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源

来自医学百科
9345d688d43f879477708633d01b0ef41bd53a24.jpg

刘湘源,男,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系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定期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风湿病学会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文名称:刘湘源

毕业院校:解放军进修学院

临床职称:主任医师

专 业:风湿免疫科

学 历:博士

教学职称:教授

执业地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方向[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类风湿关节炎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痛风


教育经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86年9月~1992年7月:第一军医大学军医系,获学士学位

1995年9月~199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风湿免疫专业,获博士学位(直接攻读博士)

1996年7月~8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高级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系,进修学习


工作经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92.8~1995.9 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住院医师

1998.7~2000.8 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主治医师

2000.9~2006.7 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

2001.9~2006.8 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2006.7~2006.8 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2006.8~2010.8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科主任

2010.8~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科主任


科研成果[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主要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做出贡献:

(1)幽门螺杆菌感染在RA发病机制及胃肠道损伤中作用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RA发病及病情持续活动可能无关,但可能与非甾类抗炎药一道,协同致消化性溃疡作用。

(2)HLA-DM与RA相关性研究: DM基因多态性不影响RA易感性,但在RA发病过程(抗原递呈和自身免疫)中,及DMB*0101对RA病情及活动性有重要影响。同时DR4蛋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分泌,特别是促进Th1类致炎因子表达而促进RA发生与发展。

(3)CXCL16/CXCR6在RA发病中作用:趋化因子CXCL16及其受体CXCR6通过趋化炎细胞浸润到关节局部,并促使滑膜细胞分泌RANKL等细胞因子,参与RA免疫介导炎性反应和骨质破坏,特异性阻断CXCL16/CXCR6信号轴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RANKL可通过活化JAK2/STAT3信号通路诱导破骨细胞分化成熟,以此通路为靶向的抑制剂AG490可阻止骨破坏发生,JAK2/STAT3通路是RA骨质破坏发生的关键通路,AG490作为前体药治疗RA有优势。

(4)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早期RA中检测及意义 刘湘源刘湘源 :以抗CCP抗体改进的RA诊断标准可提高早期诊断敏感性,其中RA-6(以抗CCP抗体替换类风湿结节和放射学)对早期RA诊断敏感性最高,对早期RA筛选有很好价值,有助于RA早期诊断;IgG和IgA型抗CCP抗体对早期RA诊断均具有较高敏感性,IgA型对IgG型抗CCP抗体阴性的RA患者具有补充诊断作用,且IgG型阴性而IgA型阳性RA患者病程更短,提示IgA型抗CCP抗体可能在RA的更早期阶段发挥作用。 (5)抗BRAF抗体检测及其在RA中的意义:抗BRAF抗体对诊断RA的敏感性53.6%,特异性84.3%,且在CCP阴性患者中的阳性率为38.2%,有助于RA诊断。病程小于3个月极早期患者,其阳性率为63.6%,滴度也明显高于病程大于3个月的患者,有助于RA早期诊断。

(6)RA颈椎受累影像学特点:约11%RA患者发生颈椎半脱位,女性多见,高峰期在50-70 岁。四肢麻木为RA 患者颈椎半脱位的报警症状。RA 颈椎半脱位患者常见表现形式为寰枢椎前脱位。影像学特点为骨质破坏、椎管狭窄和脊髓受压。后寰齿间隙可作为诊断寰枢椎前脱位的辅助指标。

(7)RA在动态核磁曲线中表现:利用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反映炎性滑膜增强动态变化,是反映RA炎性进展非常好的指标。其曲线类型多为快速增长型,与滑膜炎活动及血管翳生成有关。曲线斜率与DAS28有相关性。

(8)早期联合多种病情改善药(如小剂量甲氨蝶呤与羟氯喹联合、或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等)方案治疗RA,取得了良好疗效。


学术兼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定期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风湿病学会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免疫吸附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学专家委员会常委

北京市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常委

北京市风湿病学会委员

国家考试中心命题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临床免疫与风湿病》副主编,《Gout and Hyperuricemia》、《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医学参考.风湿免疫频道》和《中华临床医学杂志》编委

《中华医学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和《Intern J Rheum Dis》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获200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卫-1-03)。

2.《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获2008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病理机制及临床应用》获2008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主要论文[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AG490 inhibits NFATc1 expression and STAT3 activation during RANKL induced osteoclastogenesis. Li CH, Zhao JX, Sun L, Yao ZQ, Deng XL, Liu R, Liu XY(通讯作者).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3,435(4):533-9.

