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深脓疱病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109.102讨论2014年1月26日 (日) 12:13的版本 (以“{{Hierarchy header}} 俗称臁疮。 '''【病因】''' 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也可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 '''...”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俗称臁疮

【病因】

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也可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

症状

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脓疱,周围红晕明显,炎症渐向深部发展,中央坏死,上结暗褐色污秽痂有的厚如蛎壳状,不易剥离,痂下成火山口样溃疡,附有灰绿色脓性分泌物,愈后形成疤痕。好发于下肢、臀部、损害数目不定,常为数个至数十个,附近淋巴结肿大,自觉局部有疼痛,可伴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可并发急性肾炎毒血症等。

【诊断】

根据发病部位损害特点及分泌物培养出链球菌等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脓疱病:病程较短,损害为水疱、脓疱、结痂,不形成溃疡,愈后不留疤痕。

预防及【治疗】

一、注意皮肤卫生,幼儿园和婴儿室注意隔离,防止扩大传染,对瘙痒皮肤病外伤应给予积极治疗。增加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

二、根据病情轻重酌情给予各种抗生素磺胺类药物

三、局部治疗:如有脓痂时可用0.2%呋喃西林软膏或龙胆紫止痒糊膏,如为脓疱及糜烂面,可用氧化锌油内加入适量抗生素。

四、深脓疱病先用10%硼酸软膏将痂软化,再用刺激肉芽生长,促使溃疡愈合的药如甘石创愈散、溃疡散等。

中医疗法

清热解毒利湿为治则:轻者用五味消毒饮加减,重者用连翘败毒散。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