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风湿热的3/4病例有关节炎。以大关节红、肿、热、痛的主要表现,呈游走性,反复发作,但不遗留关节强直和畸形。该病是与A族乙型链球菌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首次发病多在儿童和青少年,彻底清除链球菌感染是治疗和预防复发的关键,抗风湿治疗效果好。
临床表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发病前1-3周,约半数病人先有咽峡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史; 2.发热、乏力、出汗、面色苍白、烦躁等; 3.游走性的多关节炎,以大关节为主,局部呈红、肿、热、痛表现;炎症消退后关节正常; 4.还可以有心脏炎等风湿热的其他表现。
诊断依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具有风湿热的两项主要表现,或一项主要表现加两项次要表现。有发热、乏力、出汗、面色苍白、烦躁等; 2.游走性的多关节炎,以大关节红、肿、热、痛为表现,炎症消退后关节正常; 3. 链球菌感染的征象。
治疗原则[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根治链球菌感染; 2.抗风湿; 3.预防复发。
用药原则[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根除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疗程应足够,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治疗; 2.抗风湿治疗首选阿斯匹林,用量和疗程应足够,若疗效欠佳时可选用其他抗风湿治疗药物,或者与激素(如强的松)合用治疗; 3.预防复发首选长效青霉素,预防用药至成年,若青霉素过敏者或者长效青霉素无药,可改用红霉素或者磺胺嘧啶。
辅助检查[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血常规 ,血沉,ASO,C反应蛋白等作为常规辅检。 2.诊断需要与结核性、化脓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相鉴别时,应进一步检查ANA谱,ANCA,RF,以及抗磷脂抗体。
疗效评价[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 2.好转:症状和体征改善,实验室检查未完全正常。 3.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中医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特点[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辨证论治,整体调节
中医治疗疾病的的最大特点是辨证论治,整体调节。对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病患者来说,根据病人当前的主要临床表现,首先辨别其病性,是虚实寒热,如属实证,当辨明是风痹、寒痹、热痹、抑或湿痹?如体质偏虚,当判断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肝肾亏虚,抑或脾肾亏虚?继而综合辨证,整体调节。如外有风寒湿邪阻滞经络关节,内有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见腰膝冷痛、关节肌肉重着麻木、腿足屈伸不利等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寒滞经脉见四肢关节冷痛、面色少华者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阴虚夹湿热者,用左归饮合四妙散;阳虚夹寒湿者,用金匮肾气丸加味等等。疗效好的中成药有(如:哈佛金骨肽胶囊、大活络丸、小活络丸、正清风痛宁)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的治疗方法,既抓住疾病的本质,又重视疾病的表象,注重标本同治,邪正兼顾,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 能迅速减轻症状,有效减缓疾病进程
许多患者早期阶段可能局限于关节疼痛、腰痛、身痛等几个症状,化验指标正常或轻度异常,没达到某些风湿病的诊断标准,西药选择治疗有困难时,可选择中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病人痛苦。已确诊的慢性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可根据病情采取以中医药辨证论治为主的治疗原则,分别采用疏风祛湿、温经散寒、温寒祛湿、清热凉血、活血通络、补肾壮骨等不同治疗方法。或散风寒于外,或清热除湿于内,或活血以祛瘀,或温经以通络,邪去络通,“通则不痛”,故能迅速减轻患者痛苦。研究表明,临床常用祛风除湿类中药,大多具有与西药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同样的抗炎镇痛作用,其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之力虽稍逊于西药,但副作用很少,临床可结合辨证酌情选用。若属寒者,可选用桂枝、麻黄、乌头、附子、羌活、独活、细辛等;属热者,可选用忍冬藤、青风藤、海桐皮、秦艽、牛膝、黄柏、丹皮等;属瘀者,可选用桃仁、红花、乳香、三七、丹参、蒲黄、血竭;属虚者,可选用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鸡血藤、淫羊藿、巴戟天、杜仲、骨碎补、肉苁蓉等。
中药还能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能有效地缓解病情,改善体质,减少激素撤减过程中复发的危险性,减少发作次数和发作严重程度,从而能有效地减缓甚至阻止疾病的进程。
3. 能弥补西药不足,并减轻其毒副作用
但请注意:风湿与类风湿、红斑狼疮不同,后者是自身免疫病,治疗手段与风湿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