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第一医院

来自医学百科

保定市第一医院信息概要:

保定市第一医院地址[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区百花东路966号。


保定市第一医院概况[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保定市第一医院位于市中心花园街89号,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占地面积30562平方米,建筑面62758平方米,固定资产1.8亿余元。全院职工927人,其中,在职职工723人。医院编制床位650张,临床专业科室24个,医技科室11个,普通门诊12个,专病门诊20个。

该院始建于1904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院。在长期医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教学、科研经验,对急、危、重病的诊断治疗有独到之处。特别是近年来,医院重视科学管理,坚持科技兴院。院党委一班人精诚团结,创新务实,坚持探索“人性化”医院。

在全市卫生系统率先开展了住院病人整体护理,安装了门诊导诊、住院咨询触摸屏,建立了医院服务网站,组建了医院局域网,全院实行微机化管理。使患者明明白白看病,轻轻松松就诊。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为加快人才培养,增强医院发展后劲,医院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特殊政策。不但培养了一批研究生,每年还选送数十名德才兼备、学有专长的技术骨干,到国外或国内著名医院进修深造,进行学术交流。同时,选拔能力强水平高的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目前医院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5人。其中,正高职16人,副高职89人,中级职称258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2人。

医院多次获得省市级先进集体和省级文明服务三星级单位 称号,教育厅被评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国家级爱 婴医院,被省卫生厅、省教委批准为承德医学院和省职工 医学院教学医院。多人被评为先进个人:副院长陈贵良被 授予省医学科技管理先进个人、省继续医学教育先进工作 者称号,荣立市三等功一次,获市政府嘉奖一次。外二科主任刘锁利当选“保定市十大优秀青年”。王春生、陈宝玲、孙鲁华等同志先后被评为保定市拔尖人才、保定市技术学科带头人和保定市跨世纪人才。孙素改、张惠敏获得 保定市优秀护士荣誉称号。 医院设备精良,拥有核磁共振MRI)、螺旋CT、ECT、美 国惠普高档彩超、血液透析机、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系统、 动态心电监测仪、心脏遥控运动平板仪、多参数心电监护 系统、进口麻醉机、日本东芝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多导生理记录仪、全自动大生化分析系统、大型高压氧舱 等,万元以上高精尖设备百余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 了有效的保证。

保定市第一医院介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Bkq8m.jpg

保定市第一医院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古老医院。百年来,它经历了满清政府、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饱经沧桑。新中国成立以后,百端待举,百废待兴,这所医院完全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自办的医院。

1886年,美国长老会派传教士罗著志、候德祚(女)、路崇德、辛格思等来保定,在北关张庄村东购地30亩,建立医院和教堂。他们广纳教徒,舍粥放帐,设堂布施,宣传宿命,行医办院,以此输送精神鸦片

1900年,爆发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运动高潮时,将北关的教堂和医院----八座二层楼焚毁,罗著志、候德祚(女)、辛格思等同时被杀,路崇德因未在保定,免于死。

1900年10月,英、法、德、意四国联军,由路崇德充当翻译,占领了保定,当时保定商会十三行为保留城垣,贿请路崇德及侵略军,路则依据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在侵略军的支持下,开始了传教和办“慈善”事业等活动。路崇德成为被清政府授予“四品顶戴”的文职官员,于1904年用“庚子”赔款在保定西关薛刘营南侧购地96亩,建成教会医院。设有教堂、住宅二层楼八座,设有两所医院,一所为男部,称思罗医院,由美军医官陆长乐任院长;一所为女部,称思候医院,由美国人慕大夫担任院长。

1914年,医院创办护士学校,学制三年,1945年停办,前后历经30余年,从该校毕业的护士共计170人,为医院护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建院初期规模较小,仅有三层楼一座,另配置附设房间,设病床30张,医护人员十几名,设备简陋,服务对象除外国人外,多为社会名流和达官贵人。

