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外气疗法/练气的要素

来自医学百科

一、姿势 姿势又叫调身、身法等。初练静功动功的人,掌握好正确的姿势,至为重要。

练功的姿势,从总的方面来说,大体可有坐、卧、站、走四类。静功锻炼常用坐、卧、站式来锻炼。动功常用站与走来进行锻炼。练外气疗法除正式练功时要摆下一定的姿势锻炼外,在日常的行、住(立)、坐、卧过程中可以随时进行练功。

(一)坐式:

1.平坐式:端坐在宽平的方凳上,两足平行踏地,距离与肩相等,膝关节屈成90度,身体端正,大腿和躯干亦屈成90度。手心向下轻轻放在大腿上,两肘自然弯曲,头端正,下颌微收,腰背正直,垂肩含胸,口眼轻闭,舌抵上腭。

2.盘坐式:两腿交叉盘起,两足放在腿下,稳坐于床上。臀部略垫高一些,身体略向前倾,两手相互轻握(左手在上,右手拇指掐左手子文,左手拇、中指相结合),成子午诀式,置于腹前,上半身姿势同前。或两手在胸前合掌,成佛掌式或两手自然放于两膝上,成金刚式。

(二)卧式:

1.侧卧式:侧身卧于床上(左右侧卧均可,一般采用右侧卧),身成微弓形,头略向胸收,平稳着枕,口眼轻闭,舌抵上腭。下侧的手仰掌置于枕上,高低以舒适为宜。上侧手掌覆盖于下侧手掌上,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分别放在下侧手掌小、无名、中、食指的掌指关节横纹上,拇指自然合于下掌虎口外侧;或者上侧上肢,自然放于躯干上侧。下侧小腿自然伸直,上侧的腿自然弯曲,放在下侧腿上。

2.仰卧式:全身平卧床上,面朝天、头正,四肢自然伸直,两手平放身旁或相叠于腹部(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轻闭口眼,舌抵上腭成叠掌式。

(三)站式:两脚左右分开,间隔与肩同宽,头端正,腰直、含胸,膝松,两臂抬起微曲,手指自然张开,在胸前或小腹前作抱球状成站桩抱球式;或两手在胸前合掌,成站桩佛掌式;或两手下按,成站桩下按式;或右(左)仰掌,左(右)手竖掌掌根对准右手掌尺侧之中点成站桩方圆式;也可两手放于小腹部相叠。口眼微闭,舌抵上腭。

(四)姿势锻炼的要领:对于练功姿势的要求,明。高濂《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说:“厚铺坐褥,宽解衣带,端正直脊,唇齿相着,舌柱上腭,微开其目,常视鼻端。”练功的姿势虽然很多,但是都有一个总的要求,就是:

1.宽解衣带:只有宽解衣带,才能使经络通畅,气不留滞。

2.头如顶物:或称为悬顶,就是头要端正,下颌微收,有一种微微上顶之劲,这样颈部才能放松端正。

3.沉肩垂肘:就是两肩放松,两肘下垂,不可用劲挺紧。

4.含胸拔背:就是脊要直,不可随意弯曲,或依靠他物。在脊直的基础上胸要内含。

5.舒腰松腹:腰腹是练气、运气的重要部位。腹为练气之炉;腰为肾之府,命门之所在,经脉运行之要关。腰腹放松而不懈怠,才有助于练气和气的运行。

6.收臀松膝:臀微收则脊能直,膝松则能通达足三阴三阳之气。

7.五趾抓地:站式脚要平铺于地,五趾紧抓于地,使身体稳如泰山。

8.两目垂帘内视:轻闭两眼,内视所练之气或行气之处。《阴符经》说:“机在目。”《灵枢.大惑论》说:“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目为练功之要窍,目不乱则神可收,即断幻觉,又断阳光。目欲闭而不紧,紧闭则光黑过暗而昏;不闭则神露过明而弛。

9.塞兑返听:塞兑,是轻合其嘴,不可咬牙,紧缩。老子说:“塞其兑,闭其门。”返听则是使听觉归于自身以断外缘。

10.舌抵上腭:又称“舌柱上腭”,“柱舌”等。是舌自然的轻轻抵于上腭,使任督两脉交通。练功达到一定程度,舌抵上腭之力自然加大,而后缩,那是功夫进展中出现的一种现象,不要故意追求。

二、呼吸 呼吸,又叫调息、息法、吐纳等,是气功锻炼的重要一环。古人特别注意呼吸的锻炼。在古代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众多的呼吸锻炼的名称。如:服气、食气、进气、咽气、行气、采气等等;也有很多呼吸的方法,如上息、下息、满息、冲息、持息、长息、深息等。根据我们练气的需要,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自然呼吸:自然呼吸即一般的生理状态下的呼吸。由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及人们习惯的不同,出现的呼吸有以自然胸式呼吸为主者,有以自然腹式呼吸为主者,有自然混和呼吸者。不管哪种,均取自然状态,微加意念而进行有意识的呼吸。此种呼吸是练功者常用的一种呼吸方法。

