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丛神经卡压症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67.26讨论2014年2月6日 (四) 14:08的版本 (以“颈肩痛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常常将其归于颈椎病颈筋膜炎、颈项部肌肉劳损肩周炎等,但部...”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颈肩痛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常常将其归于颈椎病颈筋膜炎、颈项部肌肉劳损肩周炎等,但部分病例疗效不佳。Kessler、Nikolai、陈德松等先后报道颈丛封闭、松解治疗和手术减压等治疗方法,症状获得显著缓解或消失。为此,作者通过临床与尸体解剖研究了颈丛的局部解剖,着重追踪了其行径和周围组织的关系。

颈丛神经卡压症的病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一)发病原因

颈丛神经根部或合干处的软组织卡压可能是主要病因。

(二)发病机制

解剖学观察,发现锁骨上神经及颈3、颈4神经合干处有多个成串的淋巴结位于神经旁;包绕神经的组织除脂肪外,还有纵横交错的坚韧的纤维组织。中斜角肌前斜角肌头夹肌颈夹肌肩胛提肌的腱性起始纤维,交叉于颈神经根间,是产生颈丛神经卡压的解剖基础。

颈丛神经卡压症的症状[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颈部疼痛、不适,颈部头皮侧方及耳周感觉减退为特征,并可合并有胸腔出口综合征。根据作者近几年对临床病例的观察,其临床症状百分比见表1。

此外,作者发现约28%的病例合并有胸腔出口综合征,其临床表现见表2。

1.以颈肩部不适为主要症状。

2.以耳周、颈侧方感觉减退为主要体征

3.排除颈椎病及其他颈部疾患。

4.颈部痛点局部封闭后,症状消失,感觉立即好转,甚至恢复正常。

5.可同时伴有胸腔出口综合征。

颈丛神经卡压症的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颈丛神经卡压症的检查化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X线片,可除外颈椎椎体及颈脊柱疾患。

颈丛神经卡压症的并发症[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少数病例合并有胸腔出口综合征

颈丛神经卡压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一)治疗

1.保守治疗 对来诊患者均于颈部压痛的最痛点做诊断性封闭治疗,其中90%的病例最痛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界处后上方(图1),个别患者最痛点在交界处下方1~1.5cm处。

局部封闭药物:用曲安奈德2ml加0.5%布比卡因2ml局部封闭后症状大多立即消失,颈肩部即感轻松,但约半数病例第2天症状重新出现,另一半病例3~10天后症状逐渐出现,仅个别病例在数小时后症状重现。

局封封闭治疗:每周1次,连续4次,并辅以颈椎牵引及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B6及地巴唑等。经此治疗,半数以上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改善。

2.手术治疗(图2~6)

对合并胸腔出口综合征的患者,因手部症状较重,大多需手术治疗。术中切断前、中、小斜角肌,同时对颈3、4及颈2、3合干处做松解,并切开包绕神经的结缔组织;在颈5椎间孔水平或稍上方再切断部分前、中斜角肌的腱性部分。术后颈肩部疼痛和不适大多消失,颈部、耳周、锁骨区及肩外侧上方的针刺感觉也恢复正常。本术式切口较低,术中不能探查颈2、3的神经根,因此对需显露上颈椎者,切口可向上延长。

3.结果 可按以下标准评定:

优:症状完全消失。

良:残留部分症状,不影响工作。

可:症状部分缓解,影响工作。

差:症状未减轻或加重。

根据作者的经验,用非手术疗法治疗者的治疗结果优良率约为65%左右,而在用手术疗法治疗的病例中这一比例可高达95%以上。

(二)预后

预后尚可。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