1920年,由冯玉祥、吴佩孚捐助大洋三万元,建中间楼一座,床位增至60张,并增设手术室。病房分、二、三等,医院承担了直接救护伤兵的任务。

1936年,思罗和思候两院合并,更名为保定福音医院,由美国人柯维廉担任院长。

1936年秋,柯维廉回美国进修。经长老会同意,任命王久德为福音医院院长,在主楼两侧兴建二层副楼一座,楼下设门诊,楼上为医技科室和办公室,床位增至120张,并设肺痨科和肺疗室,医务人员30余人,X光机一台。

1937年“七。七”事变后,柯维廉从美国归来,继任院长。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对日宣战。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当天早晨,日本兵包围并占据了医院,由霜一男担任院长,改名“同仁”医院,由日本宣抚班医院和福音医院医护人员组成,共40余人。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医院仍复名为福音医院,柯维廉返回医院当院长。1950年,柯维廉回国,政府任命王久德为院长。

1951年4月,在河北省人民政府卫生厅领导下,改组了医院董事会,同年4月23日选举了正副董事长和常务董事,王久德为董事长。1951年8月1日正式改称为河北省保定市福音医院。

1952年7月20日,河北省卫生厅接管了医院,并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隶属于省政府卫生厅领导,建立健全了党、团、工会组织,设床位120张,工作人员80余人。1953年4月15日,更名为河北省第二人民医院。

1954年6月10日,经河北省政府、省长林铁批准,改为保定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由徐校卿代职。

1959年7月,因医院原来的大部分医务人员、设备调往北关另建医院,从康复医院调入120名医务、行政、后勤人员和设备充实该院,院长张志诚。设床位150张,职工160人,设内科外科、联合科(五官科)、妇产科以及院办室、总务科。

1961年6月,院长张志诚病故,高子彭任院长,1963年至1969年,由杨登云主任党总支书记,院长暂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在错误路线指引下,医院职工卷入派性斗争,正常的工作秩序和规章制度遭到破坏,曾一度成为无政府状态,业务工作受到很大冲击和影响。

1969年,军代表进驻医院,成立了新的领导班子----保定市第一医院革命委员会,军代表孟光道任革委会主任。1974年11月,赵振军任医院党总支书记,革委会主任。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医院的发展、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经过拨乱反正,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理顺各项规章制度,医院实行了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院长分工负责制。全院职工团结协作,遵照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进行了改革的偿试,使医院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1978年8月张昌宗任医院院长,1979年11月,市委组织部任命刘驿为医院党总支书记。

1984年12月28日,王世奎任院长。崔文茹任党委书记。医院在各级政府的关怀支持下,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了院长负责制,中层干部聘任制,同时努力开拓进取,抢抓机遇,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医疗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使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两个效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86年9月,王世奎调任卫生局局长,安国兴任院长,实行了院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了各科任务目标、效益指标,推行了目标任务、精神文明双百分考评责任制,理顺了党政工团关系。

1990年4月3日卫生局党委下发了关于崔启民、勾振堂等六位同志任职的通知,4月6日,保定市副市长赵燕、市卫生局局长王世奎等到市一医院宣布了新领导班子,新班子由党委书记崔启民,院长勾振堂,副院长郝玉增、陈贵良、靳传义,纪检书记卞国祥组成。4月7日,领导班子进行了分工,同日,颁布了《中共保定市第一医院委员会关于进行四项整顿的决定》,即整顿思想作风,整顿工作秩序,整顿服务态度,整顿卫生环境。4月9日,颁布了《中共保定市第一医院委员会关于加强党委思想作风建设的八项规定》。4月19日----24日,医院举办了全面质量管理培训班,由市卫生局医政科长授课,参加人员:院领导,中层干部和机关职能科室人员。

