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马射线
γ射线(γ-ray),伽马射线,波长短于 0.2纳米的电磁波。1900年由法国科学家P.V.维拉德(Paul Ulrich Villard)发现,将含镭的氯化钡通过阴极射线,从照片记录上看到辐射穿过0.2毫米的铅箔,拉塞福称这一贯穿力非常强的辐射为γ射线,是继α、β射线后发现的第三种原子核射线。
γ射线在医疗上可用以治疗肿瘤,在工业上可对零件进行探伤。
由放射性同位素如60Co或137Cs产生。是一种高能电磁波,波长很短(0.001-0.0001nm),穿透力强,射程远,一次可照射很多材料,而且剂量比较均匀,危险性大,必须屏蔽(几个cm的铅板或几米厚的混凝土墙)。
γ射线是原子衰变裂解时放出的射线之一。此种电磁波波长很短,穿透力很强,又携带高能量,容易造成生物体细胞内的DNA断裂进而引起细胞突变、造血功能缺失、癌症等疾病。但是它可以杀死细胞,因此也可以作杀死癌细胞,以作医疗之用。
γ射线是由核内能级发生跃迁时而发射的。核内能级间距大,故发射γ光子能量大,一般大于10-3MeV。在核反应或其他粒子反应中也会发射γ光子。此时γ光子能量往往更大。
对于长波的γ射线,可以利用晶体衍射法测定其波长。对高能光子,由于其波长远小于点阵间距,更好的方法是测量γ光子的能量以确定其波长。这时可以利用γ光子的光电效应,通过光电子的能量来测定γ光子的能量。当γ光子能量大于1.02MeV时,也可用γ射线产生的电子偶的能量来反推出γ光子能量。γ射线强度的测定可以采取与X 射线类似的方法。
放射物和辐射病专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主条目: 辐射
放射线 从原子核中放射出来的有穿透性的粒子束。最常见的有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伦琴射线) 等
辐射强度单位是贝可勒尔(becquerel)简称贝可。比活度指放射源的放射性活度与其质量之比。
辐射相关症状和疾病:
环境问题: 放射性废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