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双球菌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109.102讨论2014年1月26日 (日) 12:17的版本 (以“{{百科小图片|bk9f1.jpg|}}<b>肺炎双球菌</b> (Pneumococcus)菌体矛头状、常成双排列的球菌。直径0.5~1.5微米。革兰氏染...”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Bk9f1.jpg

肺炎双球菌

(Pneumococcus)菌体矛头状、常成双排列的球菌。直径0.5~1.5微米。革兰氏染色阳性,但老龄菌常呈阴性反应。在机体内形成荚膜,经人工培养后荚膜逐渐消失,菌落由光滑型变为粗糙型。兼性厌氧菌,经常寄居在正常人鼻咽腔中,多数不致病,仅部分具有致病力,引起大叶肺炎腹膜炎胸膜炎中耳炎乳突炎以及败血症等。在含血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上,37℃,24小时可形成细小、灰白、透明或半透明有光泽的扁平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培养2~3天后,由于产生自溶酶,菌体自溶,菌落中央出现凹陷。胆汁胆盐或其他活性物质能加速自溶酶的作用,使细菌在短期内溶解。其荚膜多糖抗原与致病力有密切关系,且成分复杂。根据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若干血清型,其中Ⅰ~Ⅲ型致病力较强,Ⅲ型最强,且具有厚的荚膜,可作为鉴别此菌的依据。在各型肺炎球菌中,许多遗传标记可被转移,种内和属内的相互转化作用也已证明。

显微镜下的肺炎双球菌对于由肺炎双球菌感染的眼部疾病,可以用对其非常敏感的眼药水玻璃酸钠滴眼液”来做为抗生素治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