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鬼门
开鬼门,治疗学名词。出《素问.汤液醪醴论》。鬼门,指汗孔。即汗法。详该条。
何为鬼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鬼(通魄)门”即指体表的汗毛孔。在宣肺发汗的过程中,即宣发肺气,通过皮毛使汗从皮肤而出。《素问》多处将针刺之穴位称为“门”,如“以开其门”、“推阖其门”、“外引其门”等,不胜枚举。故穴位为门毫无异议。鬼与玄通,皆神秘之谓,穴门所以“鬼”,“鬼”在以下几点。
1、部位不定。《素问.气穴论》云:“气穴三百”而“水穴五十七”。更何况“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其气无常处。”故缪刺取穴应根据三部九候及时定邪之所至而取穴进针,一如《离合真邪论》所云:“……(邪)行于脉中,循循然,甚至寸口中手也,时大时小,大则邪至,小则平,其行无常处,在阴在阳,不可为度,从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所以治病无常穴,得道者,才能知“鬼门”之所在。
2、深浅有度。《内经》明确指出:针刺除要根据经络走向及病位确定恰当的穴位外,还必须根据疾病部位的深浅掌握针刺的深浅。如《刺要论》云:“病有深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深浅不得,反为大贼,内伤五脏,后生大病。”《刺齐论》进一步明确指出:“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可谓生杀定于手下,入一分出一分均不能治反有误。
3、手法相别。针刺时取同一穴位进同一深度,如手不法不同,则治效迥异。《刺志论》云:“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针解篇》又云:“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可见,此时如不运用正确的泻法甚或采用补法,则仍不能起到“鬼门”的作用。
4、以时用泻。针刺泻邪实尚需顾护到真气,掌握“真邪离合”的时机,才能刺邪而不伤正,达到“开鬼门”的效果。所以《离合真邪论》云:“故其(邪)方来也,必按而止之,止而取之,无逢其冲而写之,……其往不可追……”,指出泻邪应在邪与气刚至而未盛的时候,邪气与气合而过则不可再泻。泻之则“真气脱,脱则不复,邪气复至,而病益蓄。”故曰“知其可取如发机”,应时而泻,乃刻不容缓之事。
5、治病神速。《内经》认为针刺治病,如得其要旨,位到、时到、手法到,则立能使病痊愈。《缪刺论》论针刺治疗邪客六经等病变,均方针而“立已”,如:“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刺手大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谷一臡,立闻。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立闻……”。《离合真邪论》也云:“逢而写之,其病立已。”可见只要得诊道、治道,进而得“鬼门”,病必速愈。
开鬼门定义[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开鬼门、洁净府”是中医治疗水肿病的方法。“开鬼门”即是发汗的意思。“净府”是指膀胱,“洁净府”即是利小便的意思。 中医对水肿病的治疗,需常运用“开鬼门、洁净府”的方法,使停留于体内的水分,随汗排出,或从小便排出。
杨上善《太素》将“开鬼门”注为“五神通之者也”、“洁净府”注为“心之不浊乱”,附和者极少,因而也乏有人从中深入探讨注解。时人黄毓斌[1]则因《内经》有“魄门也为五脏使”,而将“开鬼门”译为“通大便”,于文于理似都更容易让人接受,其实古人也早有这种想法,但细究起来仍不是最合理。
余闭门思考,忽有一得,认为将“鬼门”当作是人体的穴位、将净府译为脉络,则于文理似有浑然一体之感。再遍考《内经》,结合有关条文,认为吾之见解不乏依据,故斗胆另辟新义,不揣冒味,加以引证。
先文言“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后文言“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津液充廓。”结合《皮部论》“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府……”,笔者认为“其有不从毫毛而生”意指病不在皮肤,即病已深入脉络。外邪从皮毛而入于络脉,则络脉阳气运行受阻,故“五脏阳以竭也”。此“竭”字不少医家也均认为有郁闭不通之意。脉络不通,阳气闭阻,所以治疗当以“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芕,微动四肢,温衣,缪刺其处”。可见,本条文水肿的病机是邪阻脉络、阳气被郁不能疏布,治则为“去菀陈芕”,具体治法是“缪刺”。缪刺之后,则“鬼门开、净府洁”。所以,鬼门应释为缪刺之穴门,“净府”则为脉络。《脉经精微论》云:“夫脉者,血之府也。”《经脉别论》又云:“毛脉合精,气行于府。”脉络为气血之府,耐不得一丝邪气和糟粕,故为净府,当之无愧。
出处[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开鬼门、洁净府”一语出《素问•汤液醪醴论》,汉代名医张仲景,根据《内经》治水肿病的理论指导,提出了“腰以上肿当发汗,腰以下肿当利小便。”更具体地作出治肿准则,后人即遵循着这一治肿准则,审证求因,辨证施治,采用宣肺发汗、健脾制水、温肾化水等方法,治疗水肿病,收到了理想效果。
《素问.汤液醪醴论》第五条:“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津液充廓,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芕,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本条文是言水肿病的治疗。自从王冰释“开鬼门、洁净府”为“启玄府、泻膀胱”以来,后世将其作为发汗、利水治水之两大法则。而其依据不外乎张介宾注释的“鬼门,汗空也。肺主皮毛,其藏魄,阴之属也,故曰鬼门。净府,膀胱也。上无入孔,而下无出窍,滓秽所不能入,故曰净府。”如果说从字句上看将鬼门认为是汗空尚可接受,那么将净府认为是膀胱则完全有悖于事实。即便《素问.灵兰秘典论》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之句,但《六节脏象论》尚有“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所以,膀胱绝非净府。从条文前后连贯性而言,此点黄氏在“试释开鬼门”一文中已论之甚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