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109.102讨论2014年1月26日 (日) 03:55的版本 (以“{{导航条|全国医院列表 >> 山东省医院列表 >> 青岛市医院列表 >> 青岛市市南区医院列表 >>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信息概要:

去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乘车路线

乘1、214、217、220、221、225、228、367路青医附院站下车。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地址

医院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16号 邮政编码: 266011。 <display_points> 36.066909,120.327641|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display_points>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概况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始建于1898年,是山东省东部地区唯一的一所省属综合性教学医院。目前,医院本部占地6万平方米,东区占地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资产总额达20.6亿元,开放总床位1995张,职工26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50余名,博士240余名,硕士500余名,留学归国人员近百名,国家、省市各级各类专业委员会主委、副主委、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贴专家、山东省“1020”人才工程等专家近200名。医院年门急诊量157万人次,出院5.3万人次,手术2.3万例,是科室齐全、设备先进、技术雄厚、环境优雅、建筑布局合理,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区域龙头医院,是山东省东部地区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训中心。医院秉承一百多年来的优良传统和严谨作风,全面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博学慎思,笃行亲民,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为患者解除病痛。医院扎实推进完成了“立党为公,行医为民,三百爱心工程”,并设立了扶助弱势患者的“爱心基金”,深入开展了“惠民医疗服务”和下乡帮扶工作,并积极承担了援疆、援藏、援外任务。这些惠民工作的开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广泛赞誉,很好地树立了百年老院的良好形象。

  医院设有临床科室67个,医技科室27个,研究室(所)16个,现有临床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25个,年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名。拥有全国重点学科、省市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22个,三分之二以上学科达国内先进水平。拥有造型别致、功能齐全、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外科病房大楼、内科病房大楼、门诊大楼、特需保健病房、国内一流的数字化图书馆和现代化的继续教育与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拥有现代化层流手术室38间、MM50电子回旋加速器、1.5T核磁共振、双探头ECT、64层螺旋CT平板DSA、DR系统、高能直线加速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基因分析仪、各种现代化检验设备等国际一流的高精尖设备,设备总值达7亿元,其中万元以上设备3000台件,为高水平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保证。以HIS、PACS为主导的的高效的信息系统,构筑了国内领先的数字化医院建设平台,为高效率的医疗服务提供了保障。急危重症抢救、腔镜微创技术、介入诊断和治疗、器官移植干细胞诊断与治疗、医药生物技术诊断与治疗等高新技术的大量开展,很好地实现了医疗技术与世界前沿的接轨,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服务条件。目前,医院正向着“数字化医院管理,人性化医疗流程,高水平科技创新,低成本高效经营”一流现代化医院的宏伟建设目标大步前进。

  为探索一条真正符合卫生国情的新路子,近年来,医院作为青岛大学医疗集团的核心医院,根据集团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有利于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和效益,有利于解决群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利于与国家宏观卫生政策相衔接,统一质量管理,统一物资配送,统一文化理念,统一服务价格,实现管理联合、资源联合、人员联合、技术联合的“三四四”原则,成功构建了“以城市综合性龙头医院为主体建立面向广大社区和农村,涵盖三级、二级、一级、社区、农村等医院在内的纵向医疗服务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项医疗卫生资源的效益,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农村、城市社区等广大人民群众不同层次、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这一符合中国国情的纵向医疗网络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在为百姓造福的同时,赢得了卫生同行及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各级政府的高度认可与赞誉。这一长效机制的建立,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实现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卫生改革目标作做出了积极努力。目前,医疗集团正在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整合各项医学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各界资源,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始建于1898年,是山东省东部地区唯一的一所省属综合性教学医院。目前,医院本部占地6万平方米,东区占地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资产总额达20.6亿元,开放总床位1995张,职工26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50余名,博士240余名,硕士500余名,留学归国人员近百名,国家、省市各级各类专业委员会主委、副主委、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贴专家、山东省“1020”人才工程等专家近200名。医院年门急诊量157万人次,出院5.3

Bkphu.jpg

万人次,手术2.3万例,是科室齐全、设备先进、技术雄厚、环境优雅、建筑布局合理,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区域龙头医院,是山东省东部地区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训中心。医院秉承一百多年来的优良传统和严谨作风,全面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博学慎思,笃行亲民,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为患者解除病痛。医院扎实推进完成了“立党为公,行医为民,三百爱心工程”,并设立了扶助弱势患者的“爱心基金”,深入开展了“惠民医疗服务”和下乡帮扶工作,并积极承担了援疆、援藏、援外任务。这些惠民工作的开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广泛赞誉,很好地树立了百年老院的良好形象。

