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菌性口炎

来自医学百科

球菌性口炎  

疾病别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球菌膜性口炎  

疾病概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球菌性口炎(膜性口炎)是由几种球菌引起的口腔粘膜急性炎症,以形成假膜病损为特点故而得名,又称为假膜性口炎、球菌性口炎。

病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所引起的球菌性感染。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细菌生长活跃或感染毒力增加而发病。一般为混合感染。有时是其他口腔粘膜病继发感染

症状

多见于婴幼儿,发病急速、体温升高、疼痛明显,影响说话、进食。小儿可有哭闹、烦躁、拒食、流涎等现象。首先是粘膜发生大片充血水肿,以后出现浅层糜烂,表现复盖有黄色假膜,此膜光滑,较为致密,微高出粘膜表面,界线清楚,用棉花颇易拭去。周围粘膜充血明显。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治疗:

1.选用抗菌药物(头孢噻啶,先锋霉素Ⅴ氧氟沙星,甲哨唑),必要时可进行细菌培养并作药敏试验

2.注意全身情况,必要时需补液并补充足量的维生素

3.加强口腔卫生,可用2%四环素液涂布或0.2%洗必太液漱口。贴口腔药膜,敷中药溃疡散等。

4.饭前用1%普鲁卡因液含漱以减轻疼痛。  

疾病分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口腔科  

症状体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病缓急,自觉症状,有发热咽痛腹泻等全身症状。  

诊断检查[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询问起病缓急,自觉症状,有无发热、咽痛、腹泻等全身症状。

2.检查口腔粘膜糜烂的部位、范围、形状,假膜色泽及其厚薄,能否撕脱及底部情况。并检查区域淋巴结有无肿大压痛。

3.检验血、尿常规。必要时作涂片镜检或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治疗方案[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在药敏试验后,可选用有效药物,并给以大量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病情较重、进食困难者应补液。

2.清洁口腔,4/d,局部可用0.2%洗必泰液等清洗和含漱,并贴抗生素药膜或涂2.5%金霉素甘油,剧痛者可含漱1%普鲁卡因溶液。或涂布1%达克罗宁

3.中医辨证施治。治以清热解毒滋阴降火,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  

安全提示[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慎用药物。对于安眠药、磺胺药青霉素阿斯匹林安替比林去痛片等药物要慎用,以防药物过敏性口炎的发生。

2、要保持口腔卫生。早晚刷牙,刷毛需软,饭后漱口,清除牙面上的食物残渣及细菌等致病因素,同时,刷牙漱口可以起到按摩牙龈,促进牙龈血液循环,提高组织抗病能力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接受化学药物治疗及放射治疗者,或是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应当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3、要做到定期口腔检查。口腔疾病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通过定期检查可以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发现坏齿及时修补,防止形成残根、残冠,已有残根、残冠者应及时拔除,这样就可减少口腔粘膜的损伤,从而减少继发感染的机会;

4、要纠正不良习惯。避免吃过热、过烫及热的粘性食物,防止粘膜烫伤后感染。

5、平时要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