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残膜

来自医学百科

瞳孔残膜又称永存瞳孔膜,被列入血管系统发育异常之范围中,临床极为多见。胚胎6个半月,中央血管弓消失,其他血管弓及并存的中胚叶组 织,于7—9个月消失。如以上正常萎缩吸收失常,将导致瞳孔残膜遗留。瞳孔残残膜本身无色素,其色素乃生后继发的。  

诊断要点[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残膜与虹膜连接

2.虹膜瞳孔板增厚:虹膜小环区组织延展跨越瞳孔缘,在虹膜前面编织如网。或者增厚的虹膜瞳孔板没入肥厚的虹膜基质,环绕瞳孔,形成另一层次,似在正常瞳孔之上,又有另一瞳孔,但不能收缩。

3.残膜附着于晶体表面

4.残膜粘着于角膜  

治疗[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一般无需治疗,残膜遮盖瞳孔严重影响视力者,可作残膜切除或激光光切治疗。  

疾病别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永存瞳孔膜  

疾病分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眼科  

疾病描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瞳孔残膜为胚胎时期晶状体表面的血管膜吸收不全的残迹。  

症状体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有丝状和膜状两种,一般一端始于虹膜小环,另一端附着在对侧的虹膜小环外,或附着于晶状体前囊。  

疾病病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多与早期胚眼的发育过程中胚裂闭合不全有关。  

诊断检查[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根据临床即可诊断。  

治疗方案[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通常不影响视力和瞳孔活动,不需要治疗。但对于影响视力的厚瞳孔残膜,可行手术或激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