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预”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医学百科
(以“ 缩略图|右 朱预(1927.10.28~2013.03.30),男,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教授,主...”为内容创建页面)
 
第1行: 第1行:
  
 
[[文件:5fdf8db1cb134954e1906a01574e9258d0094acd.jpg|缩略图|右]]
 
[[文件:5fdf8db1cb134954e1906a01574e9258d0094acd.jpg|缩略图|右]]
朱预(1927.10.28~2013.03.30),男,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普通外科内分泌外科学奠基人之一,北京协和医院原院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外科杂志》总编辑、国际外科学会中国国家代表、香港外科学会名誉院士。1952年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84至1992年任院长。朱预在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胰岛细胞移植、甲状旁腺移植、外科营养及大血管疾病等方面的诊治与研究上贡献卓著,推动中国胰腺外科和普外内分泌外科的发展进步,曾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曾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院长”称号。主编《临床内分泌外科学》《外科临床指导》等著作。2013年3月30日,朱预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1] 
+
朱预(1927.10.28~2013.03.30),男,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普通外科内分泌外科学奠基人之一,北京协和医院原院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外科杂志》总编辑、国际外科学会中国国家代表、香港外科学会名誉院士。1952年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84至1992年任院长。朱预在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胰岛细胞移植、甲状旁腺移植、外科营养及大血管疾病等方面的诊治与研究上贡献卓著,推动中国胰腺外科和普外内分泌外科的发展进步,曾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曾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院长”称号。主编《临床内分泌外科学》《外科临床指导》等著作。2013年3月30日,朱预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中文名:朱预  
 
中文名:朱预  

2015年11月5日 (四) 21:48的版本

5fdf8db1cb134954e1906a01574e9258d0094acd.jpg

朱预(1927.10.28~2013.03.30),男,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普通外科内分泌外科学奠基人之一,北京协和医院原院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外科杂志》总编辑、国际外科学会中国国家代表、香港外科学会名誉院士。1952年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84至1992年任院长。朱预在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胰岛细胞移植、甲状旁腺移植、外科营养及大血管疾病等方面的诊治与研究上贡献卓著,推动中国胰腺外科和普外内分泌外科的发展进步,曾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曾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院长”称号。主编《临床内分泌外科学》《外科临床指导》等著作。2013年3月30日,朱预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中文名:朱预

国 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苏州市

出生日期:1927.10.28

逝世日期:2013.03.30

职 业:医生

毕业院校: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

主要成就:北京协和医院原院长 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院长” 代表作品主编《临床内分泌外科学》《外科临床指导》等

简介

朱预(1927.10.28~2013.03.30),男,祖籍江苏昆山,主任医师,教授,中国普外内分泌外科学奠基人之一,北京协和医院原院长,北京协和医院原顾问,香港外科学会原名誉院士。2013年3月30日23时14分,朱预同志逝世,享年86岁。2013年4月7日上午8时,朱预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协和医院北区新外科楼地下一层告别厅举行。[2]


个人履历

1927.10.28 ,出生于江苏省苏州。


朱预朱预 1947~1953,浙江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 1953~1959 ,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住院医师。

1959~1972 ,北京协和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

1972~1978 ,北京协和医院普外科副主任。

1978~1992,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普外科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兼外科主任,硕士生导师。

1987~2002,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医院顾问,社会工作。

1990~1998, 中华医学会外分会代理主任委员,主任委员,中华外科杂志副总编,总编,国际外科学会中国国家代表,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 。

1992~1992,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1992年,任香港外科学院名誉院士。

1999年,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外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1992年,任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 


生平事迹

1947年考入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1953年毕业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任住院医师,以后逐级升为主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外科讲师、副教授、1985年晋升为教授。行政职务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副主任、副院长、院长、兼外科主任。1988年任博士生导师、1992年院长卸任,任医院顾问迄今,曾培养博士生7名,硕士生4名。

1982年赴美国宾夕文尼亚大学研究胰岛移植。从事外科工作60年,知识渊博,手术高超,经验丰富,善于处理疑难复杂临床病例。曾完成全国第一例腹膜后巨大嗜铬细胞瘤连同肝下下腔静脉、肾静脉切除及自身肾移植手术。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首先开展经股静脉插管检测甲状旁腺激素对甲状旁腺腺瘤进行定位诊断,在国内首先开展经股动脉插管造影为胰岛细胞瘤定位,在当时为这些疑难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工具。对胰岛素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治,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亲自处理的原发性甲亢手术达200多例,为亚洲之冠,是中国内分泌外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90年代初引进腹腔镜外科手术,成功完成国内第一例肾上腺腺瘤摘除,带动了泌尿外科在此领域的进步。

勤于写作,先后发表论文100余篇,内容涉及胰岛素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异位甲状旁腺腺瘤、消化道类癌、颈动脉体瘤、胰腺内分泌肿瘤、多发内分泌肿瘤、外科营养等。先后参加《黄家驷外科学》《水电解质平衡》《临床外科手册》《急诊医学》《外科临床指导》等著作编写,主持编写《临床内分泌外科学》《人工胃肠》等著作20多种。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次,卫生部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北京市二等奖2次,1991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现为名誉主任委员和中华医学会咨询工作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华外科杂志》总编及《中华普外杂志》副总编10余年。曾任国际外科学会中国国家代表10年,曾任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理事,中华医学基金会理事等。曾赴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院外科、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等处作学术报告,2001年被香港中文大学外科学系聘为客座教授。[3]