2. Reevaluation of predictive value of ACL and anti-β2GP1 antibody for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from a perspective of a practical world. Deng XL, Liu XY(通讯作者). Rheumatology International, 2012,32(12):3881-6.

3. RANKL downregulates cell surface CXCR6 expression through JAK2/STAT3 signaling pathway during osteoclastogenesis. Li CH, Zhao JX,Sun L, Yao ZQ,Liu R, Huang JS,Liu XY(通讯作者).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12, 429(3-4):156-62.

4. Is It Necessary to Combine Detection of 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ies in the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Zhao JX, Liu XY(并列第一作者), Wang ZM, Liu R, Li ZG.J Rheumatol, 2010, 37(12):2462-5

5. Less disease severity and favorable prognosis are associated with postmenopausal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Deng XL, Liu XY(通讯作者).Rheumatology International, 2009,29(5):535-8.

6. Comparative study on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at active stage. XiaoLiDeng, XiaoXiaLi, XiangYuanLiu(通讯作者), LinSun and RuiLiu. Rheumatol Int, 2010,30(11):1429-1436

7. Significance of anti-CCP antibodies in modification of 1987 ACR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in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Zhao JX, Liu XY(并列第1作者), Wang ZM, Li ZG. Clin Rheumat, 2010, 29(1):33-8.

8. Comparative study on low back pain misdiagnosed as spondyloarthropathy. Deng XL, Liu XY(通讯作者),Xu N. Clin Rheumatol, 2009,28(8):893-8.

9. 鼠科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蛋白在RA滑液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赵金霞,孙琳,张颖健,张霞,李茹,刘湘源(通讯作者).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17(7):446-49

10. 痛风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武东,赵金霞,孙琳,刘湘源(通讯作者).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4,18(2):128-130

11. 半乳糖凝集素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李常虹,孙琳,张颖健,赵金霞,姚中强,徐宁,刘蕊,刘湘源(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45(3):452-457

12. JAK2/STAT3信号通路对RANKL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李常虹,赵金霞,孙琳,姚中强,刘蕊,刘湘源(通讯作者).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5):

13. IgG、IgA和IgM亚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检测及意义. 张颖健,赵金霞,孙琳,李常虹,李桂叶,刘湘源(通讯作者),栗占国.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17(1):5-9

14. 应关注老年风湿病的诊治. 赵金霞 刘湘源.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12):881-884

15. 尿酸持续达标是难治性痛风治疗的关键. 刘湘源,郑晓娟.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2):168-170

16. 抗鼠科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抗体的检测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张霞,赵金霞,孙琳,李茹,刘湘源(通讯作者),栗占国.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2):195-198

17. 不容忽视痛风的降尿酸治疗(专论). 刘湘源.中华风湿病杂志,2010,14(6):361-363

18. TNF-α拮抗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赵金霞,刘湘源(通讯作者).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10,4(4):447-449

19. 痛风急性发作的治疗进展(综述). 刘湘源,李树强.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9,3(3):71-73.

20. 女性风湿病患者避孕方法的选择(综述). 刘湘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9,13(1):60-61.

21. 应重视类风湿关节炎的强化治疗(专论). 刘湘源.中华风湿病杂志,2009,13(11): 729-731.

22. 痛风降尿酸治疗的进展. 刘湘源,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1):959-960.

23. 难治性痛风石痛风的治疗. 刘湘源.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8,2(6):619-622.

24. 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不良反应的防治. 刘湘源,徐宁,李胜光.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8,12(3): 207-209.

25. 慢性下背痛的鉴别诊断. 刘湘源,李胜光.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10):632-634.

26. B27相关性前葡萄膜炎. 刘湘源,肖玉兰,李胜光,唐丽君,张莉芸.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10(4):244-247.

27. 生物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刘湘源,李胜光.黄烽.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1):32-34.

28. 老年人高尿酸血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湘源,肖玉兰,任素琴, 唐丽君,张莉芸.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5):280-283.

29. 误诊为脊柱关节病的下背痛患者24例临床分析. 刘湘源,黄烽.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10):610-614.

