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109.102讨论2014年1月26日 (日) 00:40的版本 (以“'''翳'''(eye opacity),黑睛或黄睛失去其本有的透明,发生混浊,或黑睛表面混浊溃破,日久愈合,结成疤痕,统称为翳。...”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eye opacity),黑睛或黄睛失去其本有的透明,发生混浊,或黑睛表面混浊溃破,日久愈合,结成疤痕,统称为翳。中医眼科书籍中论述的翳,多指黑睛病变而言,即外障范畴。按翳的性状,可分为新翳与宿翳。新翳发生于黑睛,多伴有畏光流泪、沙涩难睁,或有视力减退,黑睛与白睛交界处呈现暗红血丝布绕(称为抱轮红赤),属于风轮外障的急性眼病。如果病变发生在瞳神内黄睛(又称晶珠睛珠),除在瞳孔区可见其气色改变,及患者自觉视力下降、日趋增剧,余无苦楚,或无其他见证,属内障范畴。新翳有虚证实证之分,临床实证较为多见,常因外感风热或肝胆蕴热升扰于目所致,也有外伤黑睛或黄睛为患,乃属血气失和,邪毒内袭所致。

以“翳”为病名,首见于宋代《太平圣惠方》。明代《审视瑶函》提出用外治法治疗翳。近年来,随着中医与西医的交流,对翳的外治手术、烙法针拨内障法作了改进,并应用于临床,治翳之法更为合理。

新翳

病变多位于黑睛部位,邪毒内陷,可变恶候,终成失明。黑睛新翳初起,星点未溃,抱轮红,畏光流泪,沙涩难睁,脉浮数,苔薄黄,证属风热外袭。治宜散风清热,方用羌独胜风汤或银翘散加减,其邪可以从表而解。邪盛正实,内热素盛,外邪易入里化热,星点扩散,甚者蔓遍黑睛,翳色黄白,且有溃陷,白睛混赤,甚至可见黄液上冲(黑睛与黄仁之间的下方,有黄白色的液平面),瞳神紧小,此时畏光疼痛增剧,泪出如汤灼热,口渴喜饮便秘小便短赤刺痛,脉弦数,苔黄舌质红,证属热毒内盛,蒸逼神水,灼烁黄仁。治宜清热泻火解毒,方用通脾泻胃汤加减。外用:立胜煎滴眼,并用扩瞳眼药水滴眼。若新翳溃蚀,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中药轻病重,治疗失当,新翳溃陷加深,黑睛溃陷欲破,可见黑翳如珠,白睛混赤,患眼疼痛难忍,彻夜不眠,畏光流泪,泪液灼热如汤浆,口渴欲饮,溲赤便秘,脉数,苔黄等,此时也必有瞳神紧小的见症,证属肝胆郁热,引动胃火,上攻于目。治宜泻火解毒,方用当归龙荟丸加减。新翳治疗得当,轻者可以消散,重者可遗留宿翳。

宿翳

病在黑睛,因翳的厚薄、形态、气色不同,其名称繁多。有冰瑕翳,翳薄明亮光滑,如冰如瑕,故名;翳厚如云若雾,称为云翳;翳色白如玉,称为玉翳。宿翳在黑睛上留下的瘢痕,表面光滑,翳色边界清楚,无畏光流泪等症状。若翳色薄如冰瑕,对视觉可无影响,也不易被他人发现;倘若翳厚如云,掩盖瞳孔,视力可有减退,如玉翳在瞳孔区,则视力有明显减退,甚至仅见三光(日、星、月),不睹人物。宿翳一般病情稳定,不易复发,但偶尔也可时发时愈,如遇感冒即可引起复发,以致宿翳渐渐增厚,年深日久,难以尽退。宿翳形成不久,需耐心调治,则翳退目明有望。常用退翳明目法,方宗消翳汤或拨云退翳散加减。若宿翳已定,兼有肝肾亏损,视物模糊腰酸头晕耳鸣,苔薄舌质淡,脉细软,治宜补虚泻实,用开明丸加减;若病程较长,上药已服过一段时间,则以拨云退翳散制成丸药服之,外用七宝散琥珀散点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