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
学校名称:北京大学医学部,简称北医
英文校名: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简称PUHSC
成立时间:1912年10月26日
英文主页:http://www1.bjmu.edu.cn/E_bjmu/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邮政编码:100191
2000年4月3日,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2000年5月4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称北医)位于学府林立的首都北京海淀区学院路,其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学校。
历史沿革[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教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医学校。
1903年,清朝政府在京师大学堂设立医学实业馆,1904年,医学实业馆改称医学馆,迁入北京和平门外八角琉璃井由兴胜寺庙宇改建的馆舍,1907年停办。1910年,此馆舍被施医总局(当时的卫生部门)买去,为日后创立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提供了条件。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在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风潮下,西医在中国的地位,有了明显的变化。一批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医学教育家立志通过发展医学事业,增强人民的体质,以洗刷长期压在中国人头上的“东亚病夫”的耻辱。
1912年9月,中华民国教育部电召从日本留学归来正在筹建浙江省立医学专门学校的杭州人汤尔和到京,筹划创立医学校事宜。教育部以价银10,000两购买了已经停办的医学馆馆舍,划拨给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使用,10月16日,中华民国教育部任命组织学教授汤尔和先生为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并于10月26日颁发校章。至此,中国第一所国立西医学校正式诞生。当时教职工9人,首批学生72人。汤尔和在开学典礼上以“促进社会文化,促进文明,减少人们痛苦,用学术来和列强竞争”,定位学校之办学目的。汤尔和在建校后当年,根据医学教育的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中国的《解剖条例》,多次呈文教育部请求公布,于1913年11月获准公布,这是中国第一个解剖法令,是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对中国医学教育的一大贡献,使中国的医学发展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1915年2月,学校诊察所正式开业。
1923年9月,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奉命改建为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并首次将医学生学制设为六年制。
1927年北京医科大学校与北京所有国立高等学校被改组,合并成立国立京师大学校,成为京师大学校的一个科,更名为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同年,学校附设的诊察所扩充为学校附属医院。
1928年11月,京师大学校改组为国立北平大学,医科改为医学院,成为北平大学医学院。1929年,根据北平大学的《组织规程》,规定医学院以研究高深学术,培养医学专门人才为宗旨。
1931年,建立我国医学校中第一个法医教研室。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西迁,部分医学院师生一同西迁。留在北京的医学院院务完全停顿,1938年1月,当时的教育部将原北京大学和北平大学合并办起“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为下设的六个学院之一。5月复课,并接收燕京大学和协和医学院师生继续学院的教学。
1945年12月北京各公立大学被统一编为“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北平大学医学院被编为“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六分班”。
1946年7月,北京大学在北平复校。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六分班连同附属医院一同并入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先后为解剖学教授马文昭先生、生理学教授沈钧淇先生和皮肤科学教授胡传揆先生。胡传揆教授同时任医学院附属医院(亦称北大医院)院长。从此,学校作为北京大学的一部分,开始了新的历程。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建院并更名为北京医学院,院长为胡传揆教授。直属中央卫生部领导,办学经费由中央财政部转中央卫生部拨付。北医校址迁至今日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由此,医学院开始了较大的发展。
1959年北医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十六所重点院校之一。
1984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重点建设10所大学,北京医学院是唯一所医科学校,院长为医学教育专家马旭研究员。
1985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专家曲绵域教授任校长。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确立了教育发展改革纲要,明确提出“211工程”,即重点建设若干所大学,使之接近或达到或超过世界一流水平。1996年8月28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通过了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项目的论证,再次成为中国政府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从1991年至2000年4月,校长为血液病学专家王德炳教授。
2000年4月3日,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2000年5月4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科学院院士、病理生理专家韩启德教授出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并兼任医学部的主任。2003年,肿瘤分子生物学专家柯杨教授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至今。
经过一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北医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热忱献身的服务精神”的校风。
今日的北医--这所由中国政府创立的第一所医学院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正大鹏展翅,实现着她自己的最高目标:尽其所能,为了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创造世界一流的医学教育事业。
今日北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北京大学医学部地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北医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以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学科覆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等六大门类、专业齐全,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实行八年制。现有9个本科专业: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预防医学、护理学、英语(生物医学英语方向)、医学检验学、医学实验学,1个专科专业:护理学 。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本专科专业9个。现有12个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47个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59个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北医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建设的高等学校之一。
