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穴
足阳明胃经穴,归属于足阳明胃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阳明胃经腧穴有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地仓穴、大迎穴、颊车穴、下关穴、头维穴、人迎穴、水突穴、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乳中穴、乳根穴、不容穴、承满穴、梁门穴、关门穴、太乙穴、滑肉门穴、天枢穴、外陵穴、大巨穴、水道穴、归来穴、气冲穴、髀关穴、伏兔穴、阴市穴、梁丘穴、犊鼻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条口穴、下巨虚穴、丰隆穴、解溪穴、冲阳穴、陷谷穴、内庭穴、厉兑穴
共45穴,左右合90穴。
足阳明胃经穴国家标准部位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Zuyangming weijingxue
points of stomich Meridian of Foot-Yanginmg,ST
编号 | 穴名 | 拼音 | 位置 |
---|---|---|---|
ST1 | 承泣 | Chengqi |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
ST2 | 四白 | sibai |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
ST3 | 巨髎 | juliao | 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
ST4 | 地仓 | dicang |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
ST5 | 大迎 | Daying | 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博动处。 |
ST6 | 颊车 | Jiache |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
ST7 | 下关 | xiaguan |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
ST8 | 头维 | Touwei |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
ST9 | 人迎 | Renyins | 在颈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博动处。 |
ST10 | 水突 | Shuitu | 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
ST11 | 气舍 | Qishe | 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
ST12 | 缺盆 | Quepen | 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
ST13 | 气户 | Qihu | 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
ST14 | 库房 | Kufang | 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
ST15 | 屋翳 | wuyi | 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
ST16 | 膺窗 | Yingchuang | 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
ST17 | 乳中 | Ruzhong | 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
ST18 | 乳根 | Rugen |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
ST19 | 不容 | Burong |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
ST20 | 承满 | chengman |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
ST21 | 梁门 | Liangmen |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
ST22 | 关门 | Guanmen |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
ST23 | 太乙 | Taiyi |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
ST24 | 滑肉门 | Huaroumen |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
ST25 | 天枢 | Tianshu | 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
ST26 | 外陵 | wailing |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
ST27 | 大巨 | Daju |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
ST28 | 水道 | Shuidao |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
ST29 | 归来 | Guilai |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
ST30 | 气冲 | Qichong | 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
ST31 | 髀关 | Biguan |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膑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
ST32 | 伏兔 | Futu |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膑底外侧端的连线上,膑底上6寸。 |
ST33 | 阴市 | Yinshi |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膑底外侧端的连线上,膑底上3寸。 |
ST34 | 梁丘 | Liangqiu | 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膑底外侧端的连线上,膑底上2寸。 |
ST35 | 犊鼻 | Dubi | 屈膝,在膝部,膑骨与膑韧带外侧凹陷中。 |
ST36 | 足三里 | Zusanli |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
ST37 | 上巨虚 | Shangjuxu |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胚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
ST38 | 条口 | Tiaokou |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
ST39 | 下巨虚 | Xiajuxu |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
ST40 | 丰隆 | Fenglong |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
ST41 | 解溪 | Jiexi |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mu(拇)长伸肌键与趾长伸肌键之间。 |
ST42 | 冲阳 | Chongyang | 在足背最高处,当mu(拇)长伸肌键与趾长伸肌键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
ST43 | 陷谷 | xiangu |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
ST44 | 内庭 | Neiting | 在足背,当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
ST45 | 厉兑 | Lidui | 在足第2趾未节外侧,距趾甲角.1寸(指寸)。 |
足阳明胃经穴详解[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承泣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解剖] 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刺灸法]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四白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解剖] 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
[主治] 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配伍] 配阳白,地仓,颊车,合谷治口眼歪斜;配攒竹治眼睑(目闰)动。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
巨髎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解剖] 浅层为上唇方肌,深层为犬齿肌;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
[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配地仓,颊车治口歪。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
[附注] 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地仓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解剖] 在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深层为颊肌神经的末支。
[主治] 口歪,流涎,眼睑(目闰)动。
[配伍] 配颊车、合谷、治口歪、流涎。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附注] 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
大迎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解剖] 在咬肌附着部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颊神经。
[主治] 口歪,口噤,颊肿,齿痛。
[配伍] 配颊车治齿痛。
[刺灸法] 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
颊车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解剖] 在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
[主治] 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配伍] 配地仓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平刺0.5~l寸。
下关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解剖] 当颧弓下缘,皮下有腮腺,为咬肌起始部;有面横动、静脉,最深层为上颌动、静脉;正当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
[配伍] 配翳风治耳疾。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注] 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头维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解剖] 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布有耳额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额颖支。
[主治] 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目闰)动。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配太冲治目眩。
[刺灸法] 平刺0.5~l寸。
[附注] (l)足阳明、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
(2)《甲乙》禁不可灸。
人迎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解剖] 有颈阔肌,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接触部;有甲状腺上动脉;当颈内、外动脉分歧处,有颈前浅静脉,外为颈内静脉;布有颈皮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颈动脉球,最深层为交感神经干,外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
[配伍] 配大椎、太冲治高血压。
[刺灸法] 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
[附注] (l)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2)《甲乙》:禁不可灸。
水突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解剖] 有颈阔肌,在甲状软骨外侧,胸锁乳突肌与肩胛舌骨肌上腹的交叉点;外侧为颈总动脉;布有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
[主治] 咽喉肿痛,咳嗽,气喘。
[配伍] 配天突治咳嗽、气喘。
[刺灸法] 直刺0.3~0.8寸。
气舍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解剖] 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起始部;有颈前浅静脉,深部为颈总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舌下神经的分支。
[配伍] 配水突治瘿瘤。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本经气舍至乳根诸穴,深部有大动脉及肺、肝等重要脏器。不可深刺。
缺盆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解剖] 在锁骨上窝之中点,有颈阔肌,肩胛舌骨肌;上方有颈横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深层正当肩丛的锁骨上部。
