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第一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来自医学百科

(一)临床表现

1.规律宫缩 产程开始时,子宫收缩力弱,间歇期较长,约5~6分钟,持续时间较短,约30秒。随着产程进展,间歇渐短,约2~3分钟,持续时间渐长,约50~60秒,且强度不断增加。当宫口近开全时,宫缩间歇仅1分钟或稍长,持续时间可达1分钟以上。

2.宫颈扩张 当宫缩渐频且不断增强时,可通过肛查或阴道检查,来确定宫颈扩张程度。宫颈管在宫缩的牵拉以及羊膜囊或胎先露部向前向下突进的作用下,逐渐短缩、展平、扩张,成为子宫下段的一部分(图58)。当宫口开大后扩张速度加快。当宫口开大10cm左右,即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子宫颈口边缘消失。

3.胎头下降 通过肛查或阴道检查以判断胎头最低点的部位,胎头下降程度成为决定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项目。

4.破膜 宫缩时,子宫腔内的压力增高,胎先露部下降,将羊水阻断为前、后两部分,在先露部前面的羊水量不多,约100ml,称前羊水,形成前羊水的囊称胎胞。当宫缩继续增强时,前羊水囊的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胎膜破裂称破膜。破膜多发生在子宫颈口近开全时。

子宫下段 纵切面


图58 子宫下段 纵切面

(二)观察产程进展及处理

1.应根据产妇情况缓急作如下处理:宫缩较紧者应先查胎位,后做肛诊,以子宫中开大的情况及先露部的高低,同时要了解胎、产次及既往分娩情况和健康状况等。然后决定待产还是准备接生。一时尚不会分娩者,应作比较全面的检查:如测血压、查心肺、进一步查清胎位、听胎心,必要时测骨盆等。一般初产妇宫口未开全,经产妇宫口开大在4cm以内者,均按待产处理。

2.待产

(1)血压 第一产程,宫缩时血压常升高0.65~1.3KPa(5~10mmHg),间歇期恢复。应每4~6小时测量一次。出现血压增高,应增加测量次数,并给予相应处理。

(2)排便 临产后,应鼓励产妇每2~6小时排尿一次,以免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及胎头下降。因胎头压迫引起排尿困难者必要时予以导尿。初产妇宫颈扩张不足4cm,经产妇宫口扩张不足2cm,应给予肥皂水灌肠,避免在分娩时排便污染,灌肠又能通过反射作用刺激宫缩,加速产程进展。但胎膜早破、阴道流血、先露部未衔接、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宫缩很强、短时间即将分娩及心脏病患者等均不宜灌肠。

(3)饮食 分娩消耗体力较大,鼓励产妇少量多次进高热量、易于消化的食物,并注意摄入足够水份。不能进食者必要时静脉输液。

(4)活动与休息 临产后,宫缩不强,未破膜,可在室内活动,能促进产程进展。若初产妇宫口近开全,经产妇宫口开大4cm,应卧床待产,可左侧卧位。如产程长,产妇休息不佳,应给镇静剂,以保证充沛精力和体力。

(5)清洁外阴 剃净阴毛

3.产程观察

(1)子宫收缩 简易法是由助产人员用手放于孕妇腹壁上,宫缩时子宫体部隆起变硬,间歇期松驰变软。定时连续观察宫缩时间、强度、规律性及间歇时间,并予以记录。用胎儿监护仪描记的宫缩曲线,可以看出宫缩强度、频率和每次宫缩持续时间,是较全面地反映宫缩的客观指标。宫缩时孕妇精神紧张,喊叫不安,应指导孕妇在宫缩时作深呼吸,或双手轻揉下腹部,以减轻不适感。

(2)胎心 胎心反应胎儿在宫内的情况。产程开始后,潜伏期每1~2小时听一次胎心,进入活跃期每15~30分钟听一次,在胎心应在子宫收缩间歇期听诊。正常胎心率每分钟120~160次。若胎心率低于120次或高于160次,均提示胎儿窘迫。用胎儿监护仪描记的胎心曲线,可以看出胎心率及其与子宫收缩时有关系。

(3)宫颈扩张及胎头下降 产程图(图59)以临产时间(小时)为横座标,以宫颈扩张程度(cm)为纵座标在左侧,胎头下降程度在右侧,划出宫颈扩张曲线和胎头下降曲线制作图表。对产程进展可以清楚了解。描记宫颈扩张曲线和胎头下降曲线,是产程图中最重要的两项。既能代表产程进展情况又能指导产程的处理。了解宫颈扩张及胎头下降规律。

产程图


图59 产程图

宫颈扩张曲线将一产程分潜伏期和活跃期。潜伏期是指从临产后规律宫缩开始至宫颈扩张3cm。此期平均每2~3小时开大1cm,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为16小时,超过16小时称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是指宫口开大3cm至宫口开全,此期约需4小时,最大时限8小时,超过8小时称活跃期延长。活跃期又分3个阶段:最初是加速阶段,是指从宫颈扩张3cm至4cm,约需1.5~2小时;接着是最大倾斜阶段,是指从宫颈扩张4cm至9cm,在产程图上显示倾斜上升曲线,约2小时;最后是减缓阶段,是指从宫颈扩张9cm至10cm,需30分钟,然后进入第二产程。

宫颈扩张与先露下降速度可通过肛诊或阴道检查来确定其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