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氏体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109.102讨论2014年1月27日 (一) 00:24的版本 (以“{{百科小图片|bkicr.jpg|尼氏体}}   ==尼氏体== ==尼氏体(NISSL BODY,又称虎斑小体)== <b> 概念:</b>胞体细胞质称...”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尼氏体

尼氏体(NISSL BODY,又称虎斑小体)

概念:胞体细胞质核周质(perikaryon),含有较发达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微丝神经丝微管以及高尔基复合体等。粗面内质网常呈现规则的平行排列,游离核糖体分布于其间,它们在光镜下呈嗜碱性颗粒或小块,称尼氏体(Nissl bodies)。

 在人体中的分布: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中,

形状:光镜下,尼氏体为嗜碱性斑块或细颗粒,分布均匀并延续到树突内。电镜下为密集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多聚核糖体构成。不同部位形状有所不同:有些位于大神经元,如脊髓运动神经元,呈粗大的斑块状,即虎斑状;有些位于小神经元,如神经节内的神经元,则呈细颗粒状。  

尼氏体结构和功能

结构:由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糖体构成。

结构:具有强嗜碱性。

功能:合成蛋白质,主要合成更新细胞器所需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以及类的神经调质。  

尼氏体溶解

尼氏体溶解: 神经细胞基本病变,.尼氏体溶解于脊髓灰质炎维生素B缺乏、神经元胞体与轴突断离等。此时,尼氏体从核周开始崩解为细尘状颗粒,并渐渐向外扩展,进而完全溶解消失。因尼氏体消失,胞浆着色浅,胞体肿胀细胞由多极形状变为圆形,胞核移至位于轴突起始部对侧边缘部。病变一般为可逆性,去除病因,可恢复正常。如发展,可导致细胞萎缩坏死。 此外,当脑震荡脑病变症状等出现会伴随着尼氏体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