[主治]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配伍] 配肺俞治咳嗽。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
[附注] 《图翼》:孕妇禁针。
气户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锁骨下方,胸大肌起始部,深层上方的锁骨下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外上方为锁骨下静脉;为锁骨上神经,胸前神经分支分布处。
[主治] 咳嗽,气喘,呃逆,胸胁支满,胸痛。
[配伍] 配肺俞治咳喘。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库房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第一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减及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主治] 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
[配伍] 配屋翳治胸肋胀痛。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屋翳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第二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主治] 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乳痈。
[配伍] 配天宗治乳痈。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膺窗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第三肋间隙,有胸大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主治] 咳嗽,气喘,胸肋胀痛,乳痈。
[配伍] 配屋翳治乳痈。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乳中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附注] 本穴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腧穴的定位标志。
乳根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第五肋间隙,胸大肌下部,深层有肋间内、外肌;有肋间动脉,胸壁浅静脉;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深层为肋间神经干。
[主治] 咳嗽,气喘,呃逆,胸痛,乳痈,乳汁少。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不容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探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处。
[配伍] 配中脘治胃病。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承满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布;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处。
[配伍] 配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8~l寸。
梁门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处(右侧深部当肝下缘,胃幽门部)。
[主治]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配伍 ] 配梁丘、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关门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配伍] 配足三里、水分治肠鸣腹泻。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太乙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其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配伍] 配中脘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滑肉门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主治] 胃痛,呕吐,癫狂。
[配伍] 配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天枢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肠鸣;配气海治绕脐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便秘、泄泻。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外陵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布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刺灸法] 直刺 l~l.5寸。
大巨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配伍] 配中极、次髎治小便不利。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水道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主治]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
[配伍] 配三阴交、中极治痛经、不孕。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归来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在腹直肌外缘,有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外侧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
[配伍] 配大敦治疝气;配三阴交、中极治月经不调。
[刺灸法] 直刺 l~l.5寸。
气冲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在耻骨结节外上方,有腹外斜肌腱膜,在腹内斜肌、腹膜肌下部;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外壁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配伍] 配气海治肠鸣腹痛。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注] 冲脉所起。
髀关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解剖] 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深层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 腰痛膝冷,痿痹,腹痛。
[配伍] 配伏免治痿痹。
[刺灸法] 直刺 l~2寸。
伏兔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解剖] 在股直肌的肌腹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配伍] 配髀关、阳陵泉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 l~2寸。
阴市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
[解剖] 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 腿膝痿痹,屈伸不利、疝气,腹胀腹痛。
[配伍] 配足三里、阳陵泉治腿膝痿痹。
[刺灸法] 直刺 l~l.5寸。
梁丘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解剖] 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 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血尿。
[配伍] 配足三里、中脘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 l~1.2寸。
[附注] 足阳明经郄穴。
犊鼻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解剖] 在髌韧带外缘;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总神经关节支。
[主治] 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
[配伍] 配阳陵泉、足三里治膝痛。
[刺灸法] 向后内斜刺0.5~l寸。
足三里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 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
[配伍]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配内关治呕吐;配气海治腹胀;配膻中、乳根治乳痛;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痹痛;常灸天里可养志保健。
[刺灸法] 直刺1~2寸。
上巨虚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 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 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脚气。
[配伍] 配足三里、气海治便秘、泄泻。
[刺灸法] 直刺 l~2寸。
条口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 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
[配伍] 配肩髃、肩髎、治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下巨虚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 在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深层为胫长伸肌;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浅神经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
[主治] 小腹痛,泄泻,痢疾,乳痈,下肢痿痹。
[配伍] 配天枢、气海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l~1.5寸。
[附注] 小肠经下合穴。
丰隆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解剖] 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主治] 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
[配伍] 配风池治眩晕;配膻中、肺俞治痰多咳嗽。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附注] 足阳明经络穴。
解溪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解剖] 在拇长伸肌膜与趾长伸肌胫之间;有胫前动、静脉;浅部当腓浅神经,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 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配伍] 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注] 足阳明经所行为“经”。
冲阳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解剖] 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本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
[主治] 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病,足痿无力。
[配伍] 配大椎、丰隆治癫狂痫。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
[附注] 足阳明经所过为“原”。
陷谷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解剖] 有第二跖骨间肌;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
[主治] 面目浮肿,水肿,肠鸣腹痛,足背肿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 足阳明经所注为“输”。
内庭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解剖] 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腓浅神经足背支。
[主治] 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
[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配地仓颊车治口歪。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 足阳明经所溜为“荥”。
厉兑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定位] 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 鼻衄,齿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狂。
[配伍] 配内关、神门治多梦。
[刺灸法] 浅刺0.1寸。
[附注] 足阳明经所出为“井”。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人体穴位专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腧穴相关电子书[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人体穴位图[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互动版人体穴位图 | 穴位功能说明图 | 十四经脉穴位图 | 人体穴位图黑白大图 |