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治疗
来自医学百科
游戏治疗是指透过游戏来协助小孩(一般是3岁至11岁)去表达他们的感受和困难,如恐惧、憎恶、孤独、觉得失败和自责等等,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事实上,游戏是小朋友最自然的方式去表达自我,相对于成年人会透过“说话”来表达困难一样[1]。
游戏治疗主要是建基于心理分析学派的理论发展而成,指出儿童主要是透过游戏来将内在的焦虑外显化,并透过与游戏治疗师的互动,从而增加对自我行为和情绪的认识,并促进个人发展,加强自我面对困难时的信心和能力。
爱思莲(Virginia Axline)主张把人本主义的理论融入成为游戏治疗的基础,并提出非导性游戏治疗(non-directive play therapy)或称儿童中心游戏治疗(child-centered play therapy)。
家庭治疗亦发展出一套教导性的游戏治疗,教导家长去与自己的小朋友进行游戏治疗,称为亲子游戏治疗(filial play therapy)。
基本原则[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爱思莲主张非导性游戏治疗应有八个基本原则来指导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上的与儿童的所有沟通:
- 1. 治疗师必须与儿童建立温暖、友善的气氛,并尽快建立良好、和谐一致的关系。
- 2. 治疗师要接受儿童就是他本身。
- 3. 治疗师要在关系上提供寛容的感觉,好让儿童能够完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 4. 治疗师必须警觉儿童所表达的情绪,并能作出回应,让儿童更加明白他的行为。
- 5. 治疗师要深信儿童有解决自己困难的能力,只要提供合适的机会。儿童有责任去做决定和改变。
- 6. 治疗师要跟随儿童的步伐,而非尝试以任何形式指导儿童的行动或对话。
- 7. 治疗师不用催促治疗的过程,游戏治疗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 8. 治疗师只在儿童需要学习在关系上负上应有责任或面对现实环境的需要时才设下限制。
起源及发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参考文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 Axline, V.M., (1969). Play therapy.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ISBN 0-345-30335-0
外部连结[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Play Therapy United Kingdom - About Play Therapy
-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Play Therapy - What is Play Therapy
- Association for Play Therapy (USA) - About Play Therapy
- Play Therapy Northern Territory (Australia) - What is Play Therapy?
- 台湾游戏治疗学会 - 游戏治疗是什么 ?
- 游戏辅导室
- 日本游戏疗法学会
- 模板:Zh财团法人吕旭立纪念文教基金会附设心径咨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