学校设有6个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公共教学部、医学网络教育学院,8家附属医院和13家教学医院,承担临床医学的教学、实习任务和向社会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目前学校共有在各类在校学生11000多人,其中博士生1145人,硕士生1562人,本专科生3652人。成人教育学生3500人,留学生549人。
北医拥有大批国际、国内知名的医学教育、研究、临床方面的专家,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866人,11位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9人, 17位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27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6人,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9人。
学校目前拥有2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981-2006年的25年间,承担了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的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项目及“863”、“973”等相关重点项目,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十五”期间,医学部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99项,总经费达3.827亿元人民币;发表的SCI收录论文1347篇,连续数年在全国医学学科领域排名第一。在国际顶尖级杂志如《Nature》《Science》及其系列杂志、国际著名医学期刊(New Engl. J.Med 、Lancet、British Medical Journal)发表了一批高水平论文或综述,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及药学等学科领域取得了多项标志性成果。多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精品课程。
北医与国际上著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研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如互派人才进修与交流、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外、境外知名学者作各类学术报告、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近年来,已与海外75所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如Duke University(杜克大学)、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 John Hopkins Universit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大学)、Emory University (爱默里大学)、世界卫生组织 (WHO)、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建立了5个中外合作中心和58个学生交流活动项目,设立了22项国际学生交流奖学金项目,搭建起国际医学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与中华医学基金会、WHO、NIH、CDC、世界银行、霍普金斯基金会等国际机构保持的良好工作关系,获得科研与人才培训基金。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北医的人才培养与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
2000年与北京大学合校后,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着“实事求是”与“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采取以条块结合,逐步融合为方针的管理体制,利用合校后的学科综合优势,不断发展学科建设,推动医学教育改革与科学研究,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启动并不断探索医学、药学与预防医学学生长学制的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医学学科与理科、人文社会学科的交叉,学科建设更是得到有力加强,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促进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和药学、预防和治疗的结合,促进了生物医学与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电子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形成了人体干细胞工程研究与应用、人类功能基因和疾病基因研究和循证医学等若干个新兴的交叉学科群。在此基础上,医学部完善和建立了一批科研和技术平台,同时根据学科发展和重大疾病防治研究的需要,利用北京大学学科齐全的综合优势,成立了糖尿病研究中心、医学遗传学中心、衰老研究中心、感染病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北京大学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也得到了发展,为开展多学科或跨学科合作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与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今天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正在飞速发展,这所由中国政府创立的第一所医学院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热忱服务的献身精神”的校风,以更坚实有力的步伐,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再创辉煌,实现她自己的最高目标:尽其所能,为了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创造世界一流的医学教育事业。
(上述文字中的数字统计截止到2007年7月)
重点学科[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北京大学拥有的医学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高校中位居首位,以下是北医的重点学科分布:
基础医学:[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临床医学:[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外科学(骨外,泌尿外)
儿科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妇产科学
眼科学
肿瘤学
运动医学
口腔医学:[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口腔临床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药学:[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医学门的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前五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 学校 | 合计 |