新班子成立后,大张旗鼓地进行了整顿,狠抓了医疗服务质量,在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狠下功夫,医院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1992年2月,勾振堂调任卫生局副局长。5月9日,卫生局长王世奎、纪检书记李兰亭来院宣布:郝玉增任市一医院院长,勾振堂兼任市一院名誉院长。同年8月,增派刘兴武任市一院副院长,徐玉华任党委副书记。1994年6月,党委书记崔启民病逝,同年11月,张怀明调任市一医院党委书记,徐玉华调市二院任党委书记,1998年6月卫生局任命柯典斌为工会主席。1998年12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市一医院归属市委直接领导,党委成员为:张怀明、郝玉增、陈贵良、柯典斌。 2001年3月组织部任命齐峰为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2003年3月党委书记张怀明调离,2003年11月,组织部任命田瑛为医院副院长。

从1990年到2003年的十几年,是保定市第一医院大发展大建设的十几年,是市一院再展宏图、重造辉煌的十几年。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保定市第一医院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这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古老医院重新焕发了青春。

从仅有500mAX光机等中小型设备到拥有核磁共振、螺旋CT、ECT、碎石机等大型先进设备,从低矮的旧门诊小楼到宽敞明亮的新门诊大楼,从从住院部南北南院分设到十七层住院大楼的落成,从仅能完成一般手术到能够开展肾移植心脏瓣膜置换等先进技术项目,从1990年仅有几名副主任医师到拥有副高职以上人员87名,从年收入544万元到年收入6500余万元,从固定资产486万元到1.8亿元……几多精英,艰苦奋斗,市一院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激烈的医疗行业竞争中,经历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刷洗礼,经历了抗击非曲的严峻考验,已经发展成为在全市举足轻重的综合性医院,为保定人民的健康,为保定卫生事业的腾飞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学管理日臻完善。1990年4月以后,医院进一步理顺、完善了院长负责制,在全院继续推行了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1991年,进一步充实了双百分考评内容,制定了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各职能科室考评细则,建立了考评委员会,1993年结合实施医院分级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并装订成册,人手一份,成为医院进行科学管理的依据。同时,建立、健全了院务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并制定了各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进一步理顺了党、政、工、团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医德医风建设,聘请了社会监督员,强化了内约外监机制。这些措施,保证了医院各项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使医院管理逐步走上了科学化、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1994年11月,医院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国家二级甲等医院的评审验收,并被评为国家级爱婴医院,1998年被评为省“三星级”医院。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医院和先进单位。

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院设门诊部和住院部。门诊部充分体现了综合医院的特点,设29个临床专科、专家门诊。放射、化验、核磁、CT、ECT、高压氧、同位素、碎石机、彩超数字减影等功能检测、诊断、治疗方法先进齐全。住院部现开放床位618张,年住院病人万余名。设十五个病区,24个临床专业,十几年来,医院按照医教研全面发展的原则,按照人才培养与设备引进,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三基”训练与专科训练,在职继续教育与外出进修深造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促进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医学理论和技术水平的同步提高,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其中很多人能够独挡一面,成为医教研技术骨干,不少技术精英成为保定市医学领域各学科带头人,为保定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这期间,本着求新、求精、求发展的原则,努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肾内科神经内、外科耳鼻喉科相继被评为市级重点学科,1998年,在神经内、外科被评为市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成立了神经系统疾病诊治中心,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与此同时,于1997年、1998年相继成立了眼、耳、口腔中心,进行了“抓大放小”的有益偿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功地开展了心脏瓣膜置换术,肾脏移植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心导管检查诊断、治疗技术,人工血管搭桥术,各项介入治疗技术,PRK治疗近视眼等新技术、新项目百余项。51项科研项目通过了省、市级科研成果鉴定,600余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1991年,被省教委、省卫生厅批准为承德医学院教学医院,1999年,又被批准为河北省职工医学院教学医院,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被两所医学院校聘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年均接收承德医学院、河北职工医学院、保定卫校等大中专医学院校实习生120余名。

