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诊断/胰腺常见病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67.26讨论2014年2月6日 (四) 07:30的版本 (以“{{Hierarchy header}} '''(一)胰腺炎(Pancreatitis)''' 严重的急性胰腺炎急腹症之列,为排除其它急腹症而作平片检查...”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一)胰腺炎(Pancreatitis)

严重的急性胰腺炎急腹症之列,为排除其它急腹症而作平片检查。平片示附近肠曲呈反射性肠郁张,十二指肠扩张,胀气;近段空肠亦扩大,以及胃、横结肠胀气。如在郁积的十二指肠降段内缘有平直、压迹,说明胰头增大,则诊断可成立,因为胰腺囊肿不引起反射性肠郁张。如果炎症再扩散,还可见胃与横结肠距离增大,此时由于胰腺肿大伴邻近肠管与系膜挛缩所致,有“小喇叭”征之称,喇叭口在左上方。病情缓解后,钡餐检查仍可出现胃与十二指肠有受压变形的改变。

慢性胰腺炎是由于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结果。X线检查的目的在于了解病变的程度、范围,是否并发囊肿,以及与胰腺癌的鉴别等。

平片征象:多无异常,但约有30%可在胰腺区发现钙化影结石影。钙化发生于胰腺实质,而结石发生于阻滞的胰管内。平片示在腰1.2平面,横跨脊柱,沿胰腺分布有散在的小斑点状或呈斑片状的钙化影。发现胰腺钙化与结石则支持慢性胰腺炎的诊断。

造影表现:轻度炎症,造影无异常,炎症到一定程度时,造影才有改变。各种造影中,可靠的征象为ERCP胰管的改变。直接显示主、副胰管与其分支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张与狭窄;重者扩张与狭窄都增重,如串珠状改变,可伴有假性囊肿形成。(图5-61)

慢性胰腺炎


图5-61 慢性胰腺炎

1.主胰管及其分支明显扩大 2.假性囊肿形成

胆总管下端可狭窄、变形甚至至阻塞。

胃肠造影或低张十二指肠造影可示十二指肠曲轻度扩大,隆段内缘轻度受压,其粘膜因炎症牵拉呈锯齿状边缘,乳头增大呈现反“3”字征,但不如肿瘤那样僵硬。

(二)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

胰腺癌为胰腺肿瘤中最常见者,多见于50-70岁的男性,胰腺癌中以头部最多,约占65-85%,胰体次之,胰尾最少。胰腺癌发生于胰管或腺泡上皮,病理上分髓样癌、胶样癌和硬癌,后者多有纤维组织增生,似疤痕样,体积不大,不易与慢性胰腺炎鉴别。胰腺癌生长迅速,形成肿块后易压迫邻近周围脏器或直接侵蚀,以致引起临床胃肠道症状阻塞性黄疸

怀疑胰腺癌患者,首选B超,判断胰腺部位有无肿块?若系黄疸,判断阻塞在肝内或肝外?其次是胃肠钡餐造影或低张十二指肠造影、ERCR 、CT血管造影等。由于胰腺癌的压迫侵蚀,使胃肠造影显示功能性、压迫性及侵蚀性的相应改变。功能性变化无特殊诊断意义。压迫性改变有1.胃窦部“垫征”,系增大的胰头,压迫胃窦使出现局限性压迹。2.十二指肠降部内缘双边征,双边征出现于斜位或切线位上,十二指肠内缘呈现双边,其中一边为癌肿的压迫与浸润;另一边则为残存的粘膜。3.反“3”字征:癌肿向肠腔内突入,但乳头部受总胆管和胰管的牵引与固定,使突向腔内受限而形成反“3”字征(图5-62)。4.增大的胆囊与增粗的总胆管都可在相应的部位形成压迹。侵蚀性改变系指胃、肠壁局部僵硬、固定,还可见腔内有结节状的充盈缺损及肠壁的不规则或边缘模糊不清等。胃肠造影的优点在于简便易行,但较小的肿瘤未见引起上述变化时,则不易发现病变;而轻微的改变又不易与其它疾病相鉴别,故还须采用其它造影方法。

胰腺癌


图5-62 胰腺癌

1.垫征 2.胆囊压迹 3.双边征 4.笔杆征 5.反“3”字征

6.十二指肠壁不规则 7.十二指肠充盈缺损

ERCP:如发生在主胰管内,可见主胰管呈现不规则的狭窄,视狭窄程度可导致胰管不完全性或完全性阻塞(图5-63),狭窄的近端可扩张。如发生在腺泡内不会引起主胰管的改变,只有胰管分支的移位和变形,再长大时,主胰管亦可变窄移位。如实质显影则见局限性充盈缺损。若胆总管下端受侵,可显示狭窄与变形。此检查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常须和慢性胰腺炎鉴别,必需进行综合性分析。

胰腺癌


图5-63 胰腺癌

1 .主胰管截断 2.胰管分支变形移位

选择性动脉造影:小的癌瘤使动脉拉直、推移或呈不规则扩张。肿块增大则见血管受压移位,有时可见不规则的肿瘤血管。肝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主干亦可受侵变形,说明胰腺癌有广泛浸润,已失去手术机会。

(三)胰腺囊肿(Pancreatic cyst)

1.病理

胰腺囊肿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病理有真性囊肿与假性囊肿之分,并以后者多见,约占40-50%.真性囊肿的内壁衬有胰腺上皮层,囊内含胰腺分泌物,体积常较小,按病因又可分为三种:即先天性囊肿(可伴有或不伴有肝、肾等脏器囊肿)、寄生虫性囊肿及潴留囊肿(因胰管阻塞、分泌液潴留致胰管囊样扩张)。假性囊肿由于急、慢性胰腺炎或外伤引起,囊肿内壁缺少上皮层。囊内液体由炎性渗出物,胰液血液所致的组织反应,围以腹膜、粘连的网膜或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假膜。上述液体常集聚于小网膜囊内或小网膜囊以外,形成包裹性积液,是为假性囊肿。囊肿直径大小不一,从几厘米到十数厘米;囊液可从数百亳升至数千毫升不等。

2.X线征象

(1)平片:视胰腺囊肿大小而异,小者X线不易发现,大者可见胃肠道移位(在胃肠有积气的情况下)。在积气肠管衬托下,可发现软组织块影,偶尔可见囊壁钙化。

(2)胃肠钡餐造影:较大的胰腺囊肿推移、压迫邻近脏器,钡餐检查可反映囊肿的部位、大小和范围。压迫征象为胰腺邻近的胃肠有光滑弧形压迹与移位,粘膜皱襞完整但平坦,受压范围较广泛,但不出现结节状影。肠壁无浸润僵直感。不同部位的囊肿引起不同的压迫征象(图5-64)。胰头部或附近处囊肿,使十二指肠曲增大,十二指肠降部向右移位,水平段和升段向下向左移位。胃窦部向左上移位。胰体部囊肿多见,可发生于胃肝之间使胃向下前移位,致使胃小弯有弧形压迹;亦可位于胃结肠间,使胃向上移位,横结肠向下移位,十二指肠空肠曲向下移位;胰体部囊肿还可向下发展,伸入横结肠系膜,使横结肠左半向上移位,降结肠向左移位,胃移位有如胃结肠间,但较轻。胰尾部囊肿,位于胃体上部大弯与脾脏之间,使胃体大弯出现弧形压迹,有如增大的脾压迹,但侧位片见胃体向前移位。此外,还可见十二指肠空肠曲向右下移位,结肠脾曲向下移位。

胰腺假性囊肿


图5-64 胰腺假性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