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

来自医学百科

知觉 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人脑对外界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它为我们对外界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在认知科学中也可看作一组程序,包括获取感官信息、理解信息、筛选信息、组织信息。

知觉研究的早期理论有赫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的无意识推理,和格式塔(gestalt)学派的完形心理学。20世纪70年代,吉布森(James Gibson)提出了一个很有影响的生态光学理论,强调环境对知觉的作用。

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知觉适应。整体性是指我们对物体整体的认识通常要快于对局部的认识。恒常性是指尽管作用于我们感官的刺激在不断的变化,我们所知觉到的物体却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稳定性。意义性是我们对事物的知觉通常是和我们赋予它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选择性是我们在观察两歧图形时常常会在不同的两个图形知觉中来回转换,这说明知觉过程中存在着竞争。知觉适应是指在刺激输入变化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能够调整知觉返回到原来的状态。

知觉如何把各个元素整合为一个整体,格式塔学派提出了几条知觉组织的规律:相邻律、相似律和共同命运原则。

现在的心理学认为知觉加工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一起作用的结果。而吉布森提出直接知觉的观点,认为环境对知觉起绝对的支配作用。

知觉的研究通常和错觉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心理学经常通过研究一种机制失效的情况来研究这种机制的规律。

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知觉与感觉通常是无法完全区分的,感觉是信息的初步加工,知觉是信息的深入加工。现在的趋势是把感觉和知觉放在一切论述,统称为感知觉。把信息加工过程分为感觉、组织、知觉与辨认三个阶段。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知觉以感觉为基础,刺激物一旦从感官所涉及的范围消失,感觉和知觉都停止了。

其次,知觉是对感觉材料的加工和解释。

最后,知觉则要借助过去的经验,知觉过程中还有思维、记忆等的参与,因而知觉对事物的反映比感觉要深入、完整。

一、知觉的含义

(一)什么是知觉

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充满了光波和声波,但那并不是我们体验世界的方式。你看到的不是光波,而是墙上的海报;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广播中的音乐。感觉只是“演出”的开始,还需要更多的东西才能使刺激变得有意义和有趣,而最重要的是你能做出有效的反应。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二)知觉的特点

知觉不同于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1.知觉是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知觉的形成离不开过去知识经验的参与。

3.语言在知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4.知觉受到诸多心理特点的影响和制约。

(三)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例如,我们看到一个三角形,它的成分是三条直线。但是,把对三条直线的感觉相加在一起,并不等于知觉到一个三角形。知觉是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我们日常看到的不是个别的光点、色调和线段。

1.感觉和知觉的相同点

感觉和知觉的相同点主要表现现在以下三个面:

(1)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2)两者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3)两者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脑的活动。

2.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感觉和知觉的相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面:

(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3.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

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和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初级阶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二、知觉中的组织过程

(一)感觉信息被组织成有意义的知觉

1.图形与背景

图形与背景又称为形基(fihure-groud),即“形”为图形,“基”为背景。图形在视野中具有明显标志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即背景。两者在知觉的性质上是不同的,图形轮廓较分明,容易定位,组织完整;背景一般不够确定,缺乏完整的结构。

图形与背景的组织是最简单的知觉组织形式,它把作用于感官的一系列感觉信息组织成从背景中凸显出来的物体或图形。图形有时被称为知觉形象或知觉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觉过程就是从背景中分离出知觉对象的过程。

人在知觉范围内对图形与背景的辨识反映了知觉的选择特性。从背景中选择图形的特征有:

(1)图形有形状,背景相对而言则没有形状。

(2)背景似乎是在在图形的背景的背后连续伸展,没有分界的轮廓线。

(3)图形具有某些物体的特征,背景看似无形的东西。

(4)图形凸显在前面,背景似乎衬托在后面。

(5)图形往往具有一定的意义,容易被记住。

2.封闭与主观轮廓

由于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是作为整体作用于人的,因此,客观事物作为一个复合刺激,其各个部分或各种属性分别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它们之间形成了某种固定联系,并在人脑中保存下来。

在知觉过程中,这种通过主观上的补充、简约、替代、改组等活动,把不完整图形知觉为完整图形的知觉组织过程称为封闭性知觉。

(二)知觉的组织原则

个体因主观经验的影响使客观刺激情境带有强烈的组织倾向。

1.接近或相邻原则

人倾向于在视野中,把在时间或空间上相邻或接近的刺激物更易知觉为整体,这是由于在知觉过程中,当刺激物之间的辨别性特征不明显时,人经常会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寻找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得合乎逻辑或有意义的知识经验。

2.相似性原则

人倾向于把在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和形式等物理属性相同或相似的刺激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按照刺激物相似特性进行组织的知觉倾向,符合知觉组织的相似性原则。

3.连续性原则

知觉的续性原则是指个体倾向于把具有彼此连续或运动方向相同的刺激物,或即使其间并无连续关系的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4.闭合原则

人具有将图形刺激中的特征聚合成形,即使其间有断缺之处,也倾向于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形状。

在实际图形中它们根本不存在,因为没有线条或轮廓将它们闭合成图形,其实是观察者在心理上将这些线条或轮廓闭合起来,产生了主观轮廓,形成了完整图形的知觉经验,体现了知觉组织的闭合原则。

5.同域原则

人倾向于将处于同一地带或同一区域的刺激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形状,这种知觉组织原则称为知觉的同域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