医疗设备更新加快。进入九十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医院在大力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十分重视医疗设备的更新。1992年,引进了具有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核磁共振、高压氧舱,1993年至1995年引进了彩超、CT、人工肾及水处理系统,全功能呼吸麻醉机、心脏手术生命监护仪心脏起搏器程控仪,多功能同位素肾图扫描仪,1200mA大型摇控电视屏幕X光机及快速洗片装置等,1996年建立了病房集中供氧、急救传呼系统,1997年引进了激光治疗近视眼等全套设备,1998年、1999年又引进了ECT、碎石机、颅脑立体定位仪、血滤透析机等先进大型医疗设备,2000年又引进了东芝2000Am数字减影机。医疗设备总价值达4170万元。

医德医风不断好转。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九十年代以来,医院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党政工团密切配合,院、科两级齐抓共管。通过建立医德档案,使爱院、爱岗、爱患者成为全院职工的行为准则。通过把医德医风的内容具体化、条文化,写进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使医德、医风有章可循,按月考核兑现奖惩。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监督制约机制,如实行开门办医,聘请院外监督员,佩戴胸卡上岗,明码标价,职能科室主任轮流值班制,设立医德医风监督台和举报箱、举报电话,召开工休座谈会,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制定廉洁行医制度和严禁收取患者“红包”等有关规定。同时,实行病人选医生,病人费用一日清单,这些措施,对沟通医患关系,对医德医风的不断好转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经济实力明显加强。医院要发展,经济是基础,成为院领导和全院职工的共识。为保持经济实力持续增长,医院自1991年完善双百分考评责任制,对各科任务指标、效益指标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当月奖金挂钩以后,又于94年借工资改革的东风,制定了《保定市第一医院关于改革内部分配机制的暂行方案》,该方案将在职职工工资中津贴部分的75%和原奖金冲销后的保留部分与职工的实际情况、科室的实际经济效益挂钩,在考核的基础上,贯彻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按工作数量和质量计发。该方案自94年8月份开始试行,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革的不断完善、深化又进行了多次测算调整,使其日臻完善、合理。实践证明,内部分配机制是一条自我补偿,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改革之路,它不仅使医院的经济效益逐年提高,而且为各级领导所赞同,成为市卫生系统学习和借鉴的样板。

医院布局日趋合理。保定市第一医院占地面积狭小,医疗用房紧张,职工居住情况更是落后,增加医疗用房,扩展医院面积成为几代人的梦想。经过几年努力,1992年2月,门诊楼竣工投入使用;1994年住院楼部分科室和内四科病房装修改造完成;1995年,住院部大楼外装修和内部装修改造全部完成,同年,“西大坑”平房改造完毕,三座职工宿舍楼拔地而起。1997年,医院抓住住院楼南面居民平房区改造的机遇,经多方考察论证,并报市卫生局批准,自筹资金586万元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了8亩土地,使几代人扩展医院规模,增加医院面积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8月,被列入保定市“为民办十大实事”之一的新住院大数破土动工;至2003年年底,一期工程基本完工,装修进入收尾阶段,为保证2004年季度搬迁奠定了基础。十七层住院大楼的建设实行“阳光工程”节约资金356万元。医院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除完成上述工程外,还逐步完成了急诊部、内三科、同位素、外四科、美容科、三楼会议厅、神经疾病诊治中心、门诊四楼以上职能科室的改造、装修任务。经过努力,医院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医院占地面积从原来的25468平方米,增加到30562平方米,建筑面积发展到41101平方米。医院布局更加合理,医院环境更加优美。

九十年代以来,医院抢抓机遇,自加压力,迎接挑战,负重前进,使医院的科学管理水平,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取得了今人瞩目的成绩,今后,医院将立足保定,面向全国,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为保定的医疗卫生事业,为保定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地址:保定市百花东路966号 电话:0312-2096555 http://dyyy1904.com

保定市第一医院的先进设备[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模拟定位机、磁共振成像机、自动生化分析仪、C型臂X光机、血透机、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系统、动态心电监测仪、运动平板仪、麻醉机、数字减影机、多导生理记录仪、高压氧舱

保定市第一医院附近的医院[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