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

来自医学百科
Admin讨论 | 贡献2014年3月12日 (三) 22:31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感觉器(sensory organs)是机体感受刺激的装置,感受器(receptor)及其附属结构的总称。感受器与感觉器二词,有时互相通用,但严格地说其含义并不等同。感受器主要指能感受某种刺激而产生兴奋的结构。它们广泛地分布于机体各部,其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有的结构十分简单,仅为感觉神经的游离末梢;有的结构较为复杂,由一些组织结构形成被囊包裹神经末梢构成,例如环层小体触觉小体等。而感觉器不仅感受装置更为完善,而且具有复杂的附属装置。例如,视觉器官视器除光感受器(视网膜)之 外,还包括眼的屈光系统和保护、运动装置等。听觉器官不仅指声音感受器,还包括耳的其它结构,如耳的传音部分。视器、听器等属特殊感觉器,或简称感觉器。  

感觉器功能

感受器的功能是感受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应刺激并将之转换为神经冲动。该神经冲动经过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传到大脑皮质,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在正常状况下,感受器只对某一种适宜的刺激特别敏感,例如,视网膜的适宜刺激是一定波长的光。耳蜗的适宜刺激是一定频率的声波等。高等动物感受器的高度特化,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演化而来的,它使机体对外界各种不同的影响能作出更精确的分析和反应,从而更完善地适应其生存的环境。所以机体的各类感受器是产生感觉的媒介器官,是机体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基础。 

人体解剖感觉器解剖

感觉器分类

感受器的分类方法较多,根据其特化的程度可分为两类:①一般感受器,分布全身各部,如触、压、痛、温度、肌、腥、关节内脏心血管的感受器。②特殊感受器,只分布在头部,包括嗅、味、视、听和平衡的感受器。

根据感受器所在部位和所接受刺激的来源,可分三类:①针感受器,分布在皮肤、粘膜、视器和听器等处,接受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如触、压、痛、温度、光、声等物理刺激和化学刺激。②内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和血管等处,接受来自内环境的物理或化学刺激,如压力、渗透压、温度、离子及化合物浓度等。③本体感受器,分布在肌、肌腱、关节和内耳位觉器等处,接受机体运动和平衡时产生的刺激。  

人体感觉器

感觉器

感觉器包括视器、前庭蜗器味器嗅器,它们各自具有特殊的感觉功能,司职嗅、视、味、听。

视器即眼睛,能感受光波的刺激,辩明色彩、明晦、形体、距离。眼左右各一,在眼眶中,呈圆形,眼球的前方有一层透明的膜称角膜,其后有虹膜(俗称黑眼珠),中央有一圆孔即瞳孔,可以随机变小,也能扩大,以调节视线。虹膜之后有一晶状体,是具有弹性的双凸镜状的透明体,可以调节焦距,使物体聚中于视网膜上显像。

视网膜是眼球的最内层(俗称眼底)由三层构成。光线透过角膜经晶状体调节,光线落在视网膜上,外层的感光细胞受到刺激后传到中层的双极细胞、再传至内层的节细胞、最后由节细胞的轴突组成的视神经传至脑的视区

前庭蜗器称耳,有内耳、中耳外耳组成。

外耳由耳廓外耳道鼓膜组成,是声音传导的器官。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小房三部分。鼓室中有三块听小骨,叫锤骨砧骨镫骨,三块小骨连接一起,将声音传到内耳。内耳在颞骨岩内部,由构造复杂的管道组成故称迷路。迷路中有骨质组成的骨迷路和由膜性管腔形成的膜迷路,膜迷路内含淋巴,处在骨迷路内。

膜迷路可分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蜗管四部分。椭圆囊壁中的椭圆囊斑、球囊中的球囊斑和膜半规管中的壶腹嵴合称前庭器,与前庭神经相通,是位觉感受器,能调理直线加速减速运动、旋转运动的起始与终止,前庭器病变会晕眩、失去平衡。

蜗管是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来时经外耳道→鼓膜→锤骨→砧骨→镫骨→前庭窗→骨迷路外淋巴→蜗管→内淋巴螺旋器蜗神经大脑内质的听区

嗅器在鼻。味觉在舌。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