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其它毛滴虫

来自医学百科

一、人毛滴虫

人毛滴虫[(Trichomonas hominis Daraine,1860]为寄生肠道的鞭毛虫。多见于盲肠结肠。生活史只有滋养体期,虫体呈梨形,大小为7.7×5.3µm,形如阴道毛滴虫,具前鞭毛3~5根,后鞭毛连接的波动膜较长,基染色杆的长度与虫体长度相同,后鞭后向后部游离,胞核单个,位于前端,核内散在的染色质粒,胞质内含有食物泡细菌。(图11-7)。虫体以纵二分裂法繁殖,靠鞭毛和波动膜运动,虫体活跃,具有一定抵抗力,滋养体为感染期。本虫世界性分布,以热带和亚热带较为常见。感染率各地不同,我国为0.2%~9.4%,以儿童较为常见。一般情况下无症状,主要引起腹泻,近代研究表明该虫对幼儿及儿童可单独致病,而在成人多与病原菌协同致病或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致病,可采用粪便涂片镜检滋养体或用人工培养基(Boeck及Drobhlav二氏培养基)分离虫体。人的感染由于污染食物和水经口而入,也可经蝇类机械传播。如腹泻时可使用甲硝咪唑灭滴灵),中药雷丸效果良好。

人毛滴虫


图11-7 人毛滴虫

二、口腔毛滴虫

口腔毛滴虫[Trichomonas tenax(Muller,1773)]为寄生口腔的梨形鞭毛虫,仅有滋养体期,平均长度6.5~7.5µm,前鞭毛4根,后鞭毛无游离末端,波动膜稍长于阴道毛滴虫,核单个,位于虫体前部中央,含多量染色质粒,轴柱较纤细,沿虫体末段伸出(图11-8)。以纵二分裂 法繁殖,本虫定居于牙垢龋齿的蛀穴,为口腔共栖原虫。据文献资料认为与牙龈炎牙周炎、单纯龋齿、冠周炎等有关,曾有呼吸道感染扁桃体陷窝内查见本虫报告。实验诊断可用牙龈刮拭物作生理盐水涂片镜检或作培养。滋养体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大,在室温下可生存3~6天,借飞沫或污染的食物、餐具间接传播。无需治疗,平均注意口腔卫生,虫体可被清除。

口腔毛滴虫


图11-8 口腔毛滴虫

三、脆弱双核阿米巴

脆弱双核阿米巴(Dientamoeba fragilis Jepps & Dobell,1918)为寄生盲肠、结肠的阿米巴型鞭毛虫,迄今只发现无鞭毛的滋养体期,直径为7~12µm,活体可见透明、活泼运动的伪足,通常细胞核为2个,核仁大,居中,核周无染色质粒,本虫结构及抗原特性均符合鞭毛虫的特征,故列入毛滴虫科。

本虫寄生于人体结肠粘膜的腺窝内,一般情况下不侵入组织,不引起症状,国内曾有报告可引起腹泻、恶心呕吐消化道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