1 | 北京大学 | 16 |
2 | 复旦大学 | 13 |
3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12 |
4 | 第四军医大学 | 8 |
5 | 第二军医大学 | 7 |
历任领导[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北京医科大学历任校(院)长、主任 (1912―2000年)
姓 名 名 称 职 务 任职时间 备注
汤尔和 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 校长 1912.10--1915.12
葛成勋 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 校长 1915.12--1916.08
汤尔和 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 校长 1916.08--1922.04
周颂声 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 校长 1922.04--1923.12
洪式闾 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 校长 1924.01--1925.08
张黼卿 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 校长 1925.08--1926.01
孙柳溪 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 校长 1926.01--1927.08
孙柳溪 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 学长 1927.08--1928.11
徐诵明 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 院长 1928.11--1932.08
吴祥风 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 院长 1932.08--1937.09
鲍鉴清 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 院长 1938.03--1945.08
马文昭 北平临时大学第六分班 班主任 1945.09--1946.09
马文昭 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 院长 1946.09--1947.08
沈寯琪 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 院长 1947.08--1948.08
胡传揆 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 院长 1948.08--1952.12
胡传揆 北京医学院 院长 1952.12--1968.08
阎登山 北京医学院革命委员会 主任 1968.09--1973.12 军宣队
薛伟民 北京医学院革命委员会 主任 1975.06--1977.09
胡传揆 北京医学院 名誉院长 1979.11--1986.03
马 旭 北京医学院 院长 1979.11--1983.01
曲绵域 北京医学院 院长 1983.01--1985.05
曲绵域 北京医科大学 校长 1985.05--1991.06
王德炳 北京医科大学 校长 1991.06--2000.03
韩启德 北京大学医学部 主任 2000.04--
北京医科大学党组织负责人(1952-2000年)
姓 名 名 称 职 务 任职时间 备注
王 琦 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 总支书记 1950.03--1950.09
彭瑞骢 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 总支书记 1950.09--1954.04
秦德远 北京医学院 总支书记 1954.04--1955.04
阎 毅 北京医学院 党委书记 1955.04--1956.07
曲 正 北京医学院 党委书记 1956.07--1959.03
曲 正 北京医学院 党委第一书记 1959.03--1959.12
杨 纯 北京医学院 党委书记 1960.01--1962.06
杨 纯 北京医学院 党委书记 1962.06--1966.02
马 旭 北京医学院 代理书记 1964.11--1966.06
阎登山 北京医学院 党委书记 1971.06--1973.12 军宣队
薛伟民 北京医学院 党委书记 1975.06--1976.10
薛伟民 北京医学院 党委书记 1976.10--1977.09
李资平 北京医学院 党委书记 1977.11--1980.11
彭瑞骢 北京医学院 党委书记 1980.11--1985.05
彭瑞骢 北京医科大学 党委书记 1985.05-1987.02
彭瑞骢 北京医科大学 党委书记 1987.02--1993.07
王德炳 北京医科大学 党委书记 1993.09--1997.12
王德炳 北京医科大学 党委书记 1997.12--2000.04
林久祥 北京大学医学部 党委书记(兼) 2000.04--2001.12
郭 岩 北京大学医学部 党委书记 2002.01--2005.04
敖英芳 北京大学医学部 党委书记 2005.06--
教师队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两院院士[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
生物无机化学及无机药物化学家王夔
生理学家韩济生
免疫学家陈慰峰
有机药物化学家张礼和
血液病学家陆道培
病理生理学家韩启德
精神病学家沈渔邨
泌尿学家郭应禄
病原生物学家庄辉
老年基础医学家童坦君
长江学者[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单位 姓名 性别 岗位性质 研究方向
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 高晓明 男 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免疫调节与自身免疫病的研究
基础医学院生理学系 王 宪 女 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神经-免疫调节与心血管病的研究
药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 叶新山 男 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糖化学与药物化学的研究
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 刘国庆 男 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心血管病与脂代谢的研究
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 吴 励 女 讲座教授 主要从事树突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研究
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 李凌松 男 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干细胞的研究
第三医院肾内科 汪 涛 男 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内科肾脏病与腹膜透析的研究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 肖瑞平 女 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
与卫生统计学系 唐金陵 男 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循证医学的研究
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
与分子生物学系 尚永丰 男 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基因转录调控和肿瘤发病机理的研究
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 王克威 男 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离子通道结构与神经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基础医学院生理学系 管又飞 男 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肾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及代谢综合症的研究
口腔医院 王存玉 男 讲座教授 主要从事肿瘤生长和转移机制的研究
