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性运动障碍
疾病分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疾病别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迟发性多动症
疾病概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
通常在长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表现舌、唇、口和躯干的异常不自主的缓慢不规则运动,或舞蹈性手足徐动症样运动。以口周运动障碍最常见,包括转舌及伸舌运动、颌部咀嚼运动及撅嘴等。
迟发性运动障碍是由于长期服用较大剂量抗精神病药引起一组肌群不自主的节律性重复运动。发生率因药物种类、剂量、服药期和个体差异而不同。停用抗精神病药可使迟发性运动障碍更为明显,而加大抗精神病药量可使迟发性运动障碍暂时减轻。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某一肌群的不自主的节律性重复运动。常见的有:
(1)口-舌-颊三联症:
(2)肢体不自主的重复运动或抽动:
(3)躯干肌运动不协调:
(4)其它:可累及身体任一肌群。迟发性运动障碍多为不可逆性损害,而且治疗较为困难,预防它的发生十分重要;为此,不宜长期大剂量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
疾病描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迟发性运动障碍又称迟发性多动症,常见于长期(1年以上)系统抗精神病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减量或停服后最易发生,发病风险似乎随年龄增加。由Crane(1968)首先报道。
症状体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本病以异常的舞蹈-手足不自主运动为特征,在服用致病药物数月或数年后起病,通常成年人面部和口周最显著,儿童以肢体更明显。本病与Huntington病及特发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难以鉴别,除非获知病人曾有用药史。
疾病病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可能与基底节GABA神经元功能受损有关,因用抗精神病药长期治疗后动物GABA及其合成酶谷胺酸羧酶在基底节中被耗竭,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CSF中GABA水平下降。
治疗方案[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本病重在预防,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应有明确适应证,长期用药应进行监测,采用周期性药物假日可暴露最初的运动障碍,逐渐停药可使病情缓解。
2、本病治疗困难,儿童和年轻患者有时可自发缓解。须逐渐停服抗精神病药物,服用单胺类神经递质耗竭剂如利血平0.25mg,逐渐增至2-4mg/d,或丁苯喹嗪12.5mg,逐渐增至200mg/d。卡马西平、巴氯芬、锂剂、氯硝西泮和阿普唑仑等可能对个别病例有用。需继续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可用氯氮平、利哌酮、奥氮平、喹迪平等代经典抗精神病药。多巴胺能受体拮抗剂如氟哌啶醇和酚噻嗪类可抑制这种异常动作,但可加重潜在疾病,因此不推荐应用。
用药安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此病多发生于老年,特别是女性,尤其以老年伴有脑器质性病变者较多,且往往症状较重,恢复也较慢,情感障碍者也易发生。各种抗精神病药均可引起,而以氟奋乃静、三氟拉嗪和氟哌叮醇等含氟元素的抗精神病药更为常见,大多服用抗精神病药1~2年以上,出现时间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3年。
1、尽可能缓慢加药,尽量避免长期或大剂量应用抗精神病药;
2、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的联合应用;
3、尽量少用或不用抗帕金森症的药物;停用或更换抗精神病药时,应逐渐减量,而不要骤然停药;
4、年老体弱或伴有脑器质性病变者,应给予最低剂量;非必要时不用或少用抗胆碱能药;
5、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旦出现症状应将抗精神病药减量或换用其它药,必要时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