(二)顺腹式呼吸:是通过自然呼吸的锻炼,逐渐加以意识导引,加强顺自然呼吸的腹式运动。其方法是:吸气时,轻轻用意念使腹肌放松,腹部自然隆起;呼气时,轻轻用意念使腹肌收缩。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腹肌起伏逐渐地、自然地加大。切忌勉强用力。锻炼时一般意守肚脐,易于形成顺腹式呼吸。

(三)逆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是练气导气和发功中主要的一种呼吸方法。锻炼的方法是:吸气时用意念支配腹肌逐渐收缩,腹部凹下;呼气时用意念支配腹肌逐渐放松隆起。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这种呼吸就成为练功过程中一种自然的逆腹式呼吸了。

逆腹式呼吸锻炼逐渐熟练后,可配合提肛动作,即吸气时肛门微缩,前阴微收;呼气时肛门及阴部同时放松。

(四)潜息、胎息:潜息,是经过长期的气功锻炼形成的呼吸高度柔和状态下出现的一种呼吸。胎息,是比潜息更柔和的腹式呼吸,腹部几乎不动,而感到脐部在呼吸。古代文献中对此两种呼吸讲的都很神秘,在练气达到高度熟练时会自然出现这种呼吸,不可追求。

(五)其它呼吸方法:除以上主要呼吸方法外,还有吸长呼短、呼长吸短、鼻呼鼻吸、鼻吸口呼、呼后停闭、或吸后停闭等方法。这要在练不同功法和练功的不同阶段中配合锻炼。

(六)呼吸锻炼的要领:

1.练动功或静功开始时主要练姿势,使姿势动作熟练、放松,然后再配合练呼吸。否则易导致呼吸紧迫、情绪紧张、胸闷头痛等。

2.呼吸最后达到的要求是深、长、匀、细,这是呼吸功夫的积累所形成的,不可故意拉长、硬压。

3.古人在调息中讲究呼吸的形态,有风、喘、气、息四相之说。风相是指呼吸出入时自己能听到粗糙的呼吸声;喘相,是指虽然听不到呼吸声,但呼吸出入时则感到结滞不通畅;气相,是指虽无声、不结滞,但出入不匀细;息相,是指在高度安静时,出现的深长匀的呼吸。古人认为“守风相则心散,守喘相则心结,守气相则心劳,惟守息相则心定。”

4.在练呼吸之前最好先开口呼气,意想身中百脉不通处,体内之浊气,均随息出,然后闭口纳清,共3次。后任其自然,慢慢用意念调整所要练的呼吸方法。

三、意念 意念又叫心法、调心。意念的锻炼是练气的重要一环。《摄生三要》说:“聚精在于养气,养气在于存神。神之于气,犹母之于子也。故神凝则气聚,神散则气消,若保惜精气,而不知存神,是茹其华而忘其根矣。”这里说明了练功中精气神三者的关系,特别强调神所居的重要地位。

练气很重要的是锻炼意念。特别是在导气或发功中,意念的运用就更为重要。

(一)定位性意守:在练功或发功中意念集中于自身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如:上丹田、下丹田、中丹田、涌泉劳宫、指端、手掌等;或意念集中于身外的某一物或某一点上静止不动。

(二)定向性意念:在练功或发功中意念随气在经络中运行,或两手或身体某部所感应而出现的气感动象等。

(三)节律性意念:在练功或发功中意念随呼吸而数息,或随某节律运动,或细微的振动。如:振桩中的细微振动,发气中的手法振颤等。

(四)壮力性意念:在练功或发功中意想力大,就象真有那样大的力一样。如:推山、托天门、拉九牛等。

(五)暗示性意念:是在练功或发功中配合语言诱导活动的一种意念锻炼。如:默念字句,意想练功所达到之目的等。

(六)假借性意念:是练功或发功中提出一种假借现象,经锻炼可出现一种气的感应。如:抚球、按气、贯气、排病气、气热如火、气寒如冰、其气利如剑,其气柔和如绵等。

(七)意念锻炼的要领:

1.意念活动要自然的与呼吸、姿势相配合。如在练动功时意念要配合姿势的升、降、开、合等运动。

2.意念活动要做到自然,在入静的状态下逐渐进行锻炼。神无昏暗,心无散慢,勿忘勿助,不可固着。

3.练意念要有一个“信”字,不管是哪种意念活动都坚信通过锻炼,能达到其目的,但不急于求成。

4.意念中出现景象不喜不恐,不虑不言,因势利导,敛气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