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67.26讨论2014年2月5日 (三) 17:45的版本 (以“'''蛭'''(leech),环节动物门纲(Hirudinea)、颚蛭目(Gnathobdel-lida)动物。俗称蚂蟥或马鳖。 全世界约300余种,中国已知约70...”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leech),环节动物门纲(Hirudinea)、颚蛭目(Gnathobdel-lida)动物。俗称蚂蟥或马鳖。 全世界约300余种,中国已知约70种。除部分种类为掠食性或腐食性外,多营暂时性的体外寄生生活,以吸食其他动物的体液血液为生。颚蛭目分医蛭科和山蛭科,前者包括水生吸血蚂蟥(医蛭、鼻蛭、牛蛭),后者包括旱生吸血蚂蟥(山蛭)。医蛭、牛蛭和山蛭吸食人畜的血液,鼻蛭寄生于人畜的上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内吸血。

在中国稻田、池塘中最常见的是日本医蛭,体长约3~6cm。尤以长江流域最多,有的地区农民赤脚下水,一分钟内可叮上一、二十条。广东、云南一带的吸血水蚂蟥属牛蛭属,体可长达6~15cm。鼻蛭体暗绿或铁锈色,分布在台湾、云南、贵州等地,钻入人畜鼻、喉、阴道等处,长期或终生营寄生生活。山蛭属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蚂蟥体呈叶片状,分许多体环,体柔软可伸缩,前后端各有一吸盘,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先以吸盘吸住寄主皮肤,再用颚上的齿将皮肤切破,并分泌一种扩张血管的类组织胺化合物,使伤口流血不止,另分泌一种抗凝血的蛭素,使吸入的血液不会凝固。蚂蟥吸附时,人体一般不易觉察。蚂蟥的消化道有许多对侧盲囊,占据了体内大部分空间,能贮存食料,一次吸血量可为本身体重的 2.5~10倍。吸血蚂蟥为害农民、割胶工人或士兵的健康。人被咬后,伤口可流血1小时以上,流出的血液吸引嗜血昆虫,可引起感染。内侵袭性的鼻蛭在人喝生水、游泳或下水劳动时进入鼻、咽、食管气管尿道和阴道等部位,除引起血液流失外,更主要的是造成患者精神压力、疼痛或不适感,若致病微生物侵入伤口,可引起炎症

蛭类在皮肤上吸血时,不可用手硬拉,而应以手猛拍其身体,或在吸附部位滴盐水、酒精或浓醋,亦可用热纸烟烧灼蛭的身体使之松脱。对水田中的医蛭和牛蛭可结合施肥或杀虫加以毒杀。用药物(如驱蚊灵)涂搽皮肤可防治山蛭。割胶工人劳动时可用药物(如马来酰亚胺30%丙酮稀释液)浸泡布条缝成圆形套筒,套在胶靴近靴口的外面,形成一个环状驱避带。鼻蛭可用带钩的镊子夹出。对位于喉、气管等较深部位的幼蛭,可在粘膜表面用 1%地卡因喷雾麻醉。寄生在尿道等处的蛭,据广西报道可注入蜂蜜稀释液,使其自行脱落滑出。在蚂蟥多的鱼塘,可用生石灰清塘。

蚂蟥可作中药。世界上不少国家在古代都用医蛭给病人放血,特别是19世纪在欧洲曾大量采用;许多地方除采集医蛭外,甚至在池中人工培养。近年来,水蛭在医学上的作用再次受到人们的注目。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水蛭饲养场,1985~1986年向各国出口了一万多条水蛭供实验用和医用。再植手指、脚趾、耳朵、鼻子和头皮后,可利用水蛭吸血,阻止血栓的形成,使接通的血管畅通,保证手术的成功。已知水蛭的唾腺中至少有9种活性物质,有一种分泌物(antistasin)在动物试验中能使肿瘤细胞保持活动状态,这样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可能对癌细胞各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