30.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刘湘源,黄烽.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5,3(1):33-37.

31. 类风湿关节炎的抗B细胞治疗. 刘湘源,黄烽.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11):696-697.

32. 韦格纳肉芽肿的治疗现状. 刘湘源,黄烽.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2(3):30-33.

33. 汉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HLA-DM和-DR基因的表达. 刘湘源,朱继平,闵伟琪,黄建生.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3,3(1):18-20

34.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HLA-DM基因多态性分析. 刘湘源,闵伟琪,黄烽,李胜光.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2,23(1):8-10.

35. 抗疟药物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应用. 刘湘源, 黄烽.中国新药杂志,2002,11(4):274-277

36. 依地酸钙钠治疗系统性硬化症86例. 刘湘源,黄次波,黄烽.中国新药杂志,2001,10(8):530-322.

37.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急性肢端干性坏疽. 刘湘源,尚桂莲,黄次波, 黄烽中华内科杂志,2000,39(9):615-616.

38. 男性与女性白塞病的对比研究. 刘湘源,李胜光,施桂英,等.中华风湿病杂志, 2000,4(2):82-84.

39. 雷诺现象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刘湘源,林俊,黄烽,黄次波.中华风湿病杂志,2000,4(3):175-177.

40. 白细胞介素-6及其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刘湘源,林红,袁国华,黄烽.中华内科杂志.1999,38(7):448-50.

41. 干燥综合征并发完全型肾小管酸中毒. 刘湘源,杜转敏,袁国华,黄次波.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1999, 20(4):254-255.

42.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胃肠损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刘湘源,施桂英.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9,3(2):106-110.

43. HLA-B27阴性与阳性强直性脊柱炎的对比分析. 刘湘源,王宽婷,赵伟,黄烽.中华风湿病杂志,1998, 3:143-146.

44. 干燥综合征与肾小管酸中毒. 刘湘源,李春先,黄次波.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18(12):753-754.


著作译作[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刘湘源主编.《表格式临床医学系列丛书.风湿病分册》。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ISBN:7506724529

2.刘湘源主编.《图表式临床风湿病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年2月第一版。ISBN:9787506761727

3.刘湘源副主译.《561种疾病最新诊治精要》。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ISBN:9787509167991

4.刘湘源副主编.《风湿性疾病病案分析》。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ISBN:9787030103017

5.刘湘源副主编.《关节炎诊断与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ISBN:9787117113151

6.刘湘源副主编.《内科疑难病例丛书——风湿病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ISBN: 9787117131759

7.王皓,范利主编。刘湘源等参编。《部队干部体检及疾病防治指南》。解放军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

8.韩雅玲,史旭波,郭静萱主编。刘湘源等参编。《抗栓与溶栓治疗——基础与实践》。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年2月第一版。ISBN:9787509174784

9.栗占国,唐福林主译。刘湘源参译。《凯利风湿病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出版社。2011年6月第8版。ISBN:978781116953-9

10.吴东海,王国春主编。刘湘源等参编。《临床风湿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一版。ISBN:9787117099776/R.9978

11.栗占国,张奉春,鲍春德主编。刘湘源等参编。《类风湿关节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ISBN:9787117118972

12.王建昌,王丛妙主译。刘湘源等参译。《郝斯特心脏病学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3月第11版。ISBN:9787509114315

13.蒋明,David YU,林孝义,朱立平主编。刘湘源、黄烽等参编。《中华风湿病学》。华夏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ISBN:7508029518

14.施桂英主编。刘湘源等参编。《关节炎概要》。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年5月第二版。ISBN:7506730278/R.2535

15.霍仲厚主编。刘湘源等参编。《病历书写示范》。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ISBN:7534543479

16.吴青主编。刘湘源、肖玉兰和黄烽参编。《点击成人健康—常见疾病的防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ISBN:7501936811/R.032

17.施桂英主编。刘湘源等参编。《关节炎概要》。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ISBN:9787506730273

18.黄建生,任大明主编。刘湘源等参编。《丙型肝炎》.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ISBN:7801570626/R.062

19.李楠,王凤祥,周春喜主编.刘湘源等参编.《荧光探针应用技术》。军事医学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一版。ISBN:9787801210951

20.张奉春主编.刘湘源等参编。《风湿免疫科诊疗常规》.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年5月第一版,ISBN:978750675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