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淋巴管瘤

来自医学百科

病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淋巴管发育畸形

2.先天性,生长缓慢的肿块,常有继发感染史。  

临床表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一、毛细管

1.皮肤或粘膜上有小的圆形囊性结节状或点状病损,外观呈“蛙卵”状。

2.无色、柔软、边界不清,无压缩性。

二、海绵型

肿物状似海绵,表现为受侵组织的肥大畸形,如巨舌巨唇等。

三、囊状水瘤 多位于颈部锁骨之上,柔软有波动,皮肤色泽正常,体位移动试验阴性。  

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瘤体外观特征(巨舌、巨唇、“蛙卵”状等)。

2.深部之淋巴管瘤为柔软包块,无压痛,无压缩性,穿刺能吸出淡黄色液体。

3.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检查化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对于毛细管型和海绵型诊断较易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于囊状水瘤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B”和“C”。  

鉴别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应与鳃裂囊肿相鉴别

1.囊状水瘤常见于婴幼儿,肿块较鳃裂囊肿要大,穿刺物为透明、淡黄色水样液体,此特点可与鳃裂囊肿相鉴别。

2.海绵状血管瘤发生于颈侧区的海绵状血管瘤有时易与鳃裂囊肿混淆,浅表位置者表面皮肤呈蓝色,位置深在者无色泽变化,但血管瘤多有压缩性,或可扪及静脉结石,低头时肿瘤增大等特点。穿刺为血液,此为最重要的鉴别点。  

并发症[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毛细血管型淋巴管瘤侵犯唇与舌时可引起巨唇和巨舌症,但局部无色泽改变。

海绵状淋巴管瘤常合并管型淋巴管瘤及巨舌,可引起颌骨畸形开合、反合、牙齿移位、咬合紊乱等。  

预防[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本病系先天性,生长缓慢的肿块,常有继发感染史。故孕妇妊娠期注意防止有害因素影响。患者避免感染加重病情。  

治疗[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手术治疗为主。

2.可辅助使用低温、镭射等治疗手段。

淋巴管瘤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外科技术切除,对范围较大的肿瘤可分期切除,海绵状淋巴管瘤可用奎宁乌拉坦注射,毛细管型对低温或镭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还不够理想,囊状水瘤宜争取早期手术,颈部囊状水瘤由于胚胎发育关系常包绕颈部重要血管神经,术前应在思想上、技术上作好准备。  

治愈标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治愈:肿瘤全部切除,外形及功能明显改善。

2.好转:部分切除肿瘤,外形及功能有所改善。

3.未愈:未行手术治疗,外形及功能无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