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胸鼠
黄胸鼠的概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学名:Rattus flavipectus (Milme—Edwards)
中文名:黄胸鼠
别名:黄腹鼠、长尾鼠。
类属:啮齿目,鼠科。
分类:家栖和野栖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西藏东南部和秦岭、篙山一带往南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南各省及其沿海地区,江苏、淮河以南和山东鲁南等地区也有发现。
食物:偏食植物性食物如萝卜等蔬菜和谷子、山芋粉、馒头、饼干、面粉、肉类等。
黄胸鼠的形态特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体形中等,比褐家鼠纤细,体长135~210毫米;尾和脚也较纤细,大部分的尾长超过体长,后足长小于35毫米;耳大而簿,向前折可遮住眼部。雌鼠乳头5对,胸部2对,鼠鼷部3对。背毛棕褐色或黄褐色,背中部颜色较体侧深。头部棕黑色,比体毛稍深。腹面呈灰黄色,胸部毛色更黄。重要的识别特征是前足背面中央有一棕褐色斑,周围灰白色。尾的上部呈棕褐色,鳞片发达构成环状。幼鼠毛色较成年鼠深。
黄胸鼠的生活习性[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黄胸鼠是我国的主要家栖鼠种之一,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野外也有栖居,但除西南及华南的部分地区外,一般数量较少。行动敏捷,攀缘能力极强,建筑物的上层,屋顶、瓦椤、墙头夹缝及天花板上面常是其隐蔽和活动的场所。夜晚黄胸鼠会下到地面取食和寻找水源,在黄胸鼠密度较高的地方,能在建筑物上看到其上下爬行留下的痕迹。多在夜晚活动,以黄昏和清晨最活跃。有季节性迁移习性,每年春秋两季作物成熟时,迁至田间活动。栖息在农田的黄胸鼠洞穴简单,窝巢内垫有草叶、果壳、棉絮、破布等。大型交通工具如火车、轮船上常可发现其踪迹,危害严重。
黄胸鼠食性杂,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偏好于含水分较多的食物,有时也吃动物性食物,甚至咬伤家禽。南方全年均可繁殖,全年可繁殖3~4窝,在北方冬天停止繁殖。平均胎仔数4~9只。最多可达17只。
该鼠洞穴较简单,洞径4-6cm,洞口内壁光滑,出口多。喜昼夜活动,夜间活动频繁,尤以晨、昏活跃。在农区有季节性迁移现象。多与大家鼠混居。黄胸鼠在建筑物上层,褐家鼠在下层。该鼠一年四季均可繁殖,7—8月是繁殖高峰,年繁殖3-4次,每胎6-8仔,别多达16仔,幼鼠出生3个月达性成熟,寿命长达3年。
同小家鼠有明显的相斥现象,两者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常常是胜利者居住,失败者被排斥,数量很少。
黄胸鼠的危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黄胸鼠食性杂,喜食植物性及含水较多的食物,吃人类的食物,也吃小动物,有的咬食瓜类作物花托、果肉,主要栖息在室内,靠近村庄田块易受害,为害程度不亚于褐家鼠。还咬坏衣物、家具和器具,咬坏电线,甚至引发火灾。
黄胸鼠的防治方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防治方法可采用防鼠与杀灭相结合的措施。
1.防鼠:主要在房舍内进行,如堵塞鼠洞,使其无藏身之所;妥善保存粮食,断绝鼠粮,可抑制鼠类的生存繁殖;搞好环境卫生,整理阴暗角落特别时杂物堆、畜舍和阴沟;改变房屋的结构或修建防鼠实施,阻止其进入房屋的上层等等,可降低其种群数量。
2.灭鼠:化学防治以抗凝血灭鼠剂为主,但黄胸鼠的耐药性比褐家鼠高,容易漏灭,因此在黄胸鼠密度比较高的地区,应相对提高药量。同时,黄胸鼠的新物回避反应及其栖息特性,决定在使用毒饵灭鼠时,应延长投饵时间和高层投饵。在火车、轮船上可用熏蒸灭鼠。
(1)毒饵法:下述毒饵可于傍晚撤田鼠或家鼠活动地方进行毒杀。
①5%磷化锌毒饵:用5kg玉米或豆类粉碎为4-6块,用500g稀面汤拌混,再加入5%磷化锌拌匀即成;
②敌鼠钠盐毒饵:用0.05%敌鼠钠盐1g与2kg米饭或玉米面拌匀即成;
③灭鼠眯毒饵:用1份灭鼠眯粉50g与19份饵料:玉米渣55g或面粉350g、粗糖50g混合拌匀;
④中草药毒饵:用马前子20个炒热油炸后晾干研细,掺入1碗炒面、食用油100g,加入适量水拌匀,制成豆粒大小药丸即成。
(2)堵洞法:用玉米轴或秆沾磷化锌毒糊,堵塞鼠洞。毒糊用磷化锌12%、白面13%、水75%,先把油、盐、葱爆炒发香后,把水倒进去煮开,再用少量水把面粉调成稀面糊倒入锅里熬成浆糊,待冷却后再放入磷化锌,充分搅拌均匀即成。
(3)毒液法:把灭鼠药用30—40倍水稀释后,放在缺水的地方,引诱害鼠饮食而灭鼠。
(4)熏蒸法:把氯化苦3-5ml,用注射器注入棉花团或草团里,将药团塞入鼠洞,洞口盖上土;也可用磷化铝2-3片投入鼠洞中,防效优异。
(5)烟雾炮法:点燃灭鼠专用烟雾炮后,待放出大量烟雾时,投入有效鼠洞15—17cm深处,再用泥土堵塞洞口,经5一10分钟老鼠即可被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