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知觉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67.26讨论2014年2月6日 (四) 00:11的版本 (以“在心理学中,视知觉是一种将到达眼睛的可见光信息解释,并利用其来计划或行动的能力。   ==视知觉的构成== 1. 视觉...”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在心理学中,视知觉是一种将到达眼睛的可见光信息解释,并利用其来计划或行动的能力。  

视知觉的构成

1. 视觉注意力 

视觉注意力包含了几个层面:(1)东西出现在眼前,能不能注意到是很重要的;(2)注意到了之后,能不能持续的注意,还是一下子就分散掉看别的东西;(3)如果眼前不止一个东西,要选择注意哪一个东西,而忽略不相关的;(4)必须同时注意两件事物以上的时候,能够妥善分配及应用。注意力的不足常是多重障碍儿、自闭孩童、智能不足孩童最常见的困扰之一。

2. 视觉记忆

把现在看到的东西和以前的经验作比较,加以分类、整合再储存在大脑中,即是所谓的视觉记忆。例如:妈妈一开始指着狗告诉小朋友这是狗狗,小朋友看到狗有四只脚的特征,日后只要看到四只脚的就会说这是狗。直到记忆累积越来越多,分类越来越细,就能进一步发展出区辨各种东西的能力。

3. 图形区辨

能认出物品之间特征的异同点,接着进行配对。例如:小朋友从经验中知道不只是狗有四只脚,猫、狮子、长颈鹿都有,会正确的区分彼此的不同。另外还包括辨认东西的颜色、质地、大小、粗细,对于形状大小、位置、环境改变,也可以认得出。例如:小朋友的杯子被东西挡住一半了,或是翻倒在桌上,虽然形状不完整,或放的位置不对了,还是认得出那是自己的杯子。

4. 视觉想象

能不用看到物品,大脑就能想象出具体的样子,比如:老师说「画一朵花」,能够听到话之后想出花的样子,最后画出正确的东西。

Warren学者在1993年提出视知觉能力是有阶层性的,并以金字塔图案呈现,由下到上有等级之分,越上面所需要的视觉认知能力要越好。  

视知觉缺陷儿童的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成绩落后于同年龄儿童的平均水平;

对某些事物的记忆能力强,但对读、写、算方面的记忆能力弱;

运动技巧差,动作协调不良(特别表现在双手的精细运动);

阅读时常有增字、漏字,前后颠倒或跳行现象,速度过快或过慢,停顿次数过多;

擅长朗读或背诵,但对内容却一知半解;

写字时常多一笔或少一划,部首张冠李戴、左右颠倒;

写字时看一眼写一笔,做作业的时间过长;

对数学应用题理解困难;

常忘记计算过程中的进位和错位,忽略逗点;

说话、作文时缺乏组织,内容单调重复,逻辑混乱;

语言发展迟缓,表达能力明显不足;

唱歌的音调、节奏不正确,发声、速度、轻重掌握不好;

畏缩、被动,社交能力低下,不会与同伴交往等等。

总之,一般视知觉发展不力孩子外部看上去很聪明,眼大而亮,但往往上学后认字母、认数字、认字速度缓慢,学习书写缓慢、困难,一入学就明显地不适应,阅读时更是漏洞百出,书写认真但常有错别字,神色显得有些多动或慌乱,二年级数学应用题阶段在自己读题时有困难,口若悬河但观察日记总干巴巴没几个字,甚至被怀疑是“低能”等,这些现象足以说明孩子需要在视知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  

提高视知觉能力的训练方法

1.七巧板拼图。先利用彩色七巧板拼出各种有色彩的图形(色彩有提示作用);在用同色七巧板拼出各种图形;

2.彩纸拼图。 让儿童利用各种颜色或画有各种图案的彩纸来复制各种模式(如人、植物、动物等),例如把画有人体各部位的彩纸拼成一个人、把“支解”的动物或植物复原等;

3.搭积木。先练习用彩色的木制或塑料制积木拼几何形状或模型;后应用同色的捷式积木拼搭;

4.从图片中寻找图形。在一幅图中发现一系列物体或图形,如要求找出所有正方形等;

5.木珠拼图。用一串木珠复制一些图形或摆成不同形状;

6.猜谜。要求儿童解谜,谜底可以是人、动物、形状、数字或字母等,但谜面必须是视觉信息或视觉想象的;如“麻房子、红帐子,里面住了个白胖子”(打一食物——花生);

7.分类。要求儿童按大小或颜色把几何形状分类;学会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将扑克牌分类;

8.各种智力拼图。将原本完整的彩图按照一定的规律支解成若干个小部分,要求儿童根据原图还原;

9.摹写图形。要求儿童把家长写或画在黑板上的具有不同空间位置、不同形状的图形摹写在纸上;

10.几何形状的匹配。要求儿童把不同大小或不同形状的盖子盖在相应的瓶子上;或要求儿童按照画着的形状把相同的找出来;