科学成就

自1952年起,朱预教授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从医60余年。朱预尤其擅长疑难复杂疾病的外科诊治,在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胰岛细胞移植、甲状旁腺移植、外科营养及大血管疾病等方面的诊治与研究上均作出卓越贡献,推动了中国胰腺外科和普外内分泌外科的发展进步。由朱预亲自完成的原发性甲旁亢手术近300例,为亚洲最大宗病例,并在异位病变的处理上国际领先。朱预亲自诊治的胰岛素瘤病例愈百,20世纪80年代,朱预在国内首先开展经股静脉插管检测甲状旁腺激素对甲状旁腺腺瘤进行定位,开展经股动脉插管造影为胰岛细胞瘤定位,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工具。朱预将选择性血管造影和淋巴管造影应用于外科临床,提高了下消化道出血和胰岛素瘤的诊断水平,还在国内首先详细描述颈动脉体瘤的X线征象,为成功手术创设条件。

朱预教授还是国内最早开展胃肠外科营养研究的核心成员。20世纪70年代末,朱预完成了国内首例腹膜后巨大嗜铬细胞瘤连同肝下下腔静脉、肾静脉切除自身肾移植手术。90年代初,朱预将腹腔镜外科引入中国,完成国内首例肾上腺瘤摘除术。由朱预主编的《临床内分泌外科学》《人工胃肠》《外科临床指导》等著作,目前仍是广大外科医师的案头读物。[2]


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治方面


积累了亚洲最多的一组病例(200多例),直到现在均亲临手术台主刀或作助手,培养接班人,并去北京市多个医院上台指导这种手术。这方面的成绩归纳为:①在亚洲为个人经验最丰富者,对甲状旁腺腺瘤单测探查摘除术,根据术前多种定位方法,成功率为99%,应用颈丛加局麻,可节省麻醉费用和全麻的复杂性。②积累了国内最多的异位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的病例,成功地进行了手术并解决了院外手术失败转诊而来的病例,积累了国内最多的甲旁亢高血钙危象病例的术前准备和急诊手术的经验,均有论文发表。③在国内仅有的两本内分泌外科学书上,撰写了原发性甲旁亢的章节,其中他主编的一本2000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获2001年第九届西南西北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第7版黄家驷外科学甲旁亢一章亦由他撰写,提供了国际最新的资料。张天泽、徐光炜主编的肿瘤学,李树玲主编的头颈部肿瘤学中的甲状旁腺肿瘤一章均由他执笔。④在国际会议上如亚洲内分泌外科会议等,曾多届作了有关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方面的大会报告,和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Wang CA教授合作,在北京开办了《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全国性学习班。⑤指导博士生研究生两人进行了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的甲旁腺移植的系列研究并应用于临床。⑥在国内首先开展甲状旁腺腺瘤的微创手术,结合国情不采用比较昂贵的进口小型腹腔镜,采用瘤侧小切口,已有多例成功经验,有创伤小、疤痕小,可用项链掩盖切口疤痕,费用低等优点。1994年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曾获中央卫生部三等奖(朱预列名第一人)。


在胰腺内分泌肿瘤方面

在已故曾宪九教授(1914~1985)领导下,这项工作北京协和医院普外科一直在国内处领先地位,现在他是这方面的学术带头人。胰岛素瘤已积累240多例,为国际上几个大组病例之一,作了系统的术前定性、定位方法的工作并发表了论文。他于1979年在国内首先报告了10例外院手术失败转协和医院的经验。在国内首先引进了腹腔动脉,肝总动脉及其分支,肠素膜上动脉插管,选择性动脉造影作胰岛素瘤定位诊断,开展了经皮经肝门静脉脾静脉插管分段测血清胰岛素水平以判断肿瘤部位、单发多发、有无肝转移等。胰、十二指肠胃泌素瘤包括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等中的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等均总结了本院经验,在国内外科学术会议上作过报告。每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会议,两年一次,已九届,他均有胰腺、主要是内分泌肿瘤的报告。

1979年胰岛素瘤诊治的研究获中央卫生部甲等奖(曾宪九列名第一人,朱预列名第二人)。


外科营养方面

在20世纪70年代初即开始应用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或支持危重病人,由朱预和蒋朱明两人等编译了完全胃肠外营养的基础与临床一书,于1983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朱预写了《有关应用混合结晶氨基酸溶液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讨》,本书主要写了《人工胃肠支持的适应证》和《肝脏功能不全患者的人工胃肠支持》两章,北京协和医院有外科营养实验室,研究成果1988年获卫生部二等奖,1989年《人工胃肠》治疗的研究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朱预列第二位),为普及外科营养知识,1994 年以后还连续每年为参加北京国际外科营养研讨会的部分中国代表讲课,题目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1979、1987年分别在《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华普外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外科营养疗法应用于肠瘘和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论文。

1982年和清华大学合作,“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诊断急腹症”获北京市二等奖,并列第一人。

1987年和汪忠镐合作“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获北京市二等奖(朱预列名第二人)。

1986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主要论著

1 朱预,蒋朱明主编.完全胃肠外营养的基础与临床.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P46~58.

2 蒋朱明,朱预主编.人工胃肠支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P1~4,P4~13,P123~127.

3 吴英恺,曾宪九,朱预主编.外科临床指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P34~41,P42~49,P219~224,P297~304,P527~539.

4 朱预.临床内分泌外科学.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P1~47,P95~115.

5 朱预,曾宪九,吴蔚然,等.胰岛素瘤再手术问题的探讨.中华外科杂志,1979,47:216~220.

6 朱预,吴蔚然,曾宪九,等.无功能胰岛细胞瘤.中华外科杂志,1979,17:467~469.

7 蒋朱明,朱预,张思源,等.静脉营养与要素饮食应用于肠瘘治疗.中华外科杂志,1979,17:40~43.

8 朱预,吴蔚然,黄汉源,等.颈动脉体瘤14例诊治经验.中华外科杂志,1980,18: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