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 张 毓 男 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淋巴细胞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的研究
口腔医院 施文元 男 讲座教授 主要从事口腔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研究
第一医院儿科 杜军保 男 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儿童心肺血管疾病与气体信号分子的研究
基础医学院生理学系 徐清波 男 讲座教授 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院系中心[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基础医学院[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药理学系
免疫学系 病理学系 病原生物学系 生物物理学系 神经生物学系 细胞生物学系 医学遗传学系
医学信息学系 中西医结合教研室 心血管所 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药学院[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生物学系 药物化学系 天然药物学系 药剂学系
分子与细胞药理学系 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 教学实验中心 应用药物研究所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公共卫生学院[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系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妇女与儿童青少年卫生学系 毒理学系 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学系 中心实验室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护理学院[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内外科护理学教研室 妇儿科护理学教研室 护理学基础教研室 护理学人文教研室
公共教学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哲学与社会科学系 医学人文学系 医用理学系 应用语言学系 体育学系
北京大学医史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 北京大学性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
北大医学部在职教育培训中心
北京大学医学部远程医疗中心
临床医院[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所属医院[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第一临床医学院(北大医院)
第二临床医学院(人民医院)
第三临床医学院(第三医院)
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
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
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
首钢医院
深圳医院
教学医院[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
第五临床医学院(卫生部北京医院)
第九临床医学院(北京世纪坛医院)
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北京航天中心医院)
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北京地坛医院教学医院(北京地坛医院)
北京大学民航临床医学院(北京民用航空总医院)
北京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教学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
北京大学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教学医院(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
北京大学北京仁和医院教学医院(北京仁和医院)
北京大学解放军306医院教学医院(解放军306医院)
北京大学解放军302医院教学医院(解放军302医院)
北京大学北京回龙观医院教学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
院士校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除非专门注明,所有北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均属生命科学和医学部,所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均属医药卫生工程学部。统计数据截至2006年5月。
中国科学院院士[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陈慰峰(1995):免疫学家。1958年毕业于北医至今在北医任教。
2. 张礼和(1995化学):有机药物化学家。1958年毕业于北医药学系,1967年研究生毕业。至今在北医任教。
3. 童坦君(2005):老年基础医学家。1959年毕业于北医,1964年生物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至今在北医任教。
4. 蒋丽金(1980化学):化学家。1946-1948年在北医任教。
5. 钟惠澜(1955):医学家。1946-1948年在北医任教。
6. 林巧稚(1955):医学家。1946-1948年在北医任教。
7. 诸福棠(1955):医学家。1946-1951年在北医任教。
8. 冯兰洲(1957):昆虫学家。1946-1952年在北医任教。
9. 马文昭(1955):组织学专家。1946-1965年在北医任教。
10. 刘思职(1957):生物化学家。1946-1983年在北医任教。
11. 吴阶平(1980):医学家。1946年至今在北医任教。(两院院士)
12. 蒋明谦(1980化学):化学家1950-1956年在北医任教。
13. 王 序(1980化学):化学家。1950-1984年在北医任教。
14. 王志均(1980):生理学家。1950-2000年在北医任教。
15. 韩济生(1993):神经生理学家。1953年至今在北医任教。
16. 王 夔(1991化学):化学家。1953年至今在北医任教。
17. 韩启德(1997):病理生理学家。1982年至今在北医任教。
中国工程院院士[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8. 姜泗长(1995):耳鼻咽喉科专家。1938年毕业于北医
19. 胡亚美(1994):儿童血液病专家。1947年毕业于北医.
20. 王忠诚(1994):神经外科专家。1949年毕业于北医.
21. 王澍寰(1997):手外科专家。1950年毕业于北医。
22. 沈渔邨(1999):精神病学家。1951年毕业于北医。1955年至今在北医任教.
23. 安静娴(1997):医药工程学专家。1952年毕业于北医。
24. 李连达(2003):中药学家。1956年毕业于北医。
25. 于德泉(1999):天然药物化学专家。1956年毕业于北医。
26. 郭应禄(1999):泌尿外科专家。1956年毕业于北医,1963年研究生毕业。至今在北医任教。
27. 陈君石(2005):营养学家。1956年毕业于北医。
28. 钟南山(1996):呼吸疾病专家。1960年毕业于北医,1960-1970年在北医任教。
29. 程书钧(1999):肿瘤病因专家。1962年毕业于北医。
30. 高润霖(1999):心血管内科学专家。1965年毕业于北医。
31. 刘昌孝(2003):药学专家。1965年毕业于北医。
32. 巴德年(1994医药卫生学部,工程管理学部):肿瘤免疫学专家。1967年毕业于北医。
33. 翁心植(1997):内科学专家。1946-1949年在北医任教。
34. 张金哲(1997):小儿外科专家。1946-1956年在北医任教。
35. 吴阶平(1995):泌尿外科学家。1946年至今在北医任教。(两院院士)
36. 李载平(1995):分子生物学家。1947-1949年在北医任教。
37. 楼之岑(1994):生药学家。1951-1995年在北医任教。
38. 陆道培(1996):血液病专家。1958年至今在北医任教。
39. 庄 辉(2003):流行病学家。1963年至今在北医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