脉与天干相配表


十二经脉与地支相配表


子午流注纳子法

按时辰的地支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输穴和原穴,每天轮遍十二经脉,是一种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支法。其推算规则以十二地支与十二经脉相配为基础,因此其配穴运算周期为12时辰(即一天24小时)。具体运用的方法是:①在该经脉经气流注时辰,取该经适当穴位来进行针灸治疗。如在辰时治疗肝相关的病,辰时为足阳明胃经气血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可取足阳明胃经上属木的穴位(因肝有病,而肝属木)三间进行治疗。②子母补泻取穴法。在掌握十二经脉五输穴的五行配属基础上,根据“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原则来选取相应腧穴。实证时,在气血流注至患病经脉的时辰,取该经的子穴进行针灸(用泻法);虚证时,在气血流过患病经脉的时辰,取该经的母穴进行针灸(用补法);虚实不显著或补泻时辰已过时,则取患病经脉的本穴(与该经具有相同五行属性的五输穴)或原穴来进行治疗(表4)。如肺经病(肺经在五行属金),实证可在寅时(一天中,气血流注至肺经最盛时)取子穴尺泽(属水,金生水),用针刺泻法;虚证可在卯时(一天中,气血刚流过肺经之时)取母穴太渊(属土,土生金),用针刺补法。虚实不明显或寅、卯时辰已过时,则取经渠(属金)或太渊(原穴)来进行针灸治疗。

补母泻子取穴法表


子午流注纳甲法

根据针灸治疗的日、时天干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输穴和原穴,且以10天轮遍六十六穴的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干法。①取穴原则和方法:阳日(日天干属阳)、阳时(时天干属阳)取阳经穴,阴日(日天干属阴)、阴时(时天干属阴)取阴经穴。在应用时,先推算治疗时的年、月、日、时的干支,然后结合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和井、荥、输(原)、经、合穴(五输穴)五行相生规律而顺次取穴处方。临床应用的简便方法很多,较简单的是查表法(表5)。从表5可见,本法的取穴运算周期为10天(共120个时辰),其中60个时辰为主穴开穴时辰,共取72个穴次,60个时辰为主穴闭穴时辰。②合日互用:为了扩大本法的应用范围,可采用合日互用法。具体方法是,甲与己、乙与庚、丙与辛、丁与壬、戊与癸互为合日,在合日间可以互相应用相同时辰的开穴。如甲日(阳日)的阴时无穴可开,可用己日相同时辰的开穴来代替;己日(阴日)的阳时无穴可开,可用甲日相同时辰的开穴来代替等(表6)。在正常情况下(阳日阳时、阴日阴时)所取定的腧穴称为主穴,而合日互用所取定的腧穴则称为客穴。这大大扩充了子午流注纳甲法的取穴范围和治疗时间。③返本还原:在开穴的过程中,出现输穴的时候,值日经的原穴或输穴同时为开穴,此时可开的穴位增加一个。如甲日全天为胆经值日(因甲与脏腑相合中与胆相合),在甲日所管属的戊寅时开胃经上的陷谷穴,因陷谷穴为输穴,故此时值日经(胆经)上的原穴丘墟同时为开穴,可以选用。

子午流注纳甲法查表新法


合日互用开穴表


临床应用

①定时治疗:在辨别何经何病的基础上,根据循经取穴的原则来取定相应腧穴,然后根据子午流注法推算出该穴所开的时辰和日期,嘱患者在适用该穴的日、时来诊,进行针灸治疗。②按时取穴与辨证取穴相结合:首先选取当时的开穴,然后结合辨证取穴加上相关穴位,组方治疗。如牙痛患者在戊日庚申时来诊,可先取二间穴(用子午流注法),再配颊车穴(辨证取穴)。又如耳部病者丁日丙午时来诊,可先取中渚穴,再配翳风穴等。③原络配穴:在应用某经原穴的同时,配合与之相表里经脉的络穴,组方治疗,可加强治疗作用。如乙日戊寅时取胆经原穴丘墟,可配以肝经络穴蠡沟。④迎随补泻:在应用子午流注法时,可配合迎随补泻等针刺手法(见补泻),以调整气血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