11.纸牌游戏。利用纸牌作为教学材料让儿童来匹配数字、图形等;

12.数字、简单字或词的游戏。对数字、简单字或词的视知觉与辨别是重要的阅读准备技能。家长(尤其是幼儿园家长)可以通过合适的游戏让儿童对字母与数字进行匹对、分类、命名等,如让儿童把图片上画的图形与词进行配对;让儿童利用某种特征(如动物、交通工具等)对所有的词汇进行分类;也可以利用与“纸牌游戏”、“字母与数字”相同的方法来进行词的视知觉训练;

13.寻找遗漏的部分:家长把一些实物(如人、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等)画在图片上,在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漏掉某个部分,让儿童把遗漏的部分找出来;

14.知觉速度。利用速示器或快速地呈现卡片来提高儿童认图片、图形、字母、数字、字词的速度。

15.写、画训练。让孩子通过涂鸦的方式适当画一些“作品”,以训练眼手协调、视觉追踪等能力;

16.迷宫训练。给孩子做大量的迷宫练习或自己动手制作迷宫,训练孩子的视觉浏览、视觉追迹等能力。  

运用计算机训练学习障碍儿童的视知觉能力

随着对儿童学习障碍问题的认识逐渐增多,针对儿童学习障碍产生的病因和病理特点,出现了许多种训练方法,从不同角度或不同层次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干预,如:行为矫正技术,认知策略训练,自我控制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以及药物疗法等等。但是,由于学习障碍产生原因的不同,相应的干预措施也各不相同,因此并不存在一种单一的、"王牌的"训练儿童学习障碍方法。现在,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研究者们也编制了一些针对某一方面学习问题的计算机软件,尝试运用计算机训练儿童特定的学习能力障碍。比如,为了改善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研究者以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并针对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在感知觉、注意、记忆、计算、语言、逻辑思维等具体学习环节上出现的学习困难,设计了一系列的计算机软件,即"儿童认知能力综合训练软件"。这套训练软件包括"仿画训练","空间记忆","译码训练","划消训练","概念形成","精细动作","视听识别","计算练习","连线训练","多项选择"和"词汇理解"共11个面,尝试运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训练。

现在,举例介绍如何运用计算机训练学习障碍儿童的视知觉能力。比如,小明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因为他的学习成绩总是不够理想,他的父母带他来到心理咨询室,要求心理医生对孩子做一次检查,以帮助他们了解他学习落后的原因。心理医生详细地询问了小明的成长史,得知他出生时一切正常,在3岁以前的生长发育和同龄孩子一样:1岁左右学说话,11个月就会自己走路,2岁时已经会双脚跳。可是到3岁上了幼儿园后就发现小明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老师在课上交代的事,回家不会学舌;一个小组做游戏,他常常不能等待,弄得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组。上小学就更麻烦,老师三天两头请家长,说他学习老跟不上趟,每年都是很勉强地升级。心理医生又给小明做了进一步的心理测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结果IQ=91(言语智商99,操作智商87),在正常范围内,说明他的学习不良并不是由于智力不足造成的。在Achenbach行为量表上显示多动、焦虑和注意力不集中。在视觉-动作统合发展测验中的结果比同龄儿童落后11个月,视知觉能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根据测验结果,心理医生为这个孩子制订了一份个体训练方案,每天抽出1.5小时进行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视知觉能力、感觉-动作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三大方面组成。其中,视知觉能力和感觉-动作能力方面的训练就是运用计算机来进行。

在训练过程中,心理医生决定将提高小明的视听注意、记忆以及思维的概括组织能力作为第一阶段的突破口。例如在"视听识别"训练中,通过儿童对计算机呈现的不同频率、不同音调的声音和图形进行辨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感觉通道进行有意识的主动注意和无意识的被动注意训练,提高儿童的视听注意和感觉记忆能力;在"划消训练"中,先由训练教师根据每个儿童的不同程度设定参数,从一组图形中选择适合该儿童的图形,然后再选择"注意练习"或"记忆练习",由孩子自己在计算机上独立完成。当结束一组练习时,屏幕上就会自动显示记忆完成的时间及错误数量,使儿童及时得到反馈,并且打印出来作为资料交给家长和孩子保存。在"多项选择"训练中,采用图形表示的非文字训练和字词训练两种方式,让儿童通过观察、分析材料,然后根据图形的形状、颜色、大小和排列规律等维度进行逻辑推理,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概括能力、知觉组织能力和识别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能力,10道题后自动呈现评分表。除此之外,还针对小明的思维概括能力不足,为他安排了"连线训练"、"译码训练"、"概念形成"等方面的训练。

这样,经过三个月的强化训练,小明的学习状况有了比较显著的改变:上课时的注意力明显比过去集中了,平时写作业拖拉的现象减少了,阅读时丢字漏字以及跳行的情况也显著减少了,理解能力也比过去有了较大的改善。并且,在训练后期及结束后的时间里都能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和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