教学科研

医院设有临床科室67个,医技科室27个,研究室(所)16个,现有临床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25个,年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名。拥有全国重点学科、省市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22个,三分以上学科达国内先进水平。拥有造型别致、功能齐全、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外科病房大楼、内科病房大楼、门诊大楼、特需保健病房、国内一流的数字化图书馆和现代化的继续教育与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拥有现代化层流手术室38间、MM50电子回旋加速器、1.5T核磁共振、双探头ECT、64层螺旋CT、平板DSA、DR系统、高能直线加速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基因分析仪、各种现代化检验设备等国际一流的高精尖设备,设备总值达7亿元,其中万元以上设备3000台件,为高水平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保证。以HIS、PACS为主导的的高效的信息系统,构筑了国内领先的数字化医院建设平台,为高效率的医疗服务提供了保障。急危重症抢救、腔镜微创技术、介入诊断和治疗、器官移植干细胞诊断与治疗、医药生物技术诊断与治疗等高新技术的大量开展,很好地实现了医疗技术与世界前沿的接轨,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服务条件。目前,医院正向着“数字化医院管理,

Bkphv.jpg

人性化医疗流程,高水平科技创新,低成本高效经营”一流现代化医院的宏伟建设目标大步前进。

发展思路

为探索一条真正符合卫生国情的新路子,近年来,医院作为青岛大学医疗集团的核心医院,根据集团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有利于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和效益,有利于解决群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利于与国家宏观卫生政策相衔接,统一质量管理,统一物资配送,统一文化理念,统一服务价格,实现管理联合、资源联合、人员联合、技术联合的“三四四”原则,成功构建了“以城市综合性龙头医院为主体建立面向广大社区和农村,涵盖三级、二级、一级、社区、农村等医院在内的纵向医疗服务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项医疗卫生资源的效益,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农村、城市社区等广大人民群众不同层次、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这一符合中国国情的纵向医疗网络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在为百姓造福的同时,赢得了卫生同行及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各级政府的高度认可与赞誉。这一长效机制的建立,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实现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卫生改革目标作做出了积极努力。目前,医疗集团正在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整合各项医学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各界资源,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医院百年历史沿革

1、(1898-1914年)

德占时期(1898-1914年)

1897年11月,德国远东舰队侵占胶澳(胶州湾)。为巩固殖民统治,德国占领者决定建造医院。1898年10月至1899年10月,医院完成第一期建筑工程,年底交付使用。新建医院命名为“大德胶澳督署医院”,俗称“总督府医院”,负责人为德国医学博士马尔梯姆(Martim)教授。1904年又在郊区建立李村医院,是最早的分院。德国占领者从1898年到1906年用九年时间,共花费198万马克,将医院全部建成。

2、(1915-1937年6月)

第一次日占、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统治时期(1915-1937年6月)

1914年11月11日,日本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取代德国,侵占了胶澳,医院被日本侵略军占用,改称陆军病院,由陆军三等军医正我妻孝助之任院长。尔后,又开设了济南、坊子两分院。1915年,日本占领当局在院外路东的现江苏路19号处开设青岛疗病院。1916年,青岛疗病院改名青岛病院并迁入陆军病院内。1922年12月,日本被迫向中国北洋政府交还青岛主权,但在青岛仍然保留了大量特权和利益。日方以投资巨大为借口仗势继续经营青岛病院。1929年,国民政府接管胶澳,改称青岛。但由于国民党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向日方交涉收回医院,医院仍隶属日本同仁会。

3、(1937年7月-1945年8月)

第二次日占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1938年1月10日,日本侵略军第二次侵占青岛,医院被日本陆军占用,成为陆军医院。同仁会青岛医院被编为战时医疗组织,改称同仁会青岛医院诊疗班,只在现江苏路19号处开设门诊。尔后,在院外现江苏路43号处设40张床位的临时病房,在台东、台西镇增设两个诊疗所。1940年6月,栗本定治郎将台西镇诊疗所移交青岛市卫生局,撤销了台东镇诊疗所。10月,陆军医院迁出,医院逐步恢复并扩大业务。1941年11月,改称同仁会青岛诊疗班。

4、(1945年9月-1949年5月)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45年9月-1949年5月)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11月6日,青岛市政府派教育局长孟云桥、博济医院院长陈志藻等一行接收同仁会青岛诊疗班,指定王斐先为负责人,日籍医护人员纷纷回国,留下田中朝三等9人继续任职。1946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和社会部卫生署商定,将接收的诊疗班移交山东大学。3月1日,命名为“国立山东大学附属医院”。

5、(1949年6月-1998年6月)

建国以后(1949年6月-1998年6月)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医院从此获得新生。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王滋才、王乐三为军代表接管医院,医院改称山东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王滋才为首席军代表,潘作新任院长,医院隶属华东军政(行政)委员会卫生部和山东大学。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医院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195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批准山东大学医学院在青岛独立建院,定名为青岛医学院。9月,医院改称为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隶属省卫生厅和青岛医学院。1993年,青岛医学院并入青岛大学,改称青岛大学医学院。医院改称为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医院地址

青岛市江苏路16号

东院区地址:崂山区海尔路59号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附近的医院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