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肉瘤

来自医学百科
Admin讨论 | 贡献2014年3月12日 (三) 23:15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脂肪肉瘤 (liposarcoma) 是恶性软组织肉瘤中较常见的一种。 

药物疗法:局部广泛切除术;放射;化疗阿霉素ADM;顺铂DDP;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  

手术治疗是脂肪肉瘤治疗中的第一选择。局部的广泛切除,是减少复发、转移的有效措施。因为脂肪肉瘤淋巴结转移罕见,引流区淋巴结清扫多无必要。

放射治疗的意义,有文献报道粘液型脂肪肉瘤放射治疗较敏感。但总体来讲放射治疗对脂肪肉瘤不是主要治疗手段,我们多用于肿瘤边缘切除的病人,防止局部复发,对于局部能行根治性切除或广泛切除的病人,术后放疗意义不大。

化疗由于高分化脂肪肉瘤恶性度低,转移的可能性小,化疗意义不大。对于恶性度较高的类型为术后防止转移,可以行化疗。由于现在尚无对脂肪肉瘤特效的化疗药物,我们多采用联合化疗,常用的药物有阿霉素ADM、顺铂DDP、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对于发现临床转移以前的微小转移灶有治疗意义。

由于脂肪肉瘤的组织学型多,根据文献报道及我们自己的经验,高分化型及粘液型脂肪肉瘤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80%左右,多形型、圆细胞型、去分化型脂肪肉瘤预后差,5年生存率20%~50%。转移以血行转移为主,多转移到肺。  

病理改变

1.肉眼所见 一般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明确,切面一般呈黄色,灰白色,可呈分叶状,较大的可有出血坏死

2.镜下所见 主要是见到脂肪母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脂肪母细胞及成熟的脂肪细胞等。这些肿瘤性细胞,由于分化阶段不同,细胞形态也不同,其共同的特点是,各种脂肪肉瘤细胞不论分化高低,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型。

根据细胞成分的不同,脂肪肉瘤又可分为:①高分化脂肪肉瘤,也称脂肪瘤样脂肪肉瘤;②粘液型脂肪肉瘤;③圆细胞型脂肪肉瘤;④多形型脂肪肉瘤;⑤未分化型脂肪肉瘤。  

临床表现

多见于30~70岁患者,以50岁左右发病最多。男性多于女性。四肢特别是大腿、臀部好发,上肢腹膜后、头、颈块,直径3~10cm多见,后腹膜巨大者直径可达20cm以上,肿瘤常为结节状,或分叶状,质软或稍硬。  

鉴别诊断

最终要靠病理学的诊断,主要鉴别的肿瘤要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普通型和粘液型以及横纹肌肉瘤中的多形型鉴别。  

注意事项

(1)食品多样化:食谱广不仅可满足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而且还能抑制有害致癌物质。

(2) 喝含酒精的饮料一定要适量:喝酒多有损健康,口腔咽喉食管肝脏的癌与喝酒过量有关。喝酒多,同时又抽烟的患癌症的危险性更大。

(3)避免过多胆固醇的摄入:低脂肪饮食可以减少患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直肠癌的危险性。

(4)食用含有足够淀粉和纤维素的食物:应该多吃水果、蔬菜、干豆、全谷类食品、豆类及其制品。以增加淀粉和纤维素的摄入量,这样可降低结肠癌和直肠癌。

(5)保持营养的均衡,维持理想体重。避免吃过多的糖

预防措施

脂肪肉瘤是起源于原始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大腿及腹膜后,亦可见于臀部胭窝其他部位的软组织亦可偶见极少原发于肝脏。本病无有效预防措施,主要是饮食方面应清淡,少吃高油脂类食物。

诊断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肝脏原发性脂肪肉瘤肝功能受损害表现出现晚,酶学检查AFP、CEA等肿瘤标志物阴性,患者往往以右上腹疼痛就诊发现巨大肝脏后经影像学检查可以初步诊断但明确诊断尚需肝脏活组织病理检查

二、其它辅助检查方法:

1、B超检查 检查可见肝内巨大而均匀的强回声区。

2、CT检查 表现为边缘清晰的低密度区CT值小,可达-90Hu以上,是肝内肿瘤CT值最低的,注射造影剂后无增强反应。

3.MRI检查T1T2加权图像呈高信号区。

预后

根据细胞成分的不同,脂肪肉瘤又可分为:①高分化脂肪肉瘤,也称脂肪瘤样脂肪肉瘤;②粘液型脂肪肉瘤;③圆细胞型脂肪肉瘤;④多形型脂肪肉瘤;⑤未分化型脂肪肉瘤。

分化型及粘液型脂肪肉瘤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80%左右,多形型、圆细胞型、去分化型脂肪肉瘤预后差,5年生存率20%~50%。转移以血行